阿里巴巴是中國領先的雲服務提供商,並正在全球範圍內擴張它的雲業務。阿里將它旗下的電子商務和雲服務緊密結合起來,它需要保持業績增強透明度以獲得全球範圍內的成功。

從2010年開始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雲業務開始發展,最開始它是模仿亞馬遜AWS的模式,特別是雲服務相關的技術和服務模式。逐漸的,根據市場的需求,阿里雲開始創新它的產品。最初阿里雲將中小企業特別是網際網路公司作為它的目標客戶,但是從2013年開始,阿里雲逐漸的將它的業務擴充套件到政府、製造業和金融行業。阿里雲的IaaS業務在上一個財報年達到了20.5億,相比同期增長了64%。

這份報告同樣將從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四個維度來分析阿里雲的定位和能力:

124
優勢
  1. 在雲平臺將電子商務SaaS和PaaS功能相整合
  2. 阿里對雲平臺上極致的工作負載有成功的管理經驗
  3. 在其大規模的電子商務業務和雲服務之間有強大的協同效應
  4. 阿里的財務實力能支撐其雲服務在海外市場的擴張
  5. 成本效應和具有競爭力的價格
劣勢
  1. 雲產品缺乏競爭力和特點
  2. 經驗有限難以支撐複雜的企業級應用
  3. 阿里雲在中國以外的雲基礎設施有限;在中國以外市場相對缺乏的存在使得阿里雲在為客戶提供服務的時候處於劣勢。總的說來,阿里在發展它的全球化戰略仍然處於初級階段。
  4. 在全球雲市場的品牌認知度不高和業績記錄缺乏。同中國其他的許多公司一樣,阿里不太主動交流它在市場上的戰略、能力和進度,所以,它常常被西方的公司所低估。
機會
  1. 大型企業對混合雲的需求是比較顯著的機會。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趨於使用公有云以增加業務的敏捷性。
  2. “網際網路+”戰略和電子商務的轉型刺激向雲遷移的業務需求。對阿里來講,數字化對其雲服務而言是一個特定的機會。國內對數字化業務轉型是很積極地態度,而政府也在大力發展“網際網路+”戰略。
  3. 跨境電子商務有利於阿里雲服務的發展,其包含兩個層面:一、中國企業賣給全球客戶;二、海外商戶賣給中國客戶。
  4. 新興市場。中國的跨國企業在中國以外的市場日益擴大,他們最初進入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新興市場,後來逐漸將美國和西歐的成熟市場作為目標向其出售產品和服務。阿里巴巴已經出現在如同巴西和俄羅斯這樣的新興市場中提供電子商務服務,對中國而言,許多新興市場都面臨相同的機遇:
    • 不成熟的IT企業
    • 低效的支付系統和銷售渠道
    • 廣大的未服務人群

    基於以上因素,阿里巴巴應和當地企業協同合作,加速其對雲服務的使用。

  5. 中國的公共服務事業。中國政府大量投資於智慧城市專案,而智慧城市專案的關鍵在於提供無處不在的公民公共服務和適應不可預知的工作,類似這樣的需求是有利於當地雲提供商的。
威脅
  1. 西方企業採用阿里雲服務所帶來的安全問題。作為一家中國企業,阿里巴巴在西方市場會遭遇一定程度的市場保護機制。作為管理客戶資料的雲服務提供商,阿里巴巴受到的約束和限制相比技術提供商華為更加嚴格。
  2. 來自全球雲服務廠商和中國市場新興的本土企業日益增長的競爭。越來越多的雲服務提供商計劃進入中國市場,其中包括IaaS或是雲端計算託管提供商,SaaS和PaaS提供商。而本土的新興雲服務提供商,比如青雲和Ucloud在OpenStack技術層面同樣是阿里的競爭對手。
  3. 阿里電子商務平臺展示的假冒商品損害其品牌效益。因為假冒和盜版商品在中國已經存在很長的時間,想要在不久的將來完全消除是不現實的。阿里在未來至少2-3年仍會面臨品牌形象的危機。

該報告同樣對阿里的合作伙伴和競爭對手給出了相關建議:

Gartner發現,許多阿里雲的競爭對手和合作夥伴對其戰略和能力認知不夠。憑藉其現有的雲基礎設施,阿里正建立和完善以資料為主的能力,以幫助其客戶轉型和發展,這是以企業為主導的雲戰略。阿里巴巴是中國最大的雲端計算供應商,它是聯絡中外客商與中國大中型電子商務消費者的重要通道。對於阿里全球競爭對手來講,這不是一場零和博弈。以阿里巴巴在中國的實力和影響力,他們與之將會有一些合作機會。

阿里全球競爭對手在戰略規劃時,可以利用阿里在企業級雲產品和生態系統的不足,從競爭中獲得優勢。

阿里在中國以外的市場有比較積極的擴張計劃,阿里需要迅速推出它的雲基礎設施和服務以支援其電商的擴充需求。阿里雲在短期內為全球客戶提供先進的雲技術仍然存在一定的壓力。阿里要發展其雲基礎設施,併為全球客戶提供雲服務,在這兩方面為全球技術服務供應商提供了極大的合作機會。阿里需要通訊服務提供商和IT基礎設施供應商在資料中心設施和網路方面提供支援。而獨立的軟體開發商、諮詢服務公司、系統整合商和管理服務提供商可以參與到其雲端生態圈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