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在社交媒體的無謂競爭(比如微博粉絲數)當中你被遠遠拋在後面,但那是因為你的NPI(自戀人格指數)不夠高。在微博上沒有上千粉絲好友?因為你是正常人,這一點應該是每一個自戀者求之而不得的。
我們正面臨一場“自戀大流行(narcissismepidemic)”,心理學家吉恩(JeanM.Twnege)和肯瑟(W.KeithCampbell)在他們的書中曾經這樣描述。在參加測試的3萬7千名大學生當中,自戀傾向的性格特徵普及十分迅速,堪比肥胖症。對於那些自戀狂來說,社交網路的爆發讓他們有了一個非常高效的傳播工具——也就是Facebook、Twitter、 Pinterest、Foursquare和GooglePlus、微博、微信這些。
自戀現象正在蔓延的情況不斷出現在研究結果和新聞報導中。心理學家納森博士(Dr.NathanDeWall)和他的研究團隊發現,自1980年代以來,“從統計結果上看,流行音樂當中有大量自戀傾向和敵對意識”。心理學家肖恩·伯格曼(ShawnBergman)發現,“千禧年代(00後)出生的人群(Millennials)當中,自戀傾向要高於歷史上任何一代人”。
研究人員主要從自戀型人格的兩個行為失調現象進行判斷——過高的自我表現慾望(grandioseexhibitionism)和自認理所應當的特權感(entitlement/exploitativeness)。有過高自我表現慾望的人會在Facebook上積累許多好友。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自戀人格指數(NarcissisticPersonalityInventory,NPI)和使用者的Facebook活動有高度的正相關性。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埃麗亞斯(EliasAboujaoude)指出,人們在網際網路上的活動讓我們變得更加自戀。除了一些社交媒體平臺讓自戀者有機會展示自己之外,也有大量的資源能夠為自戀者提供幫助。有一些文章就教人如何在Facebook上擴大粉絲群,如何在亞馬遜上獲得好評,此外還有增加pv點選率、YouTube播放次數和社交媒體殭屍粉的服務。
不幸的是,自戀者們正在為當下的使用者們設定標杆。人們總要陷入“現在流行什麼”的問題當中,焦慮沒有獲得和別人同樣的體驗;有人甚至因此感到消沉,因為他們沒有跟上微博的話題速度,或者沒有被點“贊”。
對於全球數億使用者的生活來說,社交媒體已經成為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你是這其中的一員,保持看問題的心態和角度非常關鍵。不要讓自戀者混淆視聽。可能在社交媒體的無謂競爭當中你被遠遠拋在後面,但那是因為你的NPI(自戀人格指數)不夠高。在微博上沒有上千粉絲好友?因為你是正常人,這一點應該是每一個自戀者求之而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