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網路聯合中國教育後勤協會校園快遞工作委員會、阿里研究院釋出首份《校園快遞行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15年,高校包裹數量約佔全國總量的6%,直接帶動7萬個就業機會;大學生人均年收快遞16個,內地2000多所高校人均網購1100元,211高校的人均網購額為1500元,985高校則達到1650元。
報告顯示,校園快遞具有季節性、物流分佈與區域高校數呈正相關這兩大特性:
季節性方面,高校快遞物流市場體現出與社會完全不同的季節特性,具有明顯的寒暑假特徵,每年1-2月,7-8月物流量明顯下降,其中,11月網購達到峰值,2月網購量最少;此外,高校區域快遞物流規模與全國區域物流分佈幾乎完全不同,而與區域高校數量正向相關,排在前三位的省份分別是江蘇、廣東、山東,而位列前三甲的城市則是北京、武漢、廣州。
另外,校園內部電商物流集中度更高,“三通一達”與百世匯通佔據了淘系81%的市場份額,高於社會平均75%的總份額。報告稱,原因一是與大型快遞公司的網點擴充規模力度有關,二是與企業長期重視、關注校園市場緊密相關。
菜鳥認為,雖然目前,校園快遞整體上已擺脫無序運作,但是校園站點的性質、站點運營、相關各方角色定位等問題仍阻礙著校園快遞的運轉。
對此,報告提到,“明確校園快遞站點的性質與定位,強化其公益屬性,將‘校園快遞站’作為學校為師生提供後勤服務的公共產品,成為學校基礎設施的一部分。”此外,中國教育後勤協會建議行業主管部門聯合教育部門,支援快遞校園末端運營模式的創新。
報告還認為,未來校園快遞會向物流靜態化與市場細分化、校方定位向公益化與業務市場化發展,校園物流體系更生態化;在此基礎上,在校學生、校方工作人員、電商物流平臺、物流企業可以形成大規模社會協作效應,進而輻射帶動更多的衍生產業,在校大學生也可以得到更好的直接創業機會和衍生機會,為實現智慧校園再進一步。
自 電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