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8578057

199IT資料中心微信賬戶:i199IT

為全面反映兒童與家庭閱讀的關係以及數字代時代背景下閱讀方式及理念的轉變,全球知名的童書出版、教育及傳媒公司學樂出版公司(Scholastic)聯手營銷戰略研究諮詢公司哈里森集團(Harrison Group)自2006年起連續釋出了五期《兒童與家庭閱讀報告》。

《2014兒童與家庭閱讀報告》覆蓋了全美25個主要城市,研究物件為家長和兒童共2558人,其中包括0-5歲兒童的父母506名,1026位6-17歲的兒童及其家長,調研時間為2014年8月29日至9月10日。其中0-5歲兒童的閱讀情況通過對其父母的調研進行考察,而針對6-17歲的兒童,報告用“經常性閱讀者(frequent readers)”和“非經常性閱讀者(infrequent readers)”對樣本進行了區分,以突出二者之間的對比。其中經常性閱讀者定義為一週有5-7天的時間進行了閱讀,並享受到了閱讀樂趣的兒童;而非經常性閱讀者定義為一週裡為了樂趣而進行閱讀不超過一天的兒童。資料顯示6-11歲的經常性閱讀者每年平均閱讀43.3本,而非經常性閱讀者為21.1本;而當到12-17歲時這個差距更大,變為經常性閱讀者每年閱讀39.6本,而非經常性閱讀者為4.7本。可以看出隨著年齡段的上升,經常性閱讀者與非經常性閱讀的差距急速拉昇。

一、影響兒童成為經常性閱讀者的三大因素

報告對6-17歲的兒童進行調查,發現三個突出因素影響其成為經常性閱讀者(見圖1)。即兒童通過閱讀感到愉悅;兒童認為為樂趣而進行閱讀是重要的;父母是經常性閱讀者。其中兒童本人通過閱讀感受到了樂趣,或者僅是主觀上認為自己感受到了樂趣都有助於兒童成長為經常性閱讀者。

此外,對於6-11歲的兒童來說,還有一些原因也對其成長為經常性閱讀者起了作用,包括父母早期大聲給兒童朗讀圖書、書中有兒童崇拜的角色以及花費較少的時間用於電腦上網。對12-17歲的兒童來說,在學校能夠獨立自主地進行閱讀、閱讀電子書、一個大的家庭圖書館、被告知過閱讀水平以及有父母參與閱讀習慣也起到了很好的影響效果。

經常性閱讀者 非經常性閱讀者+

580580058

圖1成為經常性閱讀者的三大影響因素

1.為樂趣而閱讀

資料顯示,在6-17歲的兒童中,97%的經常性閱讀者稱他們在為樂趣而進行閱讀,而75%的非經常性閱讀者認為他們已經有一段時間未感受過閱讀的樂趣了。從圖1中也可以直觀地看出,經常性閱讀者同非經常性閱讀者在“通過閱讀感到愉悅”的選項上差距最為明顯,尤其是在12-17歲的階段,差異達到87:6。這充分說明了只有樂趣才能成為兒童持續閱讀的動力。並且73%的兒童表示,如果發現了喜歡的圖書,他們會閱讀得更多。在“兒童認為什麼樣的書是有樂趣的”調查中發現,自己挑選、讓人大笑、能提高想象力的書是兒童優選的三個選項,另外渴望一個虛擬的故事,聰明、堅強、勇敢的角色,能學會新東西,解決問題的書也緊隨三個選項之後。

通過資料可以看出,除了書本內容應該符合兒童的心理外,自主挑選更能提高兒童的閱讀樂趣。

2.父母是經常性閱讀者,互動性閱讀受兒童歡迎

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巨大,通過圖1可以看出,在閱讀上這種影響同樣存在。父母是經常性閱讀者的子女有42%在12-17歲時發展成為了經常性閱讀者,而在父母是非經常性閱讀者子女中這個比例僅為15%。

除了父母是個閱讀愛好者之外,互動性的閱讀對子女成為經常性閱讀者的影響也十分突出。在美國,與父母的互動性閱讀中,包括兩個不同時期:一個是幼兒還不會說話的時期,這個時期主要是父母朗讀、兒童聽的時期;還有一個是略大後的互相交流著閱讀的過程。美國有73%的父母在孩子1歲前就開始朗讀圖書給孩子聽,更有30%的父母稱孩子出世後的三個月以內就開始對著孩子朗讀圖書了。而6歲前給兒童唸書的父母則達到了91%,父母表示6歲前給孩子朗讀圖書主要是為了培養其詞彙及語言運用的技能。研究也表明,早期閱讀是兒童接觸書面語言的形式和運用的機會,是兒童掌握詞彙構成和文字表徵的機會,同時也是兒童發展學習讀寫的傾向態度的機會。遺憾的是,8歲之後給兒童朗讀圖書的父母比例大幅下滑,兒童的讀書數量也在這個點上呈急劇下滑態勢。23%的父母在兒童9歲之前就停止了給子女朗讀圖書,他們普遍認為此時子女已經有了自主閱讀的能力。

不同於父母的認識,83%的6-17歲兒童表示,他們非常喜歡父母大聲給自己朗讀圖書,對於他們而言,這是與父母共享的一段美好的特殊時光。對6-11歲兒童的調查顯示,40%的兒童希望他們的父母能繼續給他們朗讀圖書。在“隨著年齡增長而閱讀量下降”的原因調查中顯示,有36%的兒童選擇了“當我更小的時候,有人讀給我聽,但現在我必須自己閱讀”。這表明了父母的參與分享式閱讀對於兒童的閱讀習慣有巨大的影響,並且隨著識字能力的提高,兒童對於父母朗讀式的讀書仍然抱有很大的興趣。

3.培養兒童認識上對“趣味閱讀”的肯定

在所有樣本中,有86%的父母意識到趣味閱讀的重要性,而僅有46%的兒童認同了這個觀點,這說明閱讀的趣味性認識,並沒有通過父母很好地傳達給子女,54%的兒童沒有將“樂趣”作為進行讀書活動的原因。而通過圖1也可以看出,意識到圖書是為了“樂趣”而非其他有著重要的意義,這種信念的認可與堅持對於兒童能否成為一個經常性閱讀者有著重要的影響。據此,父母或學校在培養為了樂趣而進行閱讀的理念上應加大力度。

二、數字時代背景下影響閱讀的因素分析

在數字時代,一方面,電子書在兒童閱讀中的普及度越來越高;另一方面,非閱讀的數字化娛樂活動也影響到兒童閱讀的時間。

1.紙質書與電子書的對比分析

隨著電子書裝置、移動裝置在6-17歲兒童及其父母間的普及,讀電子書還是紙質書成為了數字化時代的熱點話題。以下是2009年至2014年6-17歲兒童讀過電子書和沒讀過電子書的資料對比,見圖2。

讀過電子書 沒有讀過電子書

579579057

圖2 2009-2014年6-17歲兒童閱讀電子書的比例情況

由圖2可見,隨著時代的推進,通過電子書的形式進行閱讀的比例以20%左右的比例穩步增長。雖然父母在電子書與紙質書的選擇中,48%的父母更傾向於紙質書,但61%的資料仍然表明了電子書已經成為兒童進行實際閱讀的一個不可忽略的形式。2014年的報告裡顯示,兒童在學校裡進行電子書閱讀的比例(21%)比2012年(12%)幾乎翻了一倍。同時,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多數父母逐漸減少了對培養兒童閱讀愛好的相關鼓勵行動,但是對於閱讀電子書的鼓勵隨著兒童年齡的增加而增加,雖然增加的比例並不顯著。

然而,77%的閱讀過電子書的兒童稱,他們仍然偏愛紙質書。並且同2012年的資料相比,偏愛電子書的兒童從19%下降到了11%。在沒有看過電子書的兒童中,對電子書感興趣的兒童也從2012年的51%下降到了37%。這表明在電子書的一番技術掀起的熱浪之後,紙質書可能會引來一次兒童偏好的迴歸。

2.閱讀與其他數字化娛樂活動

資料顯示,2014年更多6-17歲的兒童把時間花在了用電子裝置玩遊戲或App、上網。其中一週5-7天時間裡用電子裝置玩遊戲或App的兒童數量從2012年35%上漲到50%;一週5-7天的時間裡用移動端裝置上網的兒童數量從21%上升到37%。數字時代,兒童的網路時間也在向移動端傾斜。兒童自己擁有電子移動裝置後,非閱讀的數字娛樂活動開始大比佔用兒童的時間。對隨著年齡增長而閱讀量下降的原因調查中也顯示,有60%的兒童選擇了“現在有很多其他的事比閱讀更有樂趣”,認為閱讀是有趣的兒童比例也從2010年的60%下降到了2014年的51%,非閱讀的數字化娛樂活動已成為吸引兒童時間的最大競爭者。

三、學校對6-17歲年齡段兒童閱讀的影響

學校作為兒童獲取知識的場所,本應是閱讀的最佳環境。但報告顯示,44%愛好閱讀的兒童表示大部分的時候他們是在校外進行趣味式閱讀,還有31%的兒童表示在家閱讀和在校閱讀的感覺是一樣的。這個資料顯示了學校在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上表現的不如人意。在隨著年齡增長而閱讀量下降的原因調查中顯示,有47%選擇了“我不得不在學校裡讀那麼多的書,以至於我不認為讀書是種樂趣了”。

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收入水平與在校讀書的偏好顯示了較為明顯的反向關係,見圖3。

577577057

圖3 家庭收入同在校閱讀偏好的關係

通過圖3可以看出,貧窮家庭裡的孩子比富裕家庭裡的孩子對在校內讀書表現出更大的偏好水平,其中原因可能是由於家庭經濟問題不願意在圖書上花太多開銷,也可能是父母本身對閱讀就不夠重視。對於這部分兒童,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之後,更有可能將閱讀同學校關聯在一起。針對這種情況,學校既應該努力呵護其閱讀行為,同時更應當有效地進行引導,鼓勵其趣味閱讀,而非將閱讀作為強行灌輸知識的工具。

1.自主選擇性對在校閱讀的影響

校園閱讀的調查顯示,70%左右的6-17歲兒童表示他們在學校裡從未根據自己的愛好去選擇圖書並進行閱讀過。這表明在學校的閱讀沒能充分發揮出兒童自主選擇的主動性,閱讀大多是以一種被迫式的方式在進行。而52%的6-17歲兒童表示對獨立自主式的閱讀表達出了良好的傾向性,僅有38%的學生希望減少這種閱讀。值得思考的是,在“兒童最喜歡什麼樣的書”的調查中,有91%的兒童表示“我最喜歡的書是我自己挑選出來的書。”,90%的兒童表示“我更加傾向於閱讀我自己挑選出來的書”。這兩個資料在不同的年齡段差別並不明顯。這個高度相關性的資料值得注意,與其成年人絞盡腦汁幫兒童挑選好圖書,不如放手讓兒童自己挑選圖書,更能夠培養孩子的閱讀愛好。

2.閱讀水平的測試活動對閱讀的影響

在美國1-12年級的兒童裡,51%表示他們曾經被告知過閱讀所處的水平,而這部分兒童裡,又有51%的兒童依據他們被告知的閱讀水平選擇了今後所讀的書目,包括挑選更高層級的圖書(28%)、同等層級的圖書(16%)、更低層級的圖書(7%)。而4-12年級的兒童大多表示選擇較高層級的圖書是因為對某一類知識有較多的積累和愛好或者是想要挑戰一下自我。

四、兒童閱讀的培養仍需要家庭和學校的多樣化引導

通過對報告的深度解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條結論:第一,自主選擇權對於兒童提高閱讀樂趣尤為重要。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學校,兒童對於自己選擇一本書,然後再進行閱讀的方式表現出了強烈的好感度。選擇權可能比圖書本身的內容更有利於促進兒童進行閱讀。第二,父母給兒童進行大聲朗讀,以及學校對閱讀層次的測試對兒童閱讀習慣的培養具有促進作用。據研究,4-6 歲幼兒閱讀興趣不存在年齡、性別上的差異,但互動式分享閱讀卻能有效提高4-6 歲幼兒閱讀興趣和敘事能力。此報告的調查情景中,無論是父母給兒童進行大聲朗讀,還是學校通過建立閱讀水平評級以帶來的兒童間的閱讀互動,其本質上都是以社交的方式滲透於閱讀習慣的培養。尤其是當社交工具成為兒童熟悉的娛樂方式後,父母引導式的讓閱讀行為融進兒童的社交圈,可能會極大地促進兒童自發性閱讀行為。第三,大部分的父母將數字化的娛樂活動或音視訊的觀賞同閱讀嚴格的區分開來,認為一種是在玩,而另一種是在學,但二者之間其實有著潛在的可轉化聯絡。在兒童選擇較高層級的圖書進行閱讀的原因調查中,35%的兒童選擇了“我看過電影,所以想來看看書”,這表明,音視訊的廣泛傳播有可能會對閱讀帶來正面的影響效果,通過更為直觀的音視訊可以從多個方面去幫助孩子理解原本不太能夠理解的事物,並不斷提升其閱讀的層次。這種引導同樣可以從其他數字化娛樂活動中向圖書過渡,如《三國殺》的遊戲就可以引導孩子對三國的歷史進行閱讀。

在美國,60%的父母認可兒童從一出生就應該開始接受書面語的薰陶,但在中國,大部分的兒童接受的書面語言的培訓是從學校開始的。在語言系統已基本形成之後,兒童才正式接觸到書面語言,這顯然導致其在語言系統在書面用語方面上的缺失。因此提高父母對幼年兒童的朗讀圖書意識是必要的。對於學校而言,培養閱讀的任務可能會顯得比家庭更為重要。裡查德教授曾將中國兒童的課外閱讀與美國兒童的課外閱讀情況做了比較,其結論是:相同經濟條件的家庭,中國兒童的閱讀量只是美國兒童閱讀量的六分之一。這表明了閱讀未受到家庭教育者的普遍重視,而從以上分析的家庭收入及在校閱讀偏好的負相關性來看,在中國,學校對兒童 閱讀習慣的形成可能比美國更為重要。從經常性閱讀者數量的比例上來看,8歲是一個重要的下降點。而此時正是學生步入校園的初期,這要求學校承擔起更多的義務。報告顯示67%的6-17歲兒童是在圖書館進行趣味閱讀的,因此圖書館的開放,尤其是中小學學校圖書館服務的完善尤為必要。同時,留給學生充足的自主閱讀的時間,充分注重學生對其所閱讀圖書的選擇權並通過互動性閱讀提高其對閱讀的體驗,以培養兒童閱讀質量的同時提高其閱讀的興趣是學校應努力探索的方向。

作者

王爽,中央財經大學傳媒經濟學碩士

宮麗穎,中央財經大學出版經濟發展研究中心

摘自:《出版參考》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