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自己2年前開發人生中的第一款APP的時候,經歷真可謂九曲十八彎。Android其實還好說,iphone APP的研發是最艱難的,剛開始的時候,資金睏乏,所以找的個人外包,後來發現不行,轉而外包公司,然後獨立的iphone程式設計師,到最後自組iphone研發團隊。
個人外包不談了,當時沒看準,找到也是個半調子,後來聯絡的外包公司,大概做了3個月的時間,設計啊、功能啊我都還挺滿意的,可是付了錢才發現程式碼的質量太爛,只能把iphone APP重做,又用了2個多月的時間,這樣子就耗費了快半年的時間。
半年,180天,移動網際網路行業早已經不是我剛入行時候的樣子了,發生的變化雖稱不上天翻地覆,但也夠驚人的,無數同型別的APP湧進APP Store,我的產品幾乎毫無競爭力。
【我要如何重頭再來?】
無奈之下,我只得重頭再來。
一般創業者的思路是先出產品,再找使用者。但對於我這個曾經失敗過的創業者來說,這個順序可以調轉,先是找使用者,再出產品。
像我的第一次,直到錢花出去了,APP研發出來了,才發現自己做了一個失敗的產品,而前期的投入,我已經收不回來了。這樣巨大的沉沒資本想想都後怕。
所以,二次創業的時候,我決定先從免費的工具下手,也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微信,微博,在這個階段,為了吸引到目標使用者,我幾乎每天都撲在電腦上,通過大量的互動、交流,經營起一個社交圈。怎麼說呢,這個階段的我,始終覺得唯有擁有了核心使用者和人氣,才能做好APP。
在核心使用者群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做調研,瞭解他們的個人喜好和出沒時間段,然後對症下藥。有人曾說,APP出現後,可以完全取代微信這樣的社交平臺,其實不然,我覺得2者是互補作用。畢竟微信、微博的人流量是APP最或不可缺的。
再到後來,我確實通過微信和微博,籠絡到了一群目標使用者,雖沒有上百萬之多,但是也可以萬計,這時候,我想,時機到了,APP差不多可以出馬了。不過這一次,我是不可能再貿然選擇外包和自組團隊的,第一次的創業失敗真的把我坑窮了,於是,我開始遍地散網,找免費的好用的APP開發工具。
不瞞大家說,我用的就是Dingdone,當然,國外也有不少優秀的開發工具,但是本人英文不好,所以最後還是決定用國產貨。因為是免費的,我的初衷就是試水,先做出一個出來看看,要是比較成功的話,後期我再自組團隊。
這次的開發過程,倒是順風順水,有勞於第一次的失敗經驗,我對產品設計、功能佈局以及互動體驗都有一套很系統的想法,同時藉助於Dingdone這樣的既有平臺,程式設計這些比較高階的技術活兒都不用操心,我可以兼顧到維護自己微博、微信上的目標使用者,並思考使用者體驗層面的問題。
緊接著,APP便做出來了,接下來,需要我動手的,就是把自己微博和微信上的目標使用者引流到自己的APP上來了。在營銷中有個魚塘的理論,目標使用者集中的地方就是魚塘,你可以在別的魚塘中吸引目標使用者,再慢慢把這些使用者引導到你的魚塘裡。
此處的“別的魚塘”就是時下的一些成熟的大平臺,微信、微博當然名列其中,通過在成熟平臺上的積累了足夠的使用者和人氣,再考慮APP研發的事情,當為創業者的上上之策。
【番外之外包建議…】
文章寫到這裡,其實早就可以收尾了。
但是有朋友提醒我:你失敗的外包經驗,一定要提一下,要不然還是會有創業者步你的後塵,那麼你這篇【血淚史】寫出來不就毫無意義了嗎?
我覺得他說得對,對於外包,下面根據本人的真實經歷,做出如下建議——
1、程式碼方面
這是僱主與外包最容易產生分歧的地方,我的建議是,不同意程式碼交付條款就立馬走人,天涯何處無芳草,外包公司處處是。為啥這麼強調程式碼問題,上訴的第一次創業經歷中,我最後接收到的外包公司的程式碼,在進行編譯的時候居然有500多個warning,而且APP還經常閃退,這樣的程式碼,根本就用不了啊!
2、驗收方面
此條要特別提醒到那些製作大型APP的創業者,由於大型APP的研發週期長,所以一定要有一個嚴格的驗收機制。比較推薦的一種方式是分階段付款,也就是說完成了什麼功能就付什麼款項。至於你是想讓他們每一週出一個新版,還是每個月出一個,就看你自己了,只要記得讓他們在發給你的文件列表中詳細說明完成了哪些功能即可。
3、其他方面
在這裡,還要說嗎一下,APP開發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伴隨著後期運營,很多問題都會浮現出來,但對於一般的外包,前期的研發它已經收到了大部分的錢,後面的維護費用是佔很少比例,而很多外包糾紛恰恰是出在這個階段。
相關閱讀
評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