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網際網路金融在中國飛速發展,這方面已經有了大量的討論。網際網路金融產品的範圍,包括了貨幣市場基金、保險產品、第三方支付平臺、點對點借貸(P2P),以及其他更為獨特的投資產品。換言之,網際網路金融生機勃勃,且大大超出了傳統銀行的範疇。

雖然說相對於傳統金融領域的鉅額資本而言,投資到網際網路金融產品的資金數額仍然是很小的,但是網際網路金融的迅猛發展也足以引起銀行界的恐懼和憤恨。

網際網路金融在中國的出現引發了幾個很關鍵的問題: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的背後原因是什麼?投資這些產品的風險和收益又是什麼?它會給金融體系的其他部分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網際網路金融在中國的發展,是源於金融創新和監管套利的雙重影響。網際網路金融公司提供了依靠網際網路支撐的便捷方式來支付、儲存和投資,而這些方式比之前可得的那些方式要方便得多。因此,相較於中國大型國有銀行所提供的服務而言,這代表著一個很大的進步。

不過,僅僅是更好的消費者服務這一點,並不能解釋網際網路金融的迅猛發展。監管套利也在起著作用:由於政府的不當干涉,中國的金融體系仍然存在著大量的價格扭曲。中央銀行對存款利率維持著一個上限,當扣除物價計算時,實際存款利率常常是在零或者零以下。當經濟發展速度超過了7%時,以上的實際存款利率意味著回報是慘淡的。

網際網路金融公司找到了一個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把消費者集中到一個貨幣市場基金,然後以更高的談判利率(negotiated rate)來購買銀行同業存款。更高的利率帶來的利潤會轉移給消費者。這就是為什麼儲戶湧向網際網路基金的原因。

網際網路金融的風險和收益,不同的產品各不相同。對消費者來說,知名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比如支付寶——的風險是很小的,而且還給網上購物提供給了便捷的支付方式。基於網際網路的貨幣市場基金風險稍微要大一些,但是通常也很安全,因為大部分的資金都會投資到銀行同業存款中去。只要這些存款被投資到資本雄厚的大型銀行中,他們違約的風險就會很小了。相較而言,P2P借貸的風險要大很多,而且已經出現過違約和網站關閉的案例。網際網路金融公司所提供的其他更加奇特的產品同樣也有著較大的風險。

監管給整個網際網路金融業都蒙上了陰影。中國的監管機構四分五裂,不知道要如何去應對網際網路金融的現象。證券監管機構大致是支援的態度,銀行監管機構則基本上是反對態度,而中央銀行則採取折中的態度。那些大量投資於網際網路金融產品的儲戶都面臨著一種風險,即監管立場發生急劇的轉變,這就將顯著減少網際網路金融產品的可獲得性和流動性。

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當然會給金融體系帶來影響,而且這個影響可能會是巨大的。按貨幣價值來算,相較於中國傳統銀行體系的鉅額數字來說,投資到網際網路金融產品的資金數額仍然是很小的。但是,如果僅僅只有數額是重要的話,那麼就很難解釋為何銀行會對強烈抵抗網際網路借貸者了。

正如去年六月的信貸危機所展現的一樣,中國的銀行是存款豐富,但是卻流動性不足。理財產品的發行,對拍賣財政存款的高價競標,都顯示出一點,即對邊際存款的競爭是異常激烈的。網際網路基金是季度末存款(end of quarter deposit)的新興競爭者,而銀行正是依靠這一存款的幫助才能達到規定的貸款存款比。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發展,也給銀聯——由銀行聯盟擁有的一個半壟斷的銀行卡機構——帶來了直接的威脅。

網際網路金融公司給銀行帶來的競爭性壓力,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能促進良性競爭,也可能導致惡性競爭。如果是良性競爭,那麼銀行會通過提供更好的消費者服務,提高網際網路和移動裝置的功能,推出更加使用者導向的金融產品來提升競爭力。良性競爭的跡象已經出現了,因為銀行已經開始推出他們自己的網際網路產品。要促進這種良性競爭,需要銀行方面做出更多的制度變革,也需要金融監管機構(增加自身的)靈活性。

惡性競爭可能出現的情況,則是銀行給理財產品提供不可持續的回報率,以此來爭奪基金;增加隱性擔保的數量,惡化道德風險;以及通過遊說監管機構,來試圖阻止金融創新。

在中國國家主導的金融體系之下,網際網路金融可能會成為強大的催化劑,推動改革,並提升效率。與影子銀行體系的其他部分——比如信託投資——比起來,大多數的網際網路金融產品都相對地更為透明,也讓普通投資者有更多的機會參與金融投資。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實驗的最終結果,將會取決於監管機構的認可程度,以及政策是否已經到位,從而能夠引導銀行與網際網路借貸者之間的競爭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譯者: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助理,馬翼。

原文地址:Internet Finance Drives China Banking Reform

本文首發在Financial Times的Beyondbrics blog。

《思想庫報告》是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SIFL)出品的一份公益性電子刊物,以國際智庫之思想,關照中國改革之現實。本刊與國際知名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加圖研究所(Cato Institute)、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以及Foreign Affairs建立了版權關係,並進行長期合作。

本週刊編輯是SIFL研究助理吳華麗。

via:福布斯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