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8787292-1901-6eUdnCgUDFtMLcaERJEicEtiaLFw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已經公佈了,大選地圖再次不出意料地成為與大選並行的熱詞之一:電視新聞報導以及相關網站會發布一張美國地圖,將各州投票結果用“共和黨紅”或“民主黨藍”明顯標示,譬如上面這張是奧巴馬在2012年再次投入美國大選的選舉結果。

出乎意料的,用顏色來表示美國大選結果不過是近年才興起的方式,起源於2000年。但至少從1896年開始,新聞機構已經通過地圖來報導選舉結果。

雖然地圖成為展示美國大選結果的預設圖形,但這樣的形式卻被認為充滿瑕疵。

最有名的視覺化地圖是專題地圖(choropleth),一種以主題為基礎,不同區域會根據統計資料大小填上顏色。雖然在編輯上有不少選擇和空間,但這類地圖總有避不開的考量和取捨。這使得我們想找出第三條路,要避開專題地圖的限制,也要避免既存地圖的缺點。

專題地圖的難題

2012年,奧巴馬以51.1%的得票數獲得美國總統選舉的勝利,這樣的票數足夠拿下332張選舉人票的過半數,或61.7%的選舉人票。但奧巴馬拿下的州,其面積只佔美國領土的37%——或44%,如果你不考慮阿拉斯加。

這是個常見的問題:美國人口分佈不平均,儘管部分州的人口稀少、擁有較少的選舉人票,但面積較大的州在地圖上卻會不成比例的被凸顯。譬如蒙大拿州的面積是佛蒙特州的15倍大,但兩者卻擁有相同的選舉人數。這樣的視覺化地圖會產生政治上的偏見:通常面積廣大的偏鄉州傾向投給共和黨,在地圖上展示時很容易看到一大片的紅色,而不是真正的選舉結果。

所以批評者認為,這樣的地圖會產生政治誤導,而且是大範圍的扭曲,所以並不實用。

另一種選擇:示意地圖

另一個更準確表現資料的圖形是示意地圖(cartogram),會根據選舉人票的多寡改變地區的形狀。

要製作示意地圖,不可避免的會扭曲一個州的輪廓或是相對位置,等於說示意地圖會為了表達資訊而捨棄地理上的精確性。

連續性的示意地圖保留了州的邊界,但強烈扭曲了各州的形狀。美國密西根大學的馬克·紐曼曾為了2012年美國大選製作過這樣的地圖。

1478787292-1963-icnTmj7asGiaiczYgA9ibwuZlicg

在大選新聞報導中,還有另一種常見的示意地圖,把每一州以泡泡或方塊來展示,每一州的大小則依照各州選舉人數來決定。

1478787292-7021-D4dJGicicfURyXAkYfsjyWeHic4A

以下所展示的圖形是FT於2012年所釋出的,類似的圖形至今仍被其他媒體廣泛使用,例如美國國家廣播電臺。

1478787292-1482-Lr0CBR1GWzdgffAkT9MzScxbNmQA

這是平鋪格子示意圖,以相對格數代表選舉人票數,表示各州所擁有的選舉人票。這樣的視覺化,能讓每一州的形狀和邊界接近實際樣貌,在比較各州的大小時也相對容易。

1478787292-1611-Pj4S2FQnqbTVZK0rHjVJZc0ibVwA

FT曾運用平鋪格子示意圖來報導1972年美國總統大選查德·尼克松的勝選。

FT最早在1972年就開始使用平鋪格子示意圖,而這樣的視覺化在近年愈來愈流行。在今年的美國大選報導,新聞媒體就大量使用相似的格子形狀,例如《FiveThirtyEight》, 《華爾街日報》以及《華盛頓郵報》。

折衷方案

在經過以上各種試驗還有內部長時間的討論後,在今年美國大選的地圖選擇上,FT採用了折衷方案,嘗試從各種視覺化選項中擷取其長。

1478787292-3469-3sct14pUN7wxnkPZpG8xyO4nOXEA

在上面的地圖,我們以大家熟悉的各州大小、形狀和位置來呈現,方便讀者快速確認資訊。在其上,我們使用了小圓點,而不是根據選舉結果直接填滿紅色或藍色,我們希望通過藍點或紅點的數量,精確表達各州佔整體大選的份量,而不是(不相關)表面上的面積。

就像前面提到的格子示意圖,各州獲得的選舉人票數多寡能輕易通過視覺辨認,而不用另外計算或揣測地圖上印了多少點。由於選舉人票是一個個不連續的圓點,你有可能會看到選舉人票在緬因州和內布拉斯加州產生分裂,又或是選舉人對所屬政黨的不忠誠。

我們選擇的視覺化仍有它的侷限。美國東北部人口密集,使得這區域很容易會被圓點覆蓋,在這裡標註其他註釋會變得困難。這也同時意味著,這樣的地圖適合在大尺寸螢幕上閱讀,在較小螢幕的客戶端上,我們必須將這樣的地圖改用專題地圖呈現。

視覺化的目的是什麼?

所以傳統的地圖視覺化都不好?其實這完全取決於媒體希望為讀者解答什麼問題。

如果這個問題是要讓讀者找出猶他州的投票結果,傳統地圖的呈現並不是一個太差的選擇。對熟悉美國地理資訊的讀者而言,傳統地圖能讓他們快速找出特定一州的投票結果。但如果多數的美國總統大選結果是由一小撮的搖擺州來決定,這一點就必須納入設計的考量。

至於示意地圖,它也許沒辦法讓讀者快速理解哪一州的結果將影響勝選,譬如相對於隔壁的喬治亞州,佛羅里達州的開票結果更重要。

我們認為FT選擇的第三條路是同時擷取以上兩種地圖的優點。

對任何一場大選來說,其實最重要的問題是誰獲得了勝選。我們團隊過去曾撰文提醒,在視覺化的新聞報導上不要過分使用地圖,但這個論點的前提是,沒有任何一張地圖或示意圖能打敗堆積條形圖的精確度。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這次在即時開票結果頁面上仍然使用堆積條形圖。

來自:FT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