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_Network_Analysis_Visualization
影像化的社交網路分析(圖片來源:Calvinius/Wikimedia Commons)
科學和常識有一點很相似,它們都是基於人類經驗而得出的,但思考的方式卻大相徑庭。多數對於常識的解釋過於簡單,讓人們更傾向於相信複雜而有更多不確定性的科學說法。

 

例如在教科書裡出現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尼古拉斯•哥白尼(1473–1543)的例子。幾個世紀以來,準確預測每晚各大行星出沒何處對於人們來說可不是件易事。諷刺的是,預測之所以需要那麼複雜的計算是因為人們從心底接受了地球是宇宙靜止不動的中心,太陽、月亮和其它行星都是圍繞我們轉的這一錯誤的常識。
Nikolaus_Kopernikus
尼古拉斯·哥白尼(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我們不但不再是宇宙的中心,19世紀達爾文的進化論挑戰了我們認為自己是地球上生命的主宰的定論。達爾文認為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是通過自然選擇的進化成為今天的模樣,不少人至今仍然無法接受他的觀點。

 

與哥白尼和達爾文所引發的認知上的革命相比,今天大家看似不關痛癢的一些擔心似乎是無足輕重的。例如網路的中立性和臉書上的私隱問題。但其實這兩個問題卻是正在進行的認知革命的訊號。

 

現代的社會學、心理學、神經科學以及人類學的研究表明,人類並不是獨立存在的個體生物。這和啟蒙運動所鼓吹的自我中心的論調正好相反。其實,我們與他人的社會和情感關係網路對於我們的個體特性起著深遠而關鍵的作用。

 

為何是這樣呢?其實我們已經進化成了一種典型的社會動物。對此人們提出了不少似是而非的解釋。其最基本的一點在於,作為社會動物,我們能在生存鬥爭中更加有利。這是因為社會動物能夠得到情感依靠和安全,這點和心理學家Lane Beckes和Jim Coan的觀察是一樣的。因此,我們絕大多數人可能都感覺到了,我們的人際關係實際上是我們的思想與世界互動的一個延伸。

 

今天的科學與哲學一直與一些更大的世界觀存在著分歧。例如,人類學家Fredrik Barth曾說,事實上所有的社會學理論都是基於一個理念:地球上的人可以被劃分為不同的人群、種族、社會、文化和人種。

 

這種對人類多樣化的理解往往被稱為外形思維或分類思維。這樣的思維認為事物自然而然地分成各種被標籤的類別。如果這樣看的話,我們對事物的描述其實是往空洞的字眼裡放入我們認為的意思而已。

 

如果用人際網路的觀點來看問題,我們看待世界和自己在其中的位置的眼光就會完全不同了。就拿飽受爭議的人種問題來說,按照常識來說,不同的人住在世界上不同的地方似乎是很正常的。誰也不會把非洲人、亞洲人和愛爾蘭人的後裔給搞混。但從人際網路的觀點看,笨蛋也能看出世界上每個人都能通過六個人與其他任何一個人扯上關係。

 

Six_degrees_of_separation.svg_
藝術化的“六度分隔理論”(圖片來源:Daniel/Wikimedia Commons)
再拿為何有的人會比其他人更胖這個問題來考慮。常識告訴我們有的人吃得太多,所以更重。但為何會這樣呢?Nicholas Christakis 與 James Fowler在Framingham 心臟研究中使用人際網路的方法來研究這個問題。他們從超過12,000人的人際網路裡研究得出:人們長胖和他們的配偶、朋友、兄弟姐妹和鄰居長胖都有關係;這個關係甚至超出了直接社交關係的範圍,連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也能影響你的胖瘦。

 

最後討論一下想法在社交網路上的傳播。我們依靠常識的判斷是,當你打算開發新產品或是試圖說服他人的時候,關係最密切的人會最具影響力。但對關係網路的研究卻發現在你直接社交圈以外的那些與你關係一般的人反而最具話語權。

 

我們的社交網路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是重要的。比如說,當一群人只有一個親密朋友、親人、同事的小圈子而沒有其他的交際圈子的話,這個小圈子有時會成為孕育一些有害的想法和做法的溫床。例如,在文化和地理環境上差異巨大的北美城鎮和西太平洋上的密克羅尼西亞島上同樣發生著青少年互相“傳染”的自殺事件。

 

這種想法的改變不僅是在社會科學領域。社交網路對於生物學和物理學也有很大的影響。就拿我們最熟悉的生物體的基本單位基因來說,我們都知道基因決定了我們的特徵:從頭髮的顏色到喜歡把橡皮筋綁在手腕上的嗜好都由基因決定了。現在,進化生物學家開始對複雜的社交網路關係在不同的層面進行建模:從基因組裡的每個鹼基,到蛋白質與基因的互動網路,到生物體之間的互動網路。這些研究顯示,我們的基因之所以能主宰我們的命運是在於它們之間的互動關係和它們與外界世界的互動關係。

 

社交網路的思維方式讓我們可以把我們所觀察到的事物當成這網路中的一個連線,而非把這些現象當成人、基因或是粒子的內在性質。從而讓我們有了更科學的理解。正如以前的科學革命一樣,網路革命可能會重塑我們對世界的認識的基本常識。這也許能讓我們認識到我們並非單獨的個人,並不是通過語言、民族、種族或是宗教聚在一起的又不合群又愛爭吵的個體,而是通過廣泛的社交網路聯絡起來的一種社會種群。

 

關於作者:
John Edward Terrell是位於芝加哥The Field博物館的太平洋人類學的Regenstein館長
Termeh Shafie是德國Konstanz大學計算機和資訊科學系的博士後研究員。
Mark Golitko是位於芝加哥The Field博物館的Regenstein博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