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購”、“專櫃”、“原單”通通無法遁形。3月13日,在微信品牌權利人保護大會上,微信首次釋出《微信品牌權利人保護報告》。自2016年3月正式推出以來,微信品牌維權平臺共接入186家國內外企業,400多個國內外知名商標與微信一起攜手打假。
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7.72億,手機網民規模達7.53億,手機網民佔比達97.5%。隨著網際網路和數字經濟的飛速發展,各類商業形態在網際網路社交平臺中不斷萌發,與此相關的智慧財產權保護面臨新形勢和新難題,為平臺帶來新的挑戰。騰訊公司總法律顧問艾文博表示,微信在高速發展中不斷提高智慧財產權保護手段和保護水平,在微信全場景中建立品牌維權平臺和全電子化的侵權投訴系統等各項智慧財產權保護功能,並貫穿於產品的全流程中。
報告顯示,在投訴資訊的高頻關鍵詞上,“代購”、“專櫃”、 “原單”、 “高仿”最為頻繁,“專櫃”“原單”“高仿”分列二三四位。“定製”、“A貨”、“工廠”、“復刻”、“1:1”也排在前列。從投訴內容涉及的商品品類上,鞋類、箱包、鐘錶以及成衣被投訴最多。從侵權行為所在地域上,廣東、福建、黑龍江是高發地。值得點讚的是,約有21%的使用者提交投訴線索是源於公益熱心,隨手點選微信右上角的投訴按鈕,就能輕鬆地全民參與“打假”。
騰訊公司法務平臺部總經理謝蘭芳表示,微信建立“微信品牌維權平臺”、“公眾平臺整體運營保護”以及“全電子化侵權投訴平臺”“三位一體”的全方位、創新型的社交平臺品牌保護方案。
微信品牌維權平臺打破侵權鑑別瓶頸,侵權投訴覆蓋全場景
相較於網路交易平臺,社交平臺的品牌保護面臨更為隱祕、複雜的商業形態。微信作為社交服務平臺,相對缺乏品牌權利人鑑別仿冒品資訊的專業資質和能力。騰訊公司法務平臺部總經理謝蘭芳表示,朋友圈內侵權行為處理有“三難”,主要是權利人發現侵權內容難;普通使用者不是合適的智慧財產權權利人,投訴難;微信沒有專業的鑑別能力,鑑別難。
針對部分不法使用者利用朋友圈這類私密場景釋出、傳播仿冒品資訊,導致品牌權利人難以發現潛在的侵權行為,微信推出微信品牌維權平臺,解決社交平臺服務性質帶來的侵權鑑別瓶頸。
自2016年3月正式推出以來,微信品牌維權平臺共接入186家國內外企業,覆蓋了18個國家和地區,國內外知名商標超過400個。以國別來看,美國、中國、瑞士、日本、法國的企業接入較多。以大洲分佈來看,歐洲企業接入最多,佔46%,亞洲企業其次,佔30%。 這一資料說明經濟發展水平較好、法律保護強度較高的國家和地區對於智慧財產權保護更加重視。
截至2017年12月,品牌權利人向品牌維權平臺提交了75840件品牌侵權處理通知。其中的72353件通過了稽核,稽核完成率超過95%。申訴使用者通過的成功率僅為不足0.1%,平臺稽核準確率高達99.9%。
在公眾平臺認證賬號運營保護方面,微信建立了名稱主動防禦機制、綜合運營規範機制和微信品牌保護等措施。通過商標關鍵詞庫,系統主動攔截各類開發者、運營者提交的不當命名需求,平均每日命中帳號數約為3100個。謝蘭芳表示,商標關鍵詞庫在前端主動承擔了超過97%的攔截,權利人僅承擔不足3%的投訴工作,主動有效為品牌權利人築起了公眾平臺名稱保護的護城河。
此外,資質關鍵詞庫攔截機制,每日平均命中次數達41500次,命中的帳號數達10,300個。通過運營過程中的資質材料強制提交機制,平均超過97%資質存疑的帳號最終因無法滿足平臺的要求而行為被平臺所禁止或者被排除出平臺。
謝蘭芳表示,微信已經建立起了全面、便捷的智慧財產權線上侵權投訴系統,覆蓋微信公眾帳號和微信個人帳號。侵權投訴系統均可以做到投訴資料電子化、投訴程式視覺化、處理時間高效化、處理結果明示化。相較於微信品牌維權平臺,侵權投訴系統的使用無需提前申請接入,覆蓋微信產品全場景。所有品牌權利人在發現侵權行為後均可以進行投訴。
此外,從2016年至今,電子化侵權投訴系統處理涉及商標及品牌侵權的投訴通知已累計超過28,900餘例,其中針對公眾平臺文章投訴約為11,150餘例,針對微信個人帳號投訴約為17,750餘例。
對於新推出的小程式,微信以技術研判和主動巡查多措並舉在小程式功能下保護品牌權益。微信針對性地增設了釋出稽核機制,即每個小程式在釋出前需要經過平臺按照相關稽核規範進行稽核,攔截明顯不合法的小程式。針對稽核無法發現的侵權問題,設定充分有效的“平臺-開發者”轉交渠道,要求開發者對投訴予以回應和及時處理。
近期微信通過使用者投訴和主動巡查發現,已永久封禁了 1833 個 侵權高仿類小程式,並在註冊、認證和稽核環節進行攔截限制。
廣東、福建、江蘇、浙江是涉假公眾號高發地
報告顯示,從投訴資訊的高頻關鍵詞來看,“代購”“專櫃” “原單” “高仿”最為頻繁的出現,其中第一大熱門詞“代購”出現了23,088次。“專櫃”“原單”“高仿”分列二三四位。“定製”“A貨”“工廠”“復刻”“1:1”也排在前列。大多數售假者試圖用宣揚貨物來源的合法性來掩藏售賣仿冒品的實質,以“代購”“專櫃”“海關”等詞語矇騙其他使用者。從投訴內容涉及的商品品類上,鞋類、箱包、鐘錶以及成衣被投訴最多。
從侵權行為所在地域上,廣東、福建、黑龍江是高發地。經過對被處理帳號註冊地域的分析,被投訴人帳號集中在廣東、福建、黑龍江、江蘇、浙江、江蘇等省份。其中廣東佔比26.04%高居首位,福建佔比10.67%,黑龍江佔比9.88%。依據媒體的公開統計和報導,廣東、福建、江蘇、浙江同樣也是線下假冒侵權行為的高發地。
這種線上與線下侵權行為的發生地域存在高度的吻合性,充分說明了網際網路線上品牌侵權行為本質上是線下侵權行為,網際網路所存在的商品侵權問題,是由現實社會導致的。也說明進一步深化打擊品牌侵權行為,需要線上線下“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倡導“平臺-權利人-使用者”聯合打假
隨著社交使用者行為模式和社交平臺商業形態的快速演變,社交平臺的品牌保護形勢會更加複雜。謝蘭芳表示,品牌維權平臺改變了傳統的“權利人投訴-網路服務者”處理模式,使用者可以向平臺和權利人同時提交售假線索,構建三方的橋樑,利用廣大使用者的力量來打擊微信內的售假行為,實現維權多贏共利的效果。
此外,據報告介紹,微信品牌維權平臺近期完成了升級計劃,完成4大功能模組38個功能專案的全面升級,讓權利人的處理侵權線索更為便利,讓平臺的處理更準確、更有效率。
“對品牌權利人的合法權益予以保護是我們自我要求和自我驅動的結果,也是騰訊智慧財產權保護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艾文博表示,網際網路環境中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是一個系統性工作,需要騰訊、品牌方、使用者和社會形成合力,整體推動。
自 tech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