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底,Nature和科學美國人聯合出了一個專題,展望目前癌症的現狀,包括最新的研究進展,靶向治療技術,新穎的藥物輸送手段,臨床試驗的資料以及大資料分析的結果。雖然癌症依舊肆虐著人類健康,但不得不說科學的利劍正一寸寸刺入這個災害的中心,這一展望為創造一個無癌世界提供了一線希望。

從癌症的大資料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一些明顯的變化,從而為更好地對抗癌症提供線索。當然這是以美國資料為主的,一些結果僅供參考,但也可能是未來的趨勢。文中一開始作者Mike May就強調,儘管在對抗癌症的戰鬥中,我們焚燬了鉅額的鈔票,進行了頑強慘烈地研究,但由於一些地區拖了後腿,加上人類個體在癌症表現上參差不齊,使得癌症之役很難一戰告捷。

上圖啦 !

一、全球殺手

34

圖一是十萬人中死於癌症的比例圖(顏色越深的,死亡率越高),癌症無疑是一個肆虐全球的殺手,但有些地區發生癌症或死於癌症的人數十分驚人。影響癌症死亡率的原因,概括起來有兩種:人的生活行為方式和醫療服務程度。比如死亡率高的地區,中國和俄羅斯的上榜,就是由於人們可憐的收入,大片偏遠地區或農村的人無法享受適當的癌症診療服務。吐槽下:較低的收入影響的是多方面的:環境、身體、醫療和精神。

與此相反,生活富足的北美資料也很糟糕, 那兒的人除了大吃大喝,就是抽菸,肺癌的發生與死亡率居高不下。這一點在烏拉圭上得到了印證,有著溫暖安定的生活環境,被譽為“鑽石之國”的烏拉圭人民充斥著叼著香菸的土豪,後果就是該國的癌症發生率在眾多南美小國中獨樹一幟。同為一洲的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則由於健康的飲食習慣避免了癌症的高發。非洲生活的艱辛,在該圖上得到了無情的展現,傳染性疾病的高發以及死亡率,使得還處於中年的人沒有給癌症孵化的任何機會,他們的當務之急是對抗瘧疾和愛滋病。

二、癌症的種類與人的年齡

23

在美國,20歲是一個癌症的分界線,在此時,癌症的發生由白血病,逐漸轉變到消化系統、前列腺、肺和乳房上。男女的差別在於,男性被前列腺癌折磨最多,女性則是乳腺癌居首,剩下的成年男女都被消化系統和肺癌摧殘。

三、金錢的遊戲

16

僅在2013年,僅是美國的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就花費的26億美元,用於癌症研究,從圖中可以看出,女性的乳房真的是關係重大,國家和研究人員給予了充分的關注,撥給乳腺癌的錢何止四分之一啊!(PS:從後面看出收效還是有的)

四、重點攻防

7VGLM3tjUkFAaXtZHXs9_U0K5nOAyymWx5F6HOdpANLaAQAAnwIAAEpQ

除了偏遠的撒哈拉以南地區,世界各地都飽受肺癌的無情入侵,緊隨其後的是乳腺癌、結直腸癌和前列腺癌。值得注意的是,亞洲和非洲等地區的肝癌依舊榜上有名,亞洲和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區的胃癌也很值得注意。在男女上也有些差別,就不多說了。

五、致命的偏差

8y4fQ7evfCx4Il7HoofE-0ixpQSBM1UcuQo01bF3skELAgAApgIAAEpQ

該圖也是基於美國的資料嗎?從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對比可以看出,診斷和治療的重要性。尤其是對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早期篩查診斷,使得腫瘤細胞被殲滅於全面爆發之前,這也反映出了研究經費投入的重要性及其顯著成果。根據該圖,肝癌、胃癌和食管癌一旦被檢查出來,生存率是較低的。對此,我只能說,土豪們,請多投點錢在這幾類癌症上面吧!

六、改變的真相,女性的墮落

ohg1gQdeX4ZFsW0yukOJ_16cvwajNlUOnK_dA78Zmk9wAgAAUQIAAEpQ

在美國,除了其他因素外,公眾健康檢測手段的變化,影響了一些特定癌症被檢來的人數,橫軸是時間,縱軸是每十萬人檢出數。該圖不能被理解為前列腺癌的大爆發,而應該是,在八十年代得益於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檢測等的大規模運用,類似的癌症被更及時的發現,所以出現了一個檢出高峰,之後得益於相應的治療手段(投錢唄)又慢慢下降了。下面的兩根紅線反映出,男女吸菸習慣的變化,早期男性吸菸人數眾多,限煙後,部分先進的男士放棄了這一致命惡習,但一些女性反而放縱了,導致後來女性肺癌檢出率漸漸追上了男性。

右圖兩個圈是說,癌症在2012年造成了820萬人的死亡,佔全世界死亡人數的15%;根據2008年資料顯示,佔16%的癌症患者是由於感染造成的,病毒或者細菌等,比如已知的HPV病毒與宮頸癌的發生相關,優勢是可以通過病毒疫苗預防癌症發生。

七、好的越好,壞的不再變壞

GNuGMWa3W2JFQcQmkFbpVtO0aJ3Jih2HwchqVdMys8qqAQAACAIAAEpQ

讓一部分癌症先好起來,這也是美國的智慧。還是得益於前期的大量投入和研究,前列腺癌和乳腺癌在2003年時,已經達到了將近90%以上的五年生存率。營養的匱乏,病症的複雜,導致可憐的肺癌依舊長不高。這需要研究人員開發出新的早期檢測手段,和更好的靶向治療技術,才能拔高肺癌五年生存率身高。

英文原文:Statistics: Attacking an epidemic. Mike May. Nature 509, S50-S51 (29 May 2014)

該專題的卷首編輯,Herb Brody開篇就說,100年前我們的祖輩還在對抗肺炎、流感和結核等致命感染。抗生素和現代醫學出現,終結了這些致命病原長達幾個世紀的威脅。然而我們還是會死於一些東西,在過去的100年裡,出現了心臟疾病和癌症。我們已經向癌症宣戰了40餘年,惡性腫瘤依舊讓人談癌色變。在最近的幾十年裡,癌症持續爆漲,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人們,漸漸習慣了西方的飲食和生活習慣。

從對抗感染性疾病的歷史看,對癌症的戰役註定是漫長的。但也無可否認,隨著金錢的投入和人類智慧的積累,這一頑疾終將被殲滅。然而,我們是否也該反思下,現代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究竟對人類的生存和健康造成了多大的影響,下一個由這些習慣帶了的健康威脅又會是什麼了?

via:億年星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