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低收入者打造一款APP,我學到了什麼

edithfang發表於2014-11-30
我迷失在了布朗克斯,美國紐約著名的貧民窟。那時是我成為非盈利機構Significance Labs (相當於一家專為低收入人群打造科技產品的孵化器)員工的第一週,我的工作是為美國年收入在25000美元以下的家庭打造一款科技產品。

在2013年,美國有4530萬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他們的年收入平均為23834美元(四口之家)。

我和我的一名同事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在地鐵裡做使用者調查。這裡沒有咖啡店,沒有商店,只有零落的幾個快餐點。計程車都不到這裡,我們甚至看著谷歌地圖都錯過了這個地方。來自技術世界的我們,當時都驚呆了——科技在這裡無用武之地。

在某種程度上,在低收入人群面前,科技失敗了,開發者並不為這一群體開發應用。營銷人員也忽視了他們。在Significance Labs ,我瞭解到了很多關於美國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狀況,他們使用技術的侷限性,以及,我自身存在的侷限性。

使用者需要什麼——彌補稀缺、愚蠢

這一週我們在紐約的貧民窟採訪了很多各種各樣的人。有一位年輕的父親,他在布朗斯維爾一所學校當助教。還有一個墨西哥非法移民,她從事了25年的保姆和清潔工工作,當我問她她的理想工作是什麼時,她回答:計算機程式設計師。

我們的團隊最終推出的產品叫Neatstreak,針對的是家政清潔員這一群體。他們很難接觸到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他們是老安卓機的使用者,家庭的第一批大學生,以及食品優惠券申請者。

這些人為了生活每天忙忙碌碌,打好幾份工。他們面臨的不平等,不只是收入上的不平等,還包括資訊與機會的不平等。其實按照收入來講,我作為自由撰稿人的收入有時候還不如一些我的採訪物件。但是我卻可以享有教育和社會資本等資源,而這些他們並沒有。在這些地方,第一代大學生畢業率僅為10%,他們沒能接受到與其他同齡人同等的“大學教育”。

低收入還意味著這些東西的稀缺:權利、資訊、尊重、機會、時間、健康、安全,甚至睡眠。

而我們的工作就是為這些人創造一些技術,讓他們能彌補至少上述其中一個缺失的東西。這是他們需求所在。

你的使用者並不信任你

多年前,我曾經採訪過一個墨西哥著名投資人,他叫Álvaro Rodríguez Arregui,他說投資人必須明確自己投資的動機:“你是想做出美好的東西來,還是隻是想自我感覺美好?”什麼意思呢?比如,通過給蘇丹那些餓壞了的孩子們吃的,你會很容易就感覺到美好,但是你並沒有幫他們解決任何問題。而後者屬於商業範疇,商業是複雜的,你需要做出N多艱難的決定。

對於這一點,我深以為然。我經常感覺很崩潰,因為我不得不做出很多艱難的決定。而且除此之外,我們並不被理解,人們並不明白我們為什麼要為傭人、清潔工打造科技產品。

你的使用者不理解你,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我們Significance Labs 的很多同事都是放棄了高收入,甚至背井離鄉來到這,卻悲催的發現我們並不被潛在使用者信任,我們的產品不被他們認可。

我們打造的應用Neatstreak,讓家政人員和僱主通過我們的平臺建立聯絡。我們測試了很多版本,而且詢問了很多家政人員的意見和建議,他們很高興有人問起他們的工作,儘管他們有時候並不理解我們要做什麼。

然而,我們很難說服清潔工和其他家政人員前來應聘,幫助我們進行測試,儘管我們給他們支付的報酬達到每小時25美元,這個價位要遠高於他們平時的工作時薪。他們不信任我們,他們不相信怎麼可能有這種“好事”。

但是,現實就是如此,你面對的是低收入人群,他們有各種各樣正當的理由不相信你,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繼續努力。既然選擇了這一群體,選擇了非盈利性質的工作,就只能堅守,堅信我們所做的事情終將會體現它的意義。

使用者的痛點

有一個幫助我們測試的家政人員,稱他最大的問題在於不知道怎麼和僱主“討價還價”,他說,“與客戶進行溝通太尷尬了。談到錢時,我一直找不到和他們溝通的正常方式——不那麼緊張的方式。”

不過現在他體會到了使用Neatstreak的好處。在這個平臺上,他們可以和僱主簽訂協議:包括需要做哪些清潔工作以及費用的清單,明明白白,避免了談錢的尷尬,以及很多不必要的誤解、甚至語言的不通。


智慧手機的謬誤

關於智慧手機,我聽到的最大謬誤是:窮人都沒有智慧手機。事實上,低收入人群將手機作為聯網入口的比例甚至大於整體美國人的這個比例。根據皮尤2013年的一份調查,年收入3萬美元以下的人群,有45%將手機作為主要聯網入口,相比而言,年收入7.5萬美元以上的人群,這個數字只有27%。低收入人群在上網需求上更依賴手機。

Significance Labs最近也針對紐約的1900名智慧手機使用者進行了調查,他們年收入都在5萬美元以下。結果顯示,87%的手機使用者擁有的是智慧手機,大多為安卓手機。25%的受訪者擁有2部手機,大多為一部智慧手機,一部為功能機。這些受訪者在每部手機上平均安裝了6-7個應用,大約有1/3的受訪者曾經下載過付費應用。

清楚的認識到你的使用者群的消費習慣也很重要。

技術上的解決方案不能讓你一勞永逸

技術人員的確是用來解決問題的。但是它不是萬能的。

我的第一個採訪物件是一個21歲的父親,他有兩個孩子,他真正需要的是一份穩定的工作,以支撐他的家庭。但是沒有哪個APP能在3個月時間內就能幫他解決這個問題。

另外一個問題是產品影響力與規模化的兩難困境。我們應該是為大眾解決一個小問題,還是為小眾解決一個大問題?我們選擇的是前者,因為後者不是我們能力所及。我們能做的就是用技術幫這些人群爭取多一些“喘息”的空間。比如我的同事Jimmy Chen,她開發了一個應用叫EasyFoodStamps ,幫助低收入人群申請食品救濟券,幫他們節省了去救濟廳排隊領券的時間。

在為他們提供技術解決方案時,不能太天真。你必須瞭解他們的背景,比如清潔工們更願意以現金方式領取薪酬;他們主要使用的是簡訊溝通方式;有時候他們不想線上上透露自己的身份資訊,尤其是非法移民。

根據這些資訊打造你的產品。

下一步

從某些方面來講,科技加劇了社會的不平等現象。科技企業應當思考如何彌補這一點。我相信企業一定可以通過為低收入人群提供服務,建立可持續性的企業。我們推測在美國有2000萬家庭需要家政人員的服務,這一數字已經很巨大。

上面我提到的那位墨西哥投資人,他投資了一家初創企業叫Finestrella,這家企業非常成功,它開發了一套演算法,幫助低收入人群評估信用。兩家來自矽谷的VC機構 Storm Ventures以及Bay Partners,也對這家企業進行了投資。

或許最好的長期解決方案是培養低收入人群的年青一代建立自己的企業,讓他們自己開發出解決方案。不過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他們大都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整日為生存奔波,參與創業的風險絕對不是他們想要的。

但是可喜的是,總有人在縫隙中掙扎出來,他們希望過上不同的生活。我認識的很多家政人員現在都已經成了企業家。我們辦公室的清潔工Jason,他成立了一家企業,還僱傭了五六個員工,正做的風生水起。

本文作者Ciara Byrne,他來自非盈利機構Significance Labs,他打造了一款家政服務應用Neatstreak,他還是一名自由撰稿人。
來自:創業邦
評論(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