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termark出了一份重要的報告,是2005到2014這過去十年美國創投圈的分析總結。我們摘錄了其中比較典型的一些資料,分享給大家:
首先是各個階段的投資規模變化,以投資金額的中值衡量。從上圖可以看出:在過去十年間,、“種子輪”到“E輪”這六個階段投資規模的中值水平都經歷了一個“下降再增長”的浮動過程。直接從首尾對比的話,2014年E輪的投資規模(的中值水平)相比於2005年增長幅度最大,其次是D輪、C輪;種子輪、A輪和B輪則相對沒有明顯變化。
可以得出一個大概的結論是,早期投資無明顯增長,中後期則增長明顯。(值得注意的是,mattermark採用了中值,即中位數,而非平均值來展示各階段投資規模的總體變化,很有可能是因為平均值受數額較大的個別例子的影響相對較大,有其他見解的同學歡迎評論區指出。)
種子輪到E輪各個階段的變化
總體情況如此,接下來是各個細分階段的投資規模(以中值和平均值兩個維度衡量)在過去十年的變化。
種子輪:均值和中值都是先下降後上升;2014年和2005年相比,中值幾乎持平,平均值略有減少,但都接近100萬美元。
A輪:浮動過程和種子輪情況類似;2014年和2005年相比,中值略有減少,平均值略有增長,更加靠近700萬美元。
B輪:不同於種子輪和A輪,從2005年起算三年內,B輪投資規模的中值和平均值水平起初都有所增長,爾後經歷“先降後升”的浮動過程;2014年和2005年相比,中值略有增長,平均值大幅增長,2014年達到1千6百萬美元新高。
C輪:浮動過程與B輪類似;2014年和2005年相比,中值有所增長,平均值大幅增長,2014年接近3千萬美元新高。
D輪:與前幾輪不同,D輪投資規模的中值和平均值整體上大致呈現增長趨勢,其中平均值的增長在2010年~2011年、2013年~2014年表現最為明顯;2014年和2005年相比,中值增長近1倍,平均值增長近4倍,2014年接近6千萬美元新高。
E輪:和D輪類似,但起伏更頻繁一些,整體上大致是增長趨勢;2014年和2005年相比,中值增長近1倍,平均值增長近4倍。
美國各地區投資規模變化
看完了各個階段的變化,我們再來看看美國各地區在過去十年間的投資情況,分別從投資數量和投資金額兩個維度進行考察。
從上圖可以看出:在投資數量上,各地區整體上都呈現增長趨勢,其中灣區仍然是投資動作最頻繁的地區,洛杉磯則最低,紐約超越波士頓成為“出手次數”排名第二的地區;在投資金額上,各地區整體上都呈現增長趨勢,灣區的投資金額仍然最多,洛杉磯墊底,紐約超越波士頓次之。
人才之戰 Talent War
各大加速器之間展開的不僅是專案的爭取,更是專案人才的爭奪。下面兩幅圖表現的是加速器孵化的專案的僱員數目,其中 YC 以絕對優勢領先,所孵化的公司中僱員總數高達 25000 人左右,六個月內增長速度也快於 500 Starups 和 Techstars。
而加速器和VC投資的公司僱員總數最高的分別是 Kleiner Perkins、Accel 和紅杉,總數在45000 以上。
各大投資機構和孵化器投資的專案中,各個階段的公司僱員數量的資料也很有意思。
Accel投資的A輪階段的公司平均僱員數最多,接近一百人;Kleiner Perkins投資的B輪階段的公司平均僱員數最多,有一百二十多人;光速安振投資的C輪階段的公司平均僱員數最多,達到350名左右。
各投資機構投資過的公司的員工規模則是:就平均值而言,Accel投資過的公司員工數最多,達到60人;就中值而言,Bessemer最多,達到三十幾人。
各領域12個月內員工數量增長最快的公司
消費類,Blue Apron、Tango、Birchbox排名靠前。
Marketplace:Lyft、Airbnb、Cousera排名靠前。
B2B:Kony Solutions、Zenefits、Sprinklr排名靠前。
硬體類:NJOY、Aquantia、SimpliSafe排名靠前。
融資分佈情況
上面兩張圖展示了所有融資的分佈情況:橫座標的刻度表示的是獲得融資公司的數量,縱座標的刻度表示融資金額的範圍。其中,每個柱形分兩段,藍顏色表示融資是在過去一年中完成的,綠顏色則表示是在過去一到兩年間完成的。具體的情況就不再解析了。
上面這張圖表示的是352家融資總數超過五千萬美元、並且在過去有融資的公司,在各領域分佈的情況。可以看到,B2B最多,佔到了64%;B2C次之,Marketplace再次之。
最後再放張很有意思的圖,順便拋個問題給大家:
這張圖裡展示了107家總融資額超過5千萬美元、但在過去兩年內沒有融過資的公司。這些公司在過去6個月內僱員數量還有所增長,說明這些公司在沒有VC支援下仍在持續發展。所以,這類公司有哪些典型的代表呢?
自 36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