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汽車就懶得走路;能坐電梯就不爬樓梯;網上聯絡代替當面溝通……種種現代生活催生了很多“懶蟲”。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導,英國一項近萬人的調查顯示,86%的人出現了比其實際年齡大4歲才會出現的健康問題。究其原因,懶惰造成的缺乏運動和過度肥胖是罪魁禍首。

  懶惰像瘟疫一樣傳播

  懶惰就像一種隱形的瘟疫,在全球肆意傳播。今年,美國勞工部就懶惰問題向民眾敲響了警鐘,美國人平均工作時間已連續幾年呈減少趨勢,而睡覺和看電視時間卻與日俱增。義大利的一份居民健康報告指出,業餘時間既不參加體育鍛煉也不參加體力勞動的“懶蟲”已佔國民總數的40.2%,每年造成該國約2.8萬人死於懶惰相關疾病。英國人的懶惰程度更勝一籌,調查顯示,64%的父母因工作太忙懶得陪孩子玩,59%的上班族懶得走樓梯,哪怕辦公室就在二層……

  中國人也在變懶,最典型的就是“懶得動”。今年6月釋出的《2013年北京市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指出,2011年北京18~79歲常住居民平均每日靜態行為時間為5.7小時。專家指出,靜態行為是指除睡覺外,以坐、靠或躺等姿勢進行工作、學習、娛樂等活動,只要每日超過4小時就會影響健康。這一問題在5~17歲青少年中更為突出。

  懶讓全身遭殃

  “懶主要分為三種。”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沈政教授告訴《生命時報》記者,一種是心理懶惰,表現為沒有目標、不思進取、;第二種是思維懶惰,懶得動腦思考,依賴別人的想法;第三種是行為懶惰,明知某件事應該做,卻遲遲不做,無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懶惰不僅讓人一事無成,還會使全身健康受拖累。北京朝陽醫院沈雁英教授指出,懶惰可間接或直接引起心腦血管病、骨質疏鬆症、癌症等多種疾病。國人容易在以下幾個方面犯懶,形式不同,後果也不一樣。

  懶得運動,減壽。世衛組織2013年公佈,懶得運動已成為全球第四大死亡風險因素。據估算,全球每年因此而死亡的人數高達320萬人,且逐年增長。研究表明,缺乏鍛鍊容易導致肥胖,中度肥胖減壽3年,重度肥胖減壽10年。

  懶得做飯,易患慢性病。不少人懶得下廚就去下館子。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調查顯示,在外一餐攝入的脂肪和鈉,就超過全天推薦攝入量,久而久之容易患上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病,甚至是腫瘤。

  懶得吃早餐,愛得心臟病。國內調查顯示,近四成人懶得吃早餐。然而,不吃早餐時,大腦會釋放需要高熱量的訊號,導致攝取垃圾食品的機率大增,容易使“三高”找上門來,導致患心臟病的風險增加27%。

  懶得動腦,容易變傻。研究表明,不愛用腦的人,容易過早出現記憶力衰退,老年時可能患上認知障礙。

  懶得刷牙,嗓子發炎。很多人覺得“少刷一次問題不大”。殊不知,藏在口腔內的細菌還會轉移到咽喉部,引發咽炎、肺炎等呼吸系統炎症。

  沈雁英還指出,懶得收拾屋子容易過敏,男士懶得刮鬍子加大患癌風險,女士懶得曬太陽容易缺鈣,生病懶得去醫院加快病情惡化等,都是懶惰的常見危害。

  四步克服懶惰

  沈政表示,從社會發展的角度講,懶惰可能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進步,但從健康生活的角度來說,懶惰有百害而無一利,必須努力克服。

  認識危害。行為的懶惰大多來自心理和思維的懶惰,要想不給懶惰留空子,首先應該明白它對健康的危害,還要明白克服懶惰的積極意義。只有嚮往健康、熱愛生活的人才有足夠動力克服懶惰。

  制訂計劃。想要克服懶惰,一定要確定具體、可行的目標。可以把每天從早到晚的生活習慣記錄下來,對比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查詢漏洞,並進行完善。比如針對懶得運動的人,可以看一天運動量是否足夠,考慮拿出一個固定時段進行鍛鍊。

  挑戰惰性。執行計劃過程中,千萬不要跳過不喜歡的事,而應先做困難的事,再做稍困難的,這是一種對前面行動的強化,如此繼續,可摒棄惰性。

  互相監督。最好和身邊的親朋好友一起建立計劃,共同執行,相互鼓勵、監督,更利於持之以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