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容易犯的面試錯誤

老_张發表於2024-06-17

最近輔導了很多星球同學的面試,幫助他們解決面試時遇到的問題,順帶給出一些面試的建議。

接觸的案例多了,發現很多同學即使是工作好幾年,在面試時依然容易犯一些錯誤,在我看來新手的低階錯誤。

這篇文章聊聊這幾個問題,並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建議。

1、回答問題吞吞吐吐,沒思路沒邏輯

這種情況不僅存在於面試回答問題,在日常工作溝通和彙報中依然是很多人容易犯的錯誤。我在前面幾篇關於面試技巧的文章中都聊過這個話題,為什麼回答問題或者溝通匯報時候要講究思路和邏輯呢?原因有如下幾點:

  • 人的大腦機制對流水賬式資訊的短時記憶沒那麼好。
  • 思路清晰邏輯恰當可以體現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提高說服力。
  • 簡潔明瞭的表達可以降低溝通雙方的理解成本,提高資訊傳遞效率。

舉個很類似的例子:微信60S語音。很多人都討厭別人給自己發語音,特別是60S的長語音,有過類似經歷的人都明白這種長語音下要理解對方說了什麼,是很困難的一件事。

那麼如何簡潔明瞭的將一件事說清楚呢?其實很簡單,表達的時候在大腦中對自己要闡述的資訊提前進行排序組合,套用模版輸出即可。

  • 回答技術問題:描述背景-描述問題表現-闡述分析思路-說明解決方案-列舉最終結果。
  • 說明一件事情:發生了什麼現象-導致了什麼問題-帶來了什麼影響-你的想法是什麼-你接下來的行動。

上述模版僅供參考,實際場景中可以視具體情況調整順序。

2、回答問題流水賬,不給面試官提問空間

比較好的一種面試過程,是你來我往,你問我答。你既可以很好的回答面試官的問題,也能在回答問題過程中埋下伏筆,引導面試官繼續提問你擅長的領域。

遺憾的是,在很多面試場景中,候選人無法很好的理解面試官的問題,回答問題時要麼吞吞吐吐,要麼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想到什麼說什麼。面試官無法很好的理解你要表達什麼,自然對你的面試評分會大打折扣。

有什麼比較好的方法嗎?答案自然是有的。我總結了三個詞,分別是:由淺及深、從整體到區域性,從模組到細節。

以測試同學經常遇到的一個面試題為例:介紹你最近做過的一個專案。下面是可以參考的回答方式:

介紹專案可以先介紹背景和目標,你負責的部分,主要做哪些事情。然後面試官一般會對其中他比較感興趣的部分進行提問,比如詳細介紹你負責部分的業務流程,你是如何開展工作的等等。你可以就提問繼續往下回答。

從專案整體情況,它的技術架構,業務流程模組,到你負責的部分,遇到了哪些問題,你是如何思考解決的,最終拿到了什麼結果,你從中學到了什麼。

甚至還可以舉一反三,列舉一些與面試官問題類似或者有關聯的場景,闡述不同的分析思路和解決方案。這是一種很好的展現自己專業性和思維邏輯的方法。

3、簡歷、面試、薪資、Offer、入職是五件事

和很多同學溝透過,還沒進入面試階段,或者剛過一面,就在暢想薪資和入職的事情,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我都會給他們澆一盆冷水。並不是我這個人冷酷無情,而是現實如此,過早的對一些事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最終大機率會得不償失。

求職市場是一個多人參與競爭且企業和候選人互相篩選的過程,光是簡歷篩選就可以刷掉一大批人。其次,技術崗位一般都會有多輪面試,每輪面試遇到的面試官不同,可能遇到的問題也不同,很多人都掛在了面試的過程中。

即使面試透過,企業要進行背調,個人要考慮通勤和工作強度等因素,疊加在一起,最終才會進入談薪資階段。候選人和企業在薪資待遇問題上是最容易形成觀點錯配的,能達成一致需要平衡各種因素。

最後好不容易發了Offer入職了,能不能透過面試期,團隊氛圍,實際工作強度,平臺是否有發展空間,個人工作的開不開心都會影響後續的職業生涯。

因此我的建議是,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就行。投簡歷之前好好準備簡歷,對簡歷內容熟稔於心;面試前做好準備,思路清晰有條理的回答問題;談薪和Offer階段認真考慮清楚;最後入職了,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確定這個崗位的工作是否真的是自己想做的能做的。

走好當下每一步,做好當前的事情,才是成熟的職場人該有的認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