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劉陽發表在《中國電影報》上的文章,對當前國內影視產業對“大資料”的應用進行了掃描:
兩個案例
7月29日,華策影視以16.52億元收購克頓文化傳媒。這個目前國內影視行業交易額最大的併購專案,一方面將影視行業併購整合的趨勢引入公眾視野,另一方面也讓“大資料”帶動產業升級這一話題進一步升溫。
華策影視副總裁金騫表示,克頓獨立研發的大資料分析應用“影視資源管理系統”是促成此次併購的重要因素。
據介紹,克頓傳媒資料庫收錄了自1997以來近萬部影視劇在各平臺播出的分地區、分觀眾群的收視評估情況,收錄了國內領先的製作班底資訊。其獨立研發的大資料應用平臺“影視資源管理系統”則通過資料跟蹤,分析研究影視劇產業鏈的各種核心資源,並通過與市場需求變化相印證,為製作劇目提供決策依據和分析保障。在這個系統的支援下,近年來克頓出品的《愛情公寓3》、《夏家三千金》、《愛情真善美》等電視劇均取得了較高的收視率。而克頓傳媒的財務報表也顯示,基於該系統的顧問收入也在公司近年來的總收入中佔據了一定比例。
華策併購克頓的同時,另一部系列電影取得的高票房也助推了影視行業的“大資料”熱。電影《小時代》於6月27日上映後,迅速重新整理了國內電影市場的多項票房紀錄,並引發了巨大的話題效應。8月8日《小時代2》上映,當天即收穫了5373萬元的首日票房,仍處於同期最高。這部電影在專案運作的整個過程中,出品方對來自百度、新浪微博等網際網路平臺的多項相關資料進行了跟蹤和研究,並在此基礎上將《小時代》的主要觀眾群定位為“90後”女性,並針對這一觀眾群採取了一系列營銷策略。網際網路所具備的共享、互動等特性被充分運用到影片的製作、營銷流程中,發行方樂視影業總裁張昭認為,這種“網際網路時代的電影”在某種程度上正是對“大資料”時代的正面呼應。
這兩個幾乎同時發生的事件,讓許多影視行業從業者驚呼,影視產業的“大資料”時代真的來到了。他們中的不少人認為,在網際網路時代技術革命的衝擊下,許多傳統行業紛紛陷入困境甚至完全消失,而“大資料”的思維和操作方式或許將為同樣屬於傳統行業的影視產業提供一種繼續生存發展甚至實現升級的重要途徑。
技術革新與市場發展為“大資料”實現提供了基礎
在影視產業發展更為成熟的美國,資料分析和諮詢行業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任何一部影視劇的製作、營銷都會將資料分析的結果作為重要參考。不久前美國Netflix公司出品的電視劇《紙牌屋》更是對“大資料”進行了有效應用,觀眾的意志是製作該劇的重要參考依據,它的成功讓全世界的影視行業從業者意識到,“大資料”或許是一把通向更廣闊市場的鑰匙。
在中國,雖然“大資料”思維和操作方式才剛剛起步,但類似“大資料”時代的思維模式,其實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在影視產業出現。“過去,中國電影市場的傳統檔期只有賀歲檔、五一檔、暑期檔、國慶檔,而最近幾年,一些新的檔期開始出現,有的甚至正在趨於成熟,比如情人節檔、七夕檔等等,這些基於對觀眾觀影習慣的研究培育出的檔期,也就是對觀影心理需求與影片型別、上映時間相關性的有效應運。”廣東省電影公司總經理趙軍說。
但是,模糊的“相關性”研究遠遠不能確保影片在市場上的卓越表現,“大資料”思維和操作方式則將使影視產品的市場導航更加精準化。這種思維和操作方式的出現,顯然也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在技術革新和影視市場發展的雙重推動下應運而生的。
藝恩諮詢是國內影視產業資料收集和分析的先行者。自2008年成立以來,藝恩諮詢通過對電視節目收視率和電影票房、排片場次等相關資料的系統收集和分析,為影視行業從業者提供諮詢服務。起初,藝恩諮詢的資料來源主要是央視索福瑞提供的電視節目收視率資料、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提供的電影票房資料,以及一些主要電影院線提供的電影排片場次。近兩年,網際網路技術迅速革新和新媒體、社交網站、電子商務網站的興起,為資料規模的提升提供了可能。據藝恩諮詢總裁郜壽智介紹,來自百度搜尋、新浪微博、騰訊微博、淘寶等網際網路平臺的資料,目前已經成為藝恩諮詢的重要資料來源,這為對使用者習慣和心理的專業化、精確化研究奠定了基礎。
另一方面,影視產業及其市場的大規模膨脹則使“大資料”的運用具有了更多的必要性。近年來,我國電視劇生產始終保持在每年15000集左右的水平,多年位居世界電視劇生產和消費第一大國,但在如此龐大的產量面前,真正受到觀眾歡迎的優質劇作卻並不多;另一方面,中國也於2012年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隨著影院終端建設在三四線城市的鋪開,新興市場的規模還在不斷擴大。
“市場規模越來越大,細分的消費市場就會慢慢出現,分眾化的傳播方式也就越來越重要,面對複雜的市場環境,許多投資者和創作者都想知道,究竟什麼樣的影視作品才會得到觀眾和市場的認可和歡迎。這個時候,基於‘大資料’的消費行為研究就成為拉動產業和市場升級的重要突破口。”郜壽智說。
從資料到生產力的有效轉化是行業攻關的重點
成立5年來,藝恩諮詢發展的歷程有幾分孤寂,也有幾分艱辛。孤寂在於,幾年時間裡,從事影視行業資料收集和分析工作的機構寥寥無幾,藝恩諮詢幾乎就是這個領域裡的獨行軍;艱辛的是,過去許多年,影視劇的生產製作並不重視對觀眾消費行為和心理,大多數專案的運作都是以創作者和運營者的訴求為出發點。
但今年以來,郜壽智明顯地感覺到藝恩諮詢的日子好過了很多。“隨著影視行業對資料的分析和運用越來越重視,資料分析和相關諮詢服務行業也將得到進一步發展。”郜壽智說。
有人說,2013年上半年,以《北京遇上西雅圖》、《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國合夥人》等為代表的一批國產電影,拉開了中國電影“觀眾中心制”的序幕。而“觀眾中心制”恰恰與“大資料”思維和操作方式的核心不謀而合——對觀眾和市場需求的高度尊重。
從這個意義上說,雖然“大資料”在國內影視產業中的應用才剛剛開始,雖然它的應用效果還沒有在市場實踐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但它對整個影視產品創作理念和生產機制的變革,卻已經具有了里程碑式的意義。
不管“觀眾中心制”還是“大資料”時代,這一序幕一旦拉開,就在短時間內催生了一批以資料收集和分析為核心業務的機構的出現。這其中,由一群清華大學畢業生組成的“數託邦創意分析工作室”就是一例。
“隨著資料規模越來越大,如何將資料資源轉化為有效生產力才是更重要的課題。這裡面有兩個環節,一是如何將原始資料分析加工形成對產業發展有意義的資料產品,二是如何將資料產品與產業上游各個環節有效對接。完成了這兩個環節,資料才有意義。而這恰恰是目前國內這個行業最薄弱的環節。”“數託邦創意分析工作室”團隊的楊玥說。
但是,建立在海量資料基礎上的分析結果是不是就一定指向影視產品的成功呢?答案當然是否定。
今年6月,電影《富春山居圖》在市場上遭遇了觀眾的超低口碑。業內人士認為,雖然這部影片集合了穿越、愛情、動作、玄幻等觀眾青睞的諸多元素,看似對觀眾的觀影心態和消費習慣做到了有效把握,但由於對這些元素的整合缺乏藝術性,從而使影片變成了多種元素的簡單堆砌,使電影本身的品質大打折扣。
無獨有偶,電影《小時代》雖然在海量資料的分析中實現了創作和營銷的精確定位,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但影片藝術質量本身仍然存在不少問題。
“這些現象說明,在影視產業的發展中,資料分析的結果只能作為創作生產和專案運營的參考依據,影視作品的思想藝術質量仍然需要通過藝術創造環節來實現。‘大資料’是幫助產業實現升級的工具,但它絕不是‘定海神針’,不能過度放大它的作用。”楊玥說。
via:虎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