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浩悅資本發起的“2016年醫療健康投資卓悅榜”揭曉。值得關注的是,在完成機構、企業評選的同時,浩悅資本釋出了《2016年醫療健康投資報告》和《中國醫療健康行業十年回顧與展望報告》,對醫療健康產業2016年和過去十年的發展做了全面的總結與回顧。

報告顯示,到2017年從事醫療健康投資的專業基金已經從十年前的少數幾家美元基金,發展到如今200多家,交易數量也從當時的每週2-3筆變成現在每天2-3筆。其中相當一部分投資人獲得了可觀的回報,據報告統計,2016年醫療健康投資通過IPO平均退出機構回報達到9倍,併購退出平均回報也達到5倍左右。

對於未來一段時間的醫療健康投資趨勢,浩悅資本創始人、執行長劉浩表示註冊制的推進一方面會使企業估值更加合理化,未來一二級市場價差套利空間將進一步壓縮,另一方面創新型醫療健康企業退出渠道將更加靈活。

其中對於2017年的整體投資環境,浩悅資本認為今年醫療健康早期投資將更加謹慎,而兼併收購將更佳活躍,此外外匯管制升級或將令美元基金退出渠道進一步收緊。

在複雜多變的資本市場演變中,醫療健康投資熱點視窗期正在逐步縮短。面對這種環境,劉浩認為,對與醫療健康投資早期投資人而言,VC們必須提前預判行業佈局並提早下手,而對於PE而言,在細分領域視窗期來臨時,必須要找到這個行業最優秀的團隊反覆下注,以提升在資本市場勝出的可能。

《報告》統計顯示,過去幾年來,醫療健康市場分別見證了CRO、醫療器械、專科服務、移動醫療、精準醫療等一批熱點的興起和細分領域行業龍頭的誕生。其中分級診療、新藥研發、高值耗材、連鎖服務、體外診斷等領域更是2016年的資本寵兒。

對於接下來的產業熱點,浩悅資本認為未來幾年大資料+人工智慧的融合發展將使數字化精準醫療進一步大放異彩,醫改深入推進也將培育出一批獨立第三方醫院服務外包領域的龍頭企業,分級診療的實施推廣更將醞釀民營醫療發展的新一波黃金機遇。此外,醫療器械進口替代將進一步關注外資主導且市場空間巨大的領域。而在醫藥方面,未來3-5年以在研專案為目標的投資併購也將成為趨勢。

自 36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