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結論:
1.三星堅守智慧機市場第一寶座,三個印度人中基本會有一人使用三星,本土廠商Micromax緊追其後。為滿足中高低端不同層次人群的需求,三星在印度打起了組合拳,其品牌深受使用者信任。
2.小米的低價高配受印度年輕人的喜愛,但印度米粉的熱情或互動遠不及中國米粉。相比而言,一加手機知名度和銷量雖不如小米,但不乏擁有高階使用者群。兩者在擴大品牌影響力和本土化方面作了很多嘗試。
3.在低端智慧機領域,摩托羅拉在印度銷量可觀,這也使得聯想品牌第二季度能躋身智慧機排行榜前五,雙品牌戰略和線上銷售成為聯想在印度市場破局的“功臣”。
4.儘管蘋果CEO庫克也希望印度成為下一個增長引擎,但以印度現有購買力來看,仍難以支撐起蘋果對印度市場的期望。76%的印度使用者希望擁有一部iPhone,但由於價格,很多人現階段只能停留於“希望”。
序. 印度市場成香餑餑 智慧機四大陣營
從全球範圍來看,印度市場毫無疑問已成為國際資本追捧的新寵。這不僅是因為其蓬勃發展的創投生態,還因其智慧手機巨大的發展潛力。
IDC報告稱,2015-2019年,印度智慧機市場將呈現穩步上升趨勢,兩年後有望位居全球第二。這一數字與中國接近飽和的智慧機市場作對比,也難怪眾多中國廠商出海印度掘金,搶灘中低端市場。
去年,走訪印度時,當地最炙手可熱的手機品牌非三星莫屬。一年後的今天,隨著中國智慧機品牌廠商如潮水般湧入印度市場,三星老大哥的地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三星帝國還能稱霸多久?是否會面臨類似在中國市場的窘境?
企鵝智酷於上週走訪了印度“矽谷”班加羅爾,首都新德里兩大城市,並對300名當地居民進行了實地探訪和問卷調研。印度使用者最青睞哪個智慧機品牌?通過什麼渠道購買?購買時最在乎什麼?
一. 市場格局:三星堅守第一寶座,本土廠商Micromax緊隨其後
在中國,受蘋果和本土廠商的衝擊,三星智慧手機市場份額急劇縮水,從第一跌至第三。關於三星中國區可能裁員的傳聞也開始出現。
但在印度,三星的表現依然強勢。似乎蘋果在當地的努力和中國智慧機廠商集體出海,尚未真正威脅到這家韓國公司在印度的地位。據企鵝智酷調研發現,現階段,三星品牌在印度的美譽度依然不減,三個印度人中基本會有一人使用三星。
同時,為了低端市場份額不被小米等吞噬,三星在印度打起了組合拳,以滿足中高低端不同層次人群的需求。如三星上週在印度推出了Galaxy J2,瞄準低端市場,售價僅為8490盧布(約849元)。
在新德里機場採訪時,有一戶六口之家,三人使用三星手機。其中一位年輕人告訴企鵝智酷,三星在功能特色、價位、使用者體驗方面都不錯,“且與iPhone相比,三星資料傳輸更便捷”,他還補充說,(三星)這一品牌在印度是深受大家信任的。
三星的勁敵Micromax是印度本土第一大手機品牌。它更樂於向市場提供中低端價位但功能豐富的智慧手機。不過據香港市場調查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的統計顯示,Micromax過去一年中市場份額下降了約4%。
中國廠商進入印度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啟蒙”當地廠商的效果。去年11月,Micromax開始借鑑中國手機廠商的模式,宣佈與安卓最大第三方系統製作團隊Cyanogen合作,推出全新的智慧手機系列品牌YU。
低價格的戰略讓Micromax更容易獲得年輕學生群體的青睞。今年二季度Micromax釋出新款手機Yuphoria,亞馬遜上售價僅為6999盧布(約699元)。企鵝智酷在班加羅爾大學抽樣調查時發現,國際關係學班級30名學生中,超過2/3使用Micromax手機。當問及為何青睞這一品牌時,大部分學生的反饋是 “價位不高”。
二.小米 PK一加:中國廠商的“印度攻略”
企鵝智酷此次之行,專訪了一加手機印度區總經理Vikas Agarwal,和小米印度產品經理Jai Mani。兩者分享了在擴大品牌影響力和本土化方面的一系列戰略佈局。
去年7月,小米開始在印度最大電商Flipkart上售賣。僅半年時間,銷量突破100萬。而在去年12月初,一加手機CEO劉作虎也趕往印度首都新德里,釋出了第一款產品。
那麼這兩家手機品牌給印度人的印象如何?小米的閃購模式及粉絲效應有沒有在印度起化學反應?一加手機能否憑“邀請購機”模式迅速搶佔市場份額?兩者的戰略佈局如何?
在針對這兩款品牌的使用者調研中,企鵝智酷發現,相對而言,普通使用者尤其是年輕人對小米的品牌有一定的認知度,比如GMIC班加羅爾大會志願者團隊中(也來自班加羅爾大學,年齡18-21歲),超過一半的志願者使用小米手機。
但大部分人未聽說過一加手機這個品牌,如上述提到的國際關係學班級中,基本都聽過小米,有兩人是小米使用者,但大家對一加手機相對陌生。
我們對一加手機的印度使用者做定向研究發現,他們的特徵相對明顯,通常是那些對手機或各類電子產品特著迷的“極客”使用者,其中也不乏高階人士。從反饋看,這一品牌在印度的使用者口碑很好。
如何在短期內擴大新興市場的影響力,是很多中國廠商“出海作戰”的關鍵.小米印度產品經理Jai Mani告訴企鵝智酷,小米在中國以手機、電視、路由器三大產品為核心構建了小米生態體系,目前小米印度產品基本是直接從中國拿來,進行本土化改造。
小米手機在印度官網和當地前三大電商平臺Flipkart,Amazon,Snapdeal上售賣,而其他配件如手環、耳機、LED燈、飾品等只在印度官網售賣。
比如米4i手機發布時,支援六種印度語言;同時,由於印度銀行網上存取款不僅要輸入密碼,還要經過政府驗證,輸入一次性安全碼(OTP)。小米手機為便於使用者操作,允許使用者複製OTP,以此提升使用者體驗。
對於另一項小米在中國市場擅長的粉絲運營, Jai期待不久的將來印度粉絲也能感受到類似“工程師快速響應使用者需求”這樣的體驗。
小米在印度也非常重視線下佈局,如與經銷商Redington合作,後者是蘋果在印度最大的合作伙伴。同時小米會選擇性地在大城市零售店銷售智慧手機。
除了上述本土化策略,Jai稱未來還會專門研製為印度人定製的產品,如推出不在中國地區銷售的其他硬體類產品。紅米2在印度生產,某種程度上也印證了雷軍(微博)想真正將小米印度打造成一家印度公司的願景。
談及小米在印度的目標,jai希望將小米打造成印度人人都想用的手機。
圖為一加手機印度區總經理Vikas Agarwal
與小米不同的是,一加手機線上銷售關鍵靠合作伙伴亞馬遜,尚無印度官網;迄今為止也無任何線下營銷推廣,因為Vikas不認為向使用者單項push是好的做法,他們只選最重要的渠道推廣,並憑藉手機效能和良好的使用者體驗贏得使用者,靠口碑相傳積累更多使用者。
當然,為贏得初始使用者,Vikas團隊採取瞭如下策略:
首先,今年二月釋出新款手機時,一加手機進行了幾小時的促銷活動,摒棄了其一貫“憑邀請購機”的做法;一加當時推出的那款4G智慧機確實給小米當時那款3G智慧機造成了不小衝擊,那段時間一加也確實積累了不少使用者;
其次,一加手機與印度最大的移動運營商Airtel建立了合作,這使得使用者可以先線上下商店體驗一番,覺得不錯,即可線上購買;另外,一加手機近期還與印度最大的叫車應用Ola合作,使用者即可在計程車內體驗手機各類功能特色。
目前,一加手機在印度已有約60多個客服中心,未來會在二三線城市開設體驗店,讓那些不是特精通技術的使用者也瞭解這個品牌。
通過上述做法,一加手機雖不線上下銷售,但充分利用了零售體驗,讓普通消費者更熟悉一加手機品牌和產品。Vikas認為,現線上上購買價格實惠很多,但這個差距在慢慢縮小,未來線上線下會呈現逐步融合。
對於中國科技公司在印度逐漸落地的程式(小米在印度Sri City已生產製造了第一部手機,聯想在Chennai設廠),Vikas稱,一加手機未來也會將研發製造放在印度,但還需要一段時間籌備。
一加創始人劉作虎今年四月接受採訪時稱,在印度市場的出貨量,已躍居一加海外出貨量榜首,超過此前海外銷量最高的美國和德國。他表示,未來印度員工總數或將超過中國總部。
儘管小米和一加在印度市場銷量可觀,不過專利問題是雙方都繞不開的話題。去年年底,兩者都曾接到印度高等法院的判決,遭遇禁售。但劉作虎稱,印度市場擴充在專利方面並沒有像歐美那樣難克服。
三. 聯想入圍前五,摩托羅拉使用者尚存
據香港市場調查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統計,今年二季度印度手機市場份額三星摘得桂冠,本土品牌Micromax和Intex位列第二、第三的寶座,排名第四的是聯想,佔比7.5%。
但企鵝智酷在班加羅爾和新德里兩大城市作調研時,幾乎沒看到使用聯想手機的印度人(可能聯想在印度以出售低端智慧機為主,使用者大部分在農村地區)。使用摩托羅拉的倒不少,這比較符合聯想移動事業部總裁陳旭東講的,這次跨越歸功於雙品牌的聯動效應。
當然,這也與兩大品牌在Flipkart上銷售有很大關係。IDC稱,聯想的入門級4G智慧機機型A6000和A7000,一上線銷量便表現出強勁的勢頭。
印度正處在一個從功能機升級至智慧機的過程中。IDC資料顯示,雖然今年第二季度印度智慧手機出貨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84%,但功能機仍是主角,佔據了近71%左右的市場份額,這足以證明未來智慧機市場爆發式的增長空間。
四. 印度或成為蘋果下一個增長引擎
圖為蘋果在印度投放的首支iPhone 6電視廣告
印度高階市場一直由蘋果把持著。AppleInsider透露,剛釋出不久的iPhone 6s 和 iPhone 6s Plus會於十月初登陸印度市場,儘量趕在印度教最大節日Diwali前釋出。
蘋果執行長庫克在第三季度電話會議上稱,蘋果在印度的增幅達93%,已超過中國區的增速(87%)。印度被認為是蘋果新的黃金增長點。
不過蘋果在印度也有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價格。聯合國旗下國際勞工組織於2012年針對全球各國購買力作了一項統計,結果顯示,中國平均月工資為656美元,而印度僅為295美元。以印度現有的購買力,似乎仍難以支撐起蘋果對印度市場的期望。
為了應對這一現狀,蘋果採取了一系列優惠措施以促進印度市場的增長。兩個月前,蘋果投放了首支iPhone 6電視廣告;並允許使用者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購買iPhone6;同時,蘋果在印度為使用者提供Apple Music流媒體音樂服務,價位卻只有美國的1/5。
除了長期合作的Redington,蘋果正在不斷擴張其分銷渠道,目前其分銷商數量已增至五家,零售店面也在加速擴張,希望贏得更多中小城市的使用者。
團隊組建方面,據路透社訊息,蘋果新招募了高管以擴張印度市場的份額;還刊登了招聘啟示,望聘得一名印度政策顧問,幫助其更好地應對印度複雜的官僚體系。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蘋果在印度仍未開設官方零售店,主要依靠第三方轉售商來銷售其產品。
而隨著本週印度總理莫迪與蘋果執行長庫克在美國西海岸會面,知情人士稱,蘋果希望瞭解更多外商直接投資的法律法規,以籌備落地首家印度蘋果專賣店。
企鵝智酷調研發現,印度蘋果使用者量級確實完全不能與中國相媲美,即便是在被譽為“矽谷”的班加羅爾和首都新德里的機場,也很難見到幾位蘋果使用者,多數人手裡還是握著三星手機。
據市場調查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統計,截至今年4月的一年內,蘋果在印度僅賣出100多萬部iPhone。當然,這並不代表印度果粉不多,76%以上的普通消費者還是期望擁有一部iPhone,只是他們“很差錢”。
(注:此次智酷印度調研資料中,線下樣本量約為300人,主要集中在印度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