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行業的未來:靠資料驅動

“在未來的新聞行業,我們會充分利用資料來指導我們的工作。我們會通過網路分析工具來研究讀者的訴求和興趣,並有針對性地來採編新聞稿件,從而更好地為讀者服務。”

美國科技部落格讀寫網近日發表了一篇對新聞行業未來發展的分析文章,文章中寫道,新聞行業需要學會利用資料來改進自身的報導和產品,以下是文章全文:

所有人似乎都以為亞馬遜網站創始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斥資2.5億美元收購《華盛頓郵報》是一時心血來潮或一種慈善行為。有些人甚至質疑他是否有執行該報紙的計劃。

技術投資者凱斯-拉波斯(Keith Rabois)在一次訪談中的觀點令筆者開始重新思考這些問題。當我問拉波斯在未來能夠真正創造價值的東西是什麼時,他回答說,“資料科學”。換而言之,未來的價值不僅存在於資料的積累中,而且存在於對這些資料的有效利用之中——即利用這些資料來重塑產品、業務和行業。

在技術領域,也就是貝佐斯發家立業的行業,人們自然而然地會了解使用者如何使用產品,並利用這些資料來改進產品以及推出新的功能。

如果我們在媒體領域也這樣做,會有什麼結果呢?

“資料新聞”需要重新定義

“資料新聞”的定義非常狹窄,它指“利用公開資料來報導新聞”。從兩個方面來衡量,這樣做遠遠不夠。

首先,任何優秀的記者都會利用所有準確的資訊源和所有能夠用到的工具來審查和分析資訊。這包括資料庫以及管理和分析工具。我們不必稱之為“資料新聞”,它就是新聞。

其次,報導是新聞行為的必要不充分條件。記者需要其他合作者:編輯、攝影記者和設計師。由於我們是在網上操作,我們還必須加上產品經理、工程師和資料專家。資料應該滲透於創造產品的整個流程中,而不僅僅是新聞收集環節。

特別是,資料新聞的概念似乎已淪落為由本地資料庫支撐的超級本地新聞報導。別誤解了我的意思:我也很高興看到有人將當地酒店衛生情況檢查報告放在互動式的地圖上。只不過,我們新聞記者可以更好地處理我們的資料。

與讀者的交談

什麼是資料?簡單地說,它就是我們與讀者之間的互動——閱讀、評論和分享我們的新聞故事。我們釋出的每一條新聞都會帶來一大堆這樣的資料。但是,我們就像對待舊金山午後的霧靄一樣任由其散開了。

這裡舉一個例子:前天,我檢視了一下分析工具Chartbeat,結果發現我們以前釋出的一篇老新聞突然訪問量大增。這篇新聞講述的是如何從蘋果測試版iOS 7降級到iOS 6。由於人們都期待著iOS 7本月晚些時候推出,因此我不知道人們為何突然都湧過來閱讀這篇新聞——除非測試版出現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問題。

於是,我們的兩名記者賽琳娜-拉爾森(Selena Larson)和阿德里亞娜-李(Adriana Lee)趕緊跟進,結果發現測試版iOS 7的普通使用者和開發者均已受到了影響,他們無法使用其手機。我們迅速駁斥了蘋果測試版排斥非開發者的陰謀論。

相反,我們認為,即將過期的測試版、未予解釋的自動更新失敗以及癱瘓的啟用伺服器,迫使使用者們紛紛選擇了降級。

注意讀者說什麼和做什麼

“傾聽讀者心聲”,這似乎已是老生常談。但在網路時代,網路分析工具給我們創造了一種新的有效的傾聽途徑。

人們為什麼讀這篇新聞?他們是如何發現這篇新聞的?他們對這篇新聞有何想法?這些問題是從寫稿開始就纏繞著新聞講述人的一些基本的問題。這也沒有什麼新鮮的。

我們現在有更好的工具,只要我們願意使用它們,我們就能夠找到答案。

在出版行業,分析工具素來名聲不佳,因為它們遭到了一些媒體的誤用。還記得這樣臭名昭著的新聞標題嗎,“超級碗是什麼時候開始的?”一些諷刺作家就曾批評CNN的一篇報導使用分析工具的痕跡太過於明顯。

資料應掌握在編輯手中

我認為,追逐搜尋排名和頁面瀏覽量會使資料流落到錯誤的人手中——因為工程師們對於演算法,而不是人,更感興趣。網際網路機會主義者會追逐利潤,而負重的編輯卻無暇顧及這些資料。

我們的行業所需要的不是大量的資料,而是利用這些資料來研究我們的讀者。讀者傳遞出來的資訊常常會被我們忽視——他們希望交流、相互聯絡以及引導我們寫出更優秀的新聞故事,創造更佳的新聞講述方式。

毫無疑問,我們需要更合理的衡量標準。頁面瀏覽量可能是衡量作者和讀者互動的最簡略的方式。他們花費多少時間閱讀?他們瀏覽頁面的速度有多快?他們是連續閱讀還是跳躍性閱讀?他們會檢視相關的連結並返回到頁面上,還是直接走人呢?

他們是如何找到這些新聞故事的呢?搜尋關鍵詞值得研究一下,但是它們只是問題的開始,而不是答案。它們揭示出了我們的讀者有怎樣的興趣和激情呢?讀者對於一個主題會有哪些疑問呢?他們已知的東西是什麼呢?他們需要我們在新聞故事中補充什麼樣的背景資訊呢?

建議,而不是命令

當我當眾演講時,我會觀察觀眾的反應。他們是挺直身板傾聽呢,還是鬆懈地靠在椅子上?他們注視的目光有多麼專注?這些資訊可以指引我隨時調整自己的演講。

網上也一樣。分析工具就是我們的耳朵,有關我們使用者的資料就是他們的反饋資訊。

在我們考慮報導某個領域的時候,這些反饋資訊是否會左右我們呢?它們能夠提示我們什麼樣的後續報導才是最好的嗎?它們會推動我們更深入地挖掘某個主題嗎?我想這些都是資料影響新聞行業的有效方式。

最終,你必須瞭解你的新聞故事針對的是哪些讀者群,以及你作為新聞記者最根本的訴求是什麼。如果不瞭解這些,資料就無法給你指引方向。但是,如果你知道你想要面向什麼樣的讀者群,你想要為他們做什麼,那麼這些資料就肯定能夠幫助你實現心中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