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航空公司來說,機票以外的收入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

按照美國諮詢公司 IdeaWorks 上週釋出的報告,全球航空公司從輔助業務收入(Ancillary Revenue)賺到的錢正在變得越來越多,願意談相關資料的公司也在增加。所謂的輔助業務,也就是航空公司除了客運、貨運以外的業務,對乘客來說,最直觀的就是你為了額外行李、更好的座位、更好吃的食物、貴賓室等等服務所支付的錢,不過除此以外還有很多,包括航空公司將里程賣給信用卡等公司、以及他們推銷酒店、租車等服務所獲得的佣金等等。

2007 年,只有 23 個航空公司提到這部分收入,當時他們一共賺到了 24.5 億美元。到了去年,有 66 個航空公司披露資料,而他們的輔助業務收入遠遠高於 2007 年的數字,達到了 446 億美元。

在去年的這 66 個航空公司裡,輔助業務收入最高的三家公司都是美國的航空公司,而常旅客計劃佔據了他們輔助業務收入一半左右。我們在另一篇文章裡討論過賣里程這件事,大型航空公司一英里里程的成本大約為 0.8 美分,在他們將這一英里賣給信用卡公司、酒店、消費者等顧客的時候,價格往往都翻倍甚至更高。

雖然美聯航是輔助業務收入最高的公司,但這部分收入只佔到其總營收的 17%。而輔助業務收入佔比最高的十家航空公司全都是廉價航空公司,排名第一的美國廉價航空公司 Spirit Airlines 46.4% 的收入都來自機票以外的費用。

這已經不算什麼新鮮事了,雖然搭乘的是以低價為賣點的廉航,但不少乘客都願意為了改善體驗而花錢。以 Spirit Airlines 為例,他們去年有 2161.8 萬乘客,光是行李費和提前選座費的收入就分別有 4.34 億美元和 1.11 億美元。

很多大航空公司在意識到這一點之後,也陸續推出了與廉航類似的座位來吸引客流。他們不僅是在招攬對價格敏感的乘客,實際上也是想靠此來讓乘客選更貴的座位。比如在你訂美聯航的基本經濟艙(Basic Economy)時,系統會提醒你,只需要加 25 美元,你就可以選擇更多行李、可以選座、可以賺里程的升級版經濟艙(Economy Plus)。按照美聯航主席 Scott Kirby 的說法,在面對這樣的比較的時候,60%-70% 的乘客都會選擇更貴的座位。

除了賣這些“選單式”的增值服務以外,航空公司也在機票價格不斷走低的現在,尋找別的收入途徑,比如和租車公司、酒店等服務賣配套服務,從中賺錢佣金。還有更激進的,愛爾蘭廉價航空公司瑞安航空(Ryanair) CEO Michael O’Leary 一直在描述讓公司成為“航空旅遊的亞馬遜”的願望,他們分別在 2015 年和 2016 年推計程車和酒店平臺,O’Leary 還聲稱如果乘客數量和輔助業務收入夠多,可能未來機票會免費。

目前國內航空公司還不太依賴輔助業務收入,相關的資料披露也不多。去年,東方航空和南方航空的輔助業務收入佔總營收比例分別只有 3.1% 和 0.5%,不過他們在財報中都提到這部分業務變得更重要了。而從上市開始就有提輔助業務收入的春秋航空佔比則是從 2014 年的 5.66% 上升至 8.39%。

自 好奇心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