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跳出“假想觀眾”誤區,做一場精彩的技術演講

宜信技術學院發表於2019-07-09

近期給孩子學校做科普宣講,效果不錯,孩子們很喜歡。回想近些年來,自己大大小小也進行了上百次的演講。有公司內部的分享,也有外部的技術沙龍和技術大會;有線上直播式的,也有線下互動式的;有面對十餘人的,也有面對數百人的。作為IT從業者,很多人比較內向,不太善於、甚至是懼怕演講,我也經歷了從最開始的內心畏懼,到現在可以做到張弛有度。那麼如何進行一場精彩的演講,我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演講益處

在談到後面內容之前,我們先聊聊演講的益處。或者說,IT人為什麼有必要具備一定的演講技能。

1.1 深入思考技術

對於一個演講者來說,不是簡單的將自己懂的技術講出來就可以,而是需要更深入地思考已有的技術內容,也就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你需要查閱各種資料,把概念的內涵外延、解決問題思路、對應的理論基礎等想清楚明白。

一個10分鐘的演講內容,可能需要花費你數倍、甚至數十倍的時間來完成上面工作。甚至需要做重新做測試,取得一手資料加以佐證。而做這些都是必要的,因為我們需要為聽眾負責,也避免一些可能的謬誤誤導大家。同時對於自身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鍛鍊。我們可以更為系統地看待這些技術,將它們由點串線、由線到面,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下圖是一個很經典的學習金字塔,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學習動作對內容留存率的效果。

如何跳出“假想觀眾”誤區,做一場精彩的技術演講

從上面被動式學習的聽講、閱讀、視聽、演示;到主動式的討論、實踐與教授。從各種方式空間,將學習內容教授給他人,是留存率最高的一個手段。也就是說,教授是最為有效的一種學習方式。

1.2 鍛鍊教授技能

這裡就談到了所謂”空杯”心態,也就是要以空杯子的定位去對待演講。認清“我懂了”和“我能讓你懂”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問題。自己弄懂,可能和自己經年累月的思考有關,也可能需要以自己之前的知識積累做背景。但是讓觀眾懂,而且是在演講的幾十分鐘之內讓觀眾懂,就必須把自己從“假想觀眾”中區分開來,哪些是自己特有的思維習慣,哪些是自己特有的背景知識,哪些是自己特有的學習方式…… 這些思維習慣、背景知識、學習方式,和典型觀眾有多少重合?以及,觀眾有沒有辦法在這幾十分鐘內傾注注意力來聽取你的表達?這對演講者的教授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過不斷地演講,可以更好地鍛鍊演講者從使用者側角度出發,提高自己的傳授能力。

1.3 塑造個人品牌

所謂個人品牌,就是一個人帶給別人的印象,以及所影響的人的範圍。說一個人個人品牌很好,通常是說他在某一方面有專長,有權威,另外就是他還影響和幫助了很多人。可以有很多種方式進行個人品牌的塑造,例如演講、自媒體、圖書等。其中自媒體、圖書更多是個人對某問題的深入思考,更具條理性和傳承性。演講相對來說,更為常見,也簡單些。但從某種程度來說,反而要求更高。

  • 因為寫作可以反覆加工,直至拿出成品為止;演講卻沒有反覆上臺的機會。
  • 寫作可以不必直面觀眾,以文字作為中介,演講卻必須與觀眾做直接溝通。
  • 寫作是比演講更為自由的,空間也更大,所以寫作時往往可以對某個主題做大而全的論述。但是演講的時間有限,觀眾的注意力和耐心也更有限。所以設計演講稿時務必對寫作的內容做大的削刪,去掉細枝末節,只留下最重要的點。

1.4 有效溝通手段

作為職場最為常用的技能之一,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在很多比較正式的場合,是需要通過演講的方式進行有效溝通的。例如,和你的領導彙報工作,爭取領導批准;去跟關聯部門開會,爭取工作支援;對個人階段工作進行述職的時候等等。以上這些,都是要以演講形式體現,某種程度來講,演講技能對於個人在職場升級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演講準備

要做好一場演講,必要的準備工作必不可少。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維度做好演講準備工作。

2.1 心態準備

嚴肅對待

首先要有一個嚴肅的態度去對待一場演講。不要以一種無所謂的態度面對。每一次演講,都是需要精心準備、反覆演練以達到最優的效果。這是對演講者個人負責,也是對臺下每一位聽眾負責。

調整緊張

我們要認識到,緊張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緊張說明你內心重視,甚至適當緊張的狀態有助於你的發揮,當然要避免過度的緊張。可以通過充分準備材料、反覆排練試講等手段減輕,但要完全避免是不太可能的。這時更需要以一種“微笑”的心態對面對,自我調節、自我鼓勵。

面對錯誤

要認識到,演講中的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可能是材料準備的瑕疵、可能是演講狀態的不佳、可能是問題回答的欠缺。可以說,在演講中,錯誤肯定會發生,重要的是如何定位錯誤以及如何應對錯誤。面對錯誤,我們應該抱有坦然接受的態度,要接受不完美的演講,而不要試圖避免錯誤的發生。因而只有接受這點,才能放鬆自己,對演進者而言,越放鬆狀態越好。此外,面對觀眾的態度如何?針對重大錯誤,可以坦然說明;對於微小錯誤,可以輕輕跳過,很可能聽眾都沒有感知到。

2.2 情況收集 – 演講六要素(4W2H)

Why:演講的目的是什麼?

為什麼需要這場技術演講,目的應該是明確的,這也是整個演講的核心所在。演講目的要鮮明,要讓聽眾直觀接收到這一資訊。不要出現不知所云、稀裡糊塗的情況。一個糟糕的演講總是讓我們找不到重點。常見的演講有以下一些目的:

  • 教育性,例如說明某項技術的使用等。
  • 說服性,例如說服領導支援某項決策,尋求資源支援等。
  • 引導性,例如說明某產品的最佳實踐,引導使用者用好產品等。
  • 告知性,例如說明某產品的最新技術、最新版本功能等。

What:演講的內容是什麼?

要圍繞上面的目的,組織演講內容來說明它,這也是考驗演講者能力的地方。儘量採用詳實的、有說服力的材料來補充,做到言之有物。往往一些真實案例、踩坑經歷、對比方案等,較之空洞的理論,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鳴。

Who:演講的受眾是誰?

要儘量做到了解受眾情況,他們的參與目的、能力水平、接受程度等,這對於演講者組織材料、演講手段等均有影響。可通過多種方式,提前瞭解到這些資訊,比如問卷調查、個別走訪、之前演講反饋等。如實在搞不清受眾情況,就要反思一下做這場演技的目的是什麼了。

Where:演講的地點在哪裡?

是公司還是外部演講?受眾的人數有多少?是開放式還是封閉是場所等。

How:如何完成演講?

這是對演講者的核心考驗,你要通過什麼方式展示演講內容,包括演講結構、輔助工具等。這往往是需要做專門設計的。後面我們還會談到。

How Long:演講的時長?

演講會有多久?中間是否有休息?是否有問答環節等。

2.3 方案設計

後面是針對演講方案進行具體設計,這裡包括了很多細節問題。

演講開場

開場給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常見方式是說明公司、姓名、職位等。接下來對演講內容做一個概括性的描述,方便臺下聽眾瞭解。最重要的是,對聽眾可以帶來什麼收穫。其目的是聚焦聽眾注意力,為後面做鋪墊。一個好的開場,往往是成功的一半。

內容結構

採用什麼樣的結構來說明,比較典型的是”丟擲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三段式,總的方式上可考慮“總-分-總”的方式。這是比較常規的一些做法,也比較安全。此外對於階段間的銜接等,也要做好處理。

演講收尾

進入收尾階段後,此時的要點就是針對重點內容的”反覆強調”。對於聽眾來說,第二天還能記住演講內容的已經少之又少,因此需要在末尾強調,加深聽眾記憶。有所謂的“遺忘曲線”,希望能夠通過強調,減少流失。

如何跳出“假想觀眾”誤區,做一場精彩的技術演講

2.4 材料準備

材料內容儘量主題清晰、言簡意賅。展現形式上,則按照“圖>表格>文字”的優先順序。所謂之,一圖勝千言嘛。在具體內容上,建議:

  • 使用圖的目的,是將複雜問題簡單化,因此要重點突出,不需要表達太多資訊。
  • 表格展現形式優勢在於對比,關鍵需收集具有說服力的資料。
  • 文字上,儘量簡潔;一屏最好不要超過50個漢字,讓人可以快速定位資訊。

2.5 演講技巧

把控節奏

對於長篇演講,把控節奏很重要,常常面臨兩類問題:內容多,時間不夠;內容少,提前結束。這兩類其實都在於對節奏的把控不夠,可通過下面方式解決:

  • 控制好語速。人在緊張是很容易語速加快。一方面可以刻意放慢語速,另一方面可以預留材料,防止”無料可講”。
  • 計劃時長。針對每頁材料,有大致的評估,需要演講的內容及時長是多少。必要時,可以把所說文字材料寫到備註區。針對計劃好的部分,需要反覆練習,做到”心中有表”的狀態。
  • 預留時長。在某些環節,可以預留部分buffer時間。例如某個案例的說明,可視情況來臨時決定講與不講。這樣靈活機動性比較好。
  • 應對預案。對於一些意外情況,例如裝置故障、臨時提問等,打斷了原有的節奏,也要把底線留好。哪些內容是必須要講的,哪些是可以放棄的,留到後面大家自己看的。出現問題時可隨機而變。

控制語速

控制語速,更多的是心態問題。這一點只有通過反覆練習,通過各種場合的鍛鍊來逐步提高對語言的控制力。

如何互動

互動是需要專門設計的。其根本目的是在於將平鋪直敘的演講,引入一點意外,提高大家的注意力。這裡有多種選擇,有些適合使用開放式問題,發散性思維,聽取大家的想法;有些適合封閉式問題,主要得到“是與否”即可;有些甚至可以用自問自答的方式,只作為一種過渡。對於互動的要求,一般是比較高的,需要演講者有較強的控場能力。如感覺不太好控制,不採用也罷。

回答問題

一般演講的末尾,會有問答環節,這也是很多演講者比較頭疼的地方。一方面可能是問題比較刁鑽,一方面可能無問題有點冷場。對於第一種情況,可以模糊化回答,只談自己觀點,不談對與錯;或者將問題轉化為自己熟悉的問題,即使此時問題有所偏差,一般也不會計較。再或者乾脆說明,這一點比較複雜,建議臺下溝通。對於第二點,可自備一兩個問題,與演進內容比較契合,也就是作為“反覆闡述”的一部分,加深大家對演進的記憶。

設計段子

可以在演講中,不定期地插入段子,目的是重新抓回聽眾注意力。其數量不宜太多,多了就干擾正常演講內容了,只是在較長描述部分適當點綴,來保證聽眾的注意力都在自己的身上。

肢體語言

知名的傳播理論家Albert Mehrabian教授研究出了"7/38/55法則"。他總結,你傳遞的資訊或旁人對你的觀感主要取決於三個要素:

  • 實際言語(內容)佔7%;
  • 語氣(說話的語調、聲音的抑揚頓挫等)佔38%;
  • 肢體語言(手勢、表情、儀態等)佔55%。

由此可見,肢體語言在整個演講中的重要性。這個可以通過排練,把自己的語氣、肢體語言形成“記憶”。這樣在演講中,就不容易因為緊張而導致變形。此外,可通過練習回放的功能,反覆觀察自己的肢體語言,聽取他人的建議。

2.6 反覆練習

技術演講其實完全不需要什麼天賦,完全是個熟練工。所謂“熟練工”,就是反覆練習多遍之後,動作順理成章,不會有任何走樣。建議每一遍練習,都要計時;練習完後需要覆盤。不斷改進,反覆排練,直到達到自己比較滿意的狀態。

三、演講中期

對於精心準備、反覆排練後的演講,在正式演講中,一般都不會有太大問題,要對自己有充分的信心。此時,更多的是”靈活調整”的能力。需要根據現場觀眾的反饋來調整自己的語速、內容等。可通過臺下的表情、眼神、動作等,觀察當前觀眾對內容的接收程度。對於不感興趣的部分,可適當做刪減、跳過處理。缺少的時間部分,可通過備選的重點內容來補充。

四、演講結束

接受不完美並不代表接受錯誤,我們要做的是在演講之後及時覆盤、查漏補缺。這可以幫助我們客觀的瞭解自己講得到底如何,演講中出了什麼差錯,哪些地方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然後找出到底是什麼原導致你犯了這個錯誤,是否有方法可以改進,保證下次不會出現一樣的失誤。

作者:韓鋒

首發於公眾號《韓鋒頻道》,歡迎關注。

來源:宜信技術學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