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觀點來自於Josh Miller在Medium上的文章“The Next Facebook”,但由於文章裡的許多例子講的都是美國的情況,國內讀者不方便理解。於是就結合國內的實際情況,在有明顯文化差異的地方進行了改寫。

還記得這篇見地獨道的文章麼:另一種視角:一個15歲美國姑娘眼中的科技趨勢。該文章的作者,也就是這個 15 歲姑娘的哥哥 Josh Miller 又繼續調查了更多在不同年齡段的人,來學習他們日常習慣。這篇文章就是在綜合考慮所有調查之後,對下一代的社交網路的一個預測。

社交網路步入“青春期”

經過近 10 年的發展,社交網路已經從原來一個“乖乖孩”,成功進入到了一個叛逆卻充滿活力的“青春期”,為什麼這樣講呢?在原來,人們就用校內,而且在校內上的活動也就是發發狀態,圖片。而現在,正可謂百花爭鳴,Instagram,Snapchat,Vine,各式各樣的社交網路層出不窮,就好像是從原來只能去小朋友家打小霸王,到了滿眼遊戲廳,網咖,甚至酒吧 KTV,也許會偶爾上電腦上找個模擬器去懷舊一下,但那個乖乖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這種變化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移動端通訊錄的介入,這個通訊錄就導致了原來非常珍貴的“社交圖譜”可以輕易的被複制,挪用,只要一個“允許訪問通訊錄”的按鈕,使用者可以更方便的接觸到新的社交服務。

Miller 非常喜歡這個趨勢,認為使用者也喜歡這種不同社交方式帶來的快感,類似於“允許訪問通訊錄”幫助了新的社交網路的傳播。說白了,以前人們發展“社交網路”注重的是“網路”這部分,就像強關係的人人,弱關係的微博和零關係陌陌。而現在人們似乎在追求“社交”這一部分的創新,所以催生了 Snapchat 這樣的“閱後即焚”新鮮社交元素火爆。

所以這種趨勢就是因為社交圖譜的共享化,會有越來越多有意思的社交方式來讓你和你已有的朋友圈互動,而作為結果就是,下一代的巨頭社交網路必須去尋求一種不同,一種你的通訊錄無法輕易複製的不同來吸引住使用者,否則不管再火,也僅僅是一個新開的“網咖”。

發掘社交

在還沒有社交網路的時候,有一批老網民,他們活躍在聊天室,論壇。會經常與不認識的人打交道,他們會覺得現在社交網路天天給朋友請安的方式很無聊。而下一代社交網路,Miller 認為會是老模式的迴歸——增強關係發掘的社交,去發掘那些“最熟悉的陌生人”。

當前這種“發掘社交”總會被冠以一種“約炮”的光環,說出來總感覺是一種荷爾蒙產物,其實這東西很正常,放到線下就明白了,什麼聯誼,宴會的,不都是為了擴大朋友圈麼?人們會覺得在人人網上,看到了一個和自己有幾個共同好友,有共同愛好的人就去加好友和發訊息然後搭訕是非常囧的行為。而在實際生活中,聯誼,宴會上談笑風生,結實新朋友,不是會被認為是一種能力麼?

那些伴隨第一代社交網路成長的人,認為網際網路是一個與朋友互動的地方,那些伴隨著論壇成長的人,卻認為網際網路不僅僅是這樣一個地方,也是一個發掘的地方。最終這樣的少數人會引領大眾。只是,我們需要一個“網路晚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