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團隊的拉奎爾·古爾和魯本·古爾最近在著名醫學期刊《大腦皮質》(Cerebral Cortex)上發文,稱男女性大腦在功能連線上其實大同小異。

Img419987588

  兩年前,同樣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另一支研究團隊曾對男女性大腦的功能連線展開研究,A為男(上)女(下)兩個腦半球之間的連線示意圖,B、C、D分別為兒童、少年、青年的樣本。

Img419987589

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當性別身份被隱藏時,女性在數學學習上的能力和男性是相當的,女性不再感到性別暗示壓力。

“男女的大腦存在差異,因此彼此擅長的領域也不同”這一觀念似乎已經深入人心。不過最新的研究顯示,基於性別的大腦差異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

兩年前,同樣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另一支研究團隊曾表示,研究發現從青春期開始,男性的大腦的更多作用在兩個腦半球各自間發生,當男性運用大腦時,他所啟用的是大腦中某個特定區域裡的神經細胞。而女性大腦的在兩個腦半球之間會發生更多的交叉連線,負責直覺與情感的右半球和負責理性與感覺的左半球之間進行更為緊密的“對話”。經過媒體宣傳,大眾形成的普遍觀念是,男性更擅長精神上的任務,比如導航;而女性更擅長直觀、直覺類的任務。

但是這項研究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批評。因為該組研究人員在做這項研究時,並沒有測試參與者的心理能力,就此推測大腦間性別差異的結論有失偏頗。而測試參與者的年齡跨度為8-22歲,關於青春期後男女大腦的差異的結論,僅建立在14-22歲之間,並不嚴謹。另外不可忽視的是,參與測試者的大腦性別差異還有文化壓力的作用。該組研究人員並沒有提供有力證據證明男女大腦先天存在差異。

從2013年開始,拉奎爾·古爾和魯本·古爾採用了一種名為彌散張量成像的技術,來繪製腦白質通路。(腦白質:大腦內部而神經纖維聚集的地方,其區域比細胞體聚集的大腦表層顏色淺)這項新研究使用了一種不同的研究方法靜息狀態磁共振成像,以此來發現大腦功能連通的模式。參與者在掃描器下什麼也不做,只需要盯著螢幕上的十字架。從參與者的靜態神經狀態,研究者繪製出大腦區域間通訊的網狀圖,以及彼此通訊連線的強度。

新研究的數百名參與者年齡跨度從9歲到22歲,並且完成了心理能力測試機大腦掃描。為了研究功能性連線模式,拉奎爾·古爾、魯本·古爾研究了264個功能性的“節點”(大腦中有可能支援不同精神活動的位置),和3671個特定的功能連線點(兩個資訊渠道之間的接觸點)。結論顯示,只有6個點(僅佔研究的2.3%)出現了性別差異:其中5個節點之間的連通性男性多於女性,剩下的1個節點顯示女性多於男性。對於研究的上千個功能連線點來說,僅僅只有0.51%的結果顯示兩性大腦間存在著差異。總而言之,基於性別的大腦差異是微乎其微的。

雖然男女性大腦的連線模式大同小異,如何理解大家對男女性大腦差異化的認知呢?研究者認為,這可能是女性大腦中的“網路隔離”是使得女性在社會認知領域上優於男性。不過這還是純粹的猜想,沒有任何理論和證明來解釋,為什麼神經差異隻影響一些精神功能,而不是其他。另一個可能的解釋是,心理因素會導致出現性別差異。比如我們腦海中的一些刻板印象會在我們執行某些任務時發揮強大暗示作用。比如,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當性別身份被隱藏時,女性在數學學習上的能力和男性是相當的,女性不再感到性別暗示壓力,這就避免了因為定勢的觀念帶來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