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412f5131bd50fbd46e402b2f10d178
方法

這份報告展示了從2015年Ericsson消費者實驗室(ConsumerLab)的許多研究結果中獲得的啟示。

其中最寬泛的趨勢可以代表24個國家的11億人口,而最狹隘的趨勢可以代表10個主要城市中的4600萬智慧手機使用者。每一頁的資訊來源都會單獨標明。

為了這份報告,我們還特別在2015年10月又進行了一項對於全球13個主要城市智慧手機使用者的線上調查。回答者包括了6649名在市區的iOS/Android智慧手機使用者,分佈於伊斯坦布林、約翰內斯堡、倫敦、墨西哥市、莫斯科、紐約、巴黎、舊金山、聖保羅、上海、新加坡、悉尼、以及東京。他們的年齡在15到69歲之間,並且能夠代表6800萬市區居民。

一個平等播撒的未來

世界改變了——而我們依然如故

在Ericsson消費者實驗室,我們研究消費者們如何在每天的生活中使用網際網路和通訊技術。每年我們都會對超過40個國家進行研究,以此獲得全球視野。

這是我們連續第五年釋出《十大消費者趨勢》了,而我們仍然沒有改變我們的初衷。事實上,改變了的是我們周圍的世界。更具體地說,為了明白如何解釋這些趨勢,有3個重要的變化是我們需要了解的。

所有的消費者趨勢都與網際網路不可分割

在今天,幾乎所有消費者趨勢都與網際網路有關,因為我們物理生活(physical life)的許多方面都與我們對網際網路的愛好(online habit)相連:購物、工作、社交、看電視、學習、旅行、聽音樂、吃東西、鍛鍊,這些只是一小部分的例子。

這一切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我們使用了移動寬頻和Wi-Fi技術來取代網線。我們可能在身體上不能更“移動化”(mobile)了,但我們要上網的話比起以前來說受周圍環境的限制要少得多。

新技術的早期應用者不再像以前一樣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四年前,Ericsson消費者實驗室聲稱,女性通過定義智慧手機在大眾市場(mass market)的用途來主導智慧手機市場。但是隨著技術應用(technology adoption)速度越來越快,大眾市場對於產品的使用成為一種標準,速度遠超以往。成功的新產品和新服務現在在短短數年間就能進入大眾市場。這意味著新技術的早期應用者能夠影響其他人的時間長度變得比以往要短。

介於新產品和新服務越來越多地用到了網際網路,大眾市場不只是變得新技術應用更快,對消費者自身來說也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消費者們有了更多的影響力

短短數年之前,還有許多人在關注網際網路如何影響消費者。而現在,消費者們正在運用網際網路來影響身邊的一切。

有一段時間,產銷結合(prosumption)——消費者參與生產環節——基本上侷限於由使用者創造媒體內容這一方面。然而,網上的使用者評論、意見分享、請願、以及即時群體活動(instant crowd activities)正在變成越來越常見,不再是隻有一些個例。雖然並不是所有的網路活動都由活躍消費者(engaged consumers)在實行,並且一些活動可能甚至應該被歸類到“懶人行動主義(slacktivism)”(一種懶洋洋的、一鍵式的網路行動主義),他們仍然有能被觀察到的實際影響力。現在全球有如此多的人口在網際網路上,很顯然這種數量會成為力量。

一個所有人都享有的未來

這份報告中的一些趨勢可能看起來有些未來主義,但新事物進入大眾市場正在變得越來越快速。所以,為了對未來有一個概念,有必要詢問消費者們對新技術的看法。

雖然我們想要讓這場對於未來的討論能夠覆蓋到每一個人,但其中一些趨勢是隻針對智慧手機使用者的。這是因為我們相信他們對於我們詢問的這些服務有經驗和體驗,鑑於他們能夠熟練使用智慧手機的應用。本質上來說,我們詢問的這些技術,不管是新是舊,都像任何一個應用程式一樣,可以被簡單的下載下來、厭倦的話也可以簡單地刪除。

就像著名科幻想說家William Gibson寫的那樣,未來已經到來。然而,由於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包羅永珍的時代,與我們以往見過的任何東西都不同,對任何人來說這個未來看上去會比他預測的更為平等。

2016年10大熱門消費者趨勢

03dcf1c09c81dfb9e953f13af64b920b

a4e25f7a3c65471e77f1f99a08990bb6

1. 生活方式的網路效應:隨著網路用途的多樣化,群體智慧、分享經濟之類社會效應會快速擴大

2. 媒體流的原住民:青少年們每天花在看YouTube內容上的時間比其他年齡 群體更多

3. AI終結螢幕時代:人工智慧將讓不需智慧手機螢幕就能與物體進行互動這 件事成為可能

4. 虛擬成真:消費者們想要虛擬技術應用到每日活動上,比如體育以及3D 列印食物

5. 感應式房屋和家居:曾經用來搭建房屋的磚塊將可能會包含感測器,能夠 監測黴菌、洩露以及電力問題

6. 智慧通勤:上班族們想要讓路上的時間變得更有意義

7. 緊急聯絡:社交網路可能變為一種受歡迎的進行緊急聯絡的方法

8. 體內裝置:可以用於測量的身體內的感測器將成為一種新的可穿戴裝置

9. 萬物皆可入侵:大部分智慧手機使用者都相信黑客入侵和病毒攻擊將繼續存 在

10. 網民兼記者:消費者們在網上分享比以前更多的資訊,並且相信這會提高他們對社會的影響力

1. 生活方式的網路效應 The Lifestyle Network Effect

想象一個新科技可以被簡單而廉價地運用的世界吧,在一個那樣的世界中,最新的產品抵達大眾市場的速度,與抵達早期應用者(early adopters)和業界專家的速度差不多快。

那樣的世界可能會真的存在,並且可能就是你將會生活著的那個世界。

通過使用網際網路,我們與其他人之間的聯絡正在變得越來越緊密。在我們一項調查範圍最廣、覆蓋了24個國家的研究中,每5個人中就有4個人正在體驗一種生活方式的網路效應,也就是說,隨著更多的人使用網上的服務,個人從服務中得到的益處也會增長。

生活方式的網路效應很清晰地反映在人們的態度和行為上。46%的回答者活躍在超過一個社交網路上,而34%的回答者已經參與了多種形式的分享經濟,從分享房間、汽車和自行車一直到分享網路和個人對個人的借貸(person-to-person loans)。

群體智慧是另一個這種效應的例子。有38%的回答者人為使用者評價比專家評價更好——並且這種差距隨著寫評價的使用者數量的增加而變得更大。46%的回答者也相信,科技將會在教育方面帶來民主化影響(democratizing effect)。

2. 媒體流的原住民 Streaming Natives

最年長的一批電子時代原住民——第一批在網際網路伴隨下成長的人——現在已經30多歲了。但網際網路一直在變化,所以每一個新的世代都有各自的原生行為(native behaviors)。

比較顯著的變化之一就是,網上的視訊內容數量變得極多。據說在2011年,每分鐘就有30小時長度的視訊被上傳到YouTube視訊網站。到了今天,估計每分鐘上傳的視訊總時間長度超過300小時。

相應的,新一代的網路使用者就有了非常不同的網路視訊體驗。在今天,20%的16到19歲青少年們表示他們每天花在YouTube上看視訊的時間超過3個小時,而2011年時這一比例僅為7%。最初一批網際網路世代居民並沒有跟隨這個“潮流”,在今天只有9%的30到34歲中年人每天用超過3個小時的時間在YouTube上看視訊。今天的青少年成為了媒體流的原住民。事實上,他們之中有46%的人每天在YouTube上看視訊的時間超過1個小時。

除了視訊流之外,16%的媒體流原住民也會每天在音樂流上花費超過3個小時,這個比例也超過了其他年齡群體。

3. 人工智慧終結螢幕時代 AI Ends The Screen Age

cf7ee98c2db2ef35c6aaf836a48e0770

人工智慧(AI)將讓無需智慧手機螢幕就能與物體互動這件事成為可能。

螢幕時代始於1950年代,當時電視機進入了主流的潮流文化。隨著家用計算機以及最近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到來,每個家庭擁有的螢幕數量持續大幅增長。

在2011年,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的銷售數量就超過了個人電腦。當年Ericsson消費者實驗室的研究顯示,紐約和巴黎的智慧手機擁有者在螢幕前花費的時間超過在其他活動上花費的時間。

但一直把螢幕捧在你手裡並不總能成為一個可行的方案。在螢幕時代停留了60年以後,每2個智慧手機使用者中就有1個覺得智慧手機將會成為過去,並且這件事只需要5年就會成真。

智慧手機使用者們相信,AI將會接掌許多日常活動,比如搜尋網際網路、獲取旅行指南、以及作為個人助理。這些領域是當代AI埠已經在智慧手機上做的事。

但是想要運用AI做更多更高階的事是顯而易見的。44%的回答者認為一個AI系統會是一個不錯的教師,而三分之一的回答者則希望AI能夠陪伴他們。三分之一的回答者甚至相信在一些敏感的事務上AI會比人類更忠誠。29%的人承認,比起和一個人類醫生談論自己的病情,他們覺得與一個AI系統談論病情要舒服得多。

4. 虛擬成真 Virtual Gets Real

7c919acae05685f21dc3933c73ffc816

視覺資訊的重要程度會繼續增長——特別是在離開傳統螢幕以後。我們使用視覺資訊的方式會有所進化,變得更融於我們身周的物理世界。

在未來用虛擬現實為智慧手機使用者展示視覺資訊的想法很受追捧。事實上,我們的回答者中,10個人裡就有8個認為,Ericsson消費者實驗室列出的12種虛擬現實(VR)服務裡至少有1種看上去是個不錯的主意。VR智慧手機地圖、VR電影、虛擬的技術支援服務、以及觀看體育比賽用的VR頭戴裝置是最吸引大家興趣的一些服務。另外,每2個回答者中就有1個對於讓視訊會議參與者虛擬地坐在自己身邊也有興趣,而三分之一的人希望體驗包括VR方式在內的約會服務。

購物是另一塊虛擬世界可以產生現實影響的領域。受訪的智慧手機使用者中,半數想要擁有一個3D的電子替身,可以用來線上試穿衣物;64%的回答者希望在網上購物時能看到商品的實際大小和形狀。

5. 感應式房屋和家居 Sensing Homes

e5201a2545bb871030b5225db51dd473

磚頭可能會成為網際網路的新單元(building blocks)。

進一步擴充物聯網這一想法,感測器可能會被整合到房屋的磚塊和水泥砂漿中,真正地“從頭到腳”將你的房屋和傢俱形成互聯。

55%的智慧手機使用者相信,在短短5年內,他們自家的房屋就將擁有內建的感測器,可以搜尋到建築問題、黴菌問題、漏水問題和電力問題。這意味著我們可能需要徹底地重新思考“智慧家”的概念:在智慧家中,網際網路從一開始就遍佈在每個角落,就像水管和電線一樣。建築公司將會成為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建造者。

事實上,甚至是我們在家中呼吸的空氣都有可能與網際網路相連。今天,54%的智慧手機使用者對用於優化室內空氣質量的感測器非常有興趣。66%的回答者認為,使用網際網路來管理空氣質量、通風設施和窗戶的智慧家將會在5年後變得非常普遍。

6. 智慧通勤 Smart Commuters

a2137df8a61e61accbdca1a535d0149e

在全球任何地方,通勤都正在成為每日生活中核心到前所未有的地步的一個部分。不幸的是,今天的職員們感覺到通勤時間是如此的無效率、無聊、甚至讓人感到挫折。

隨著市區化不斷繼續,許多城市中用在交通上的平均時間在不斷增長。每一週,全球的職員們要花費比從事休閒活動多20%的時間在通勤上。事實上,一半人每週需要花費超過9個小時的時間上下班,這些人並不認為自己還有足夠的時間用在業餘愛好上。

職員們希望將這些時間變得更有生產力、用來社交、或是用來娛樂。鑑於這個原因,他們希望通勤時與網際網路的連線能夠一直保持順暢。

然而,這種要求到現在還沒有被滿足:55%的回答者對於在通勤的時候瀏覽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的體驗並不滿意,而多達66%的回答者不滿於視訊流的體驗。

未來的通勤將不只是讓人們從A點到達B點,也會為通勤者提供寶貴的、體驗良好的時間。

7. 緊急聯絡 Emergency Chat

04240173d510ffc5bfe2d0ae2a3c6d94

今天,比起打電話,更多的人使用簡訊進行交流。許多人也習慣了在社交網路上即時分享照片和視訊。

所以很容易理解,當遇到的意外事態迅速變得嚴重時,人們越來越多地在使用社交媒體發訊息,而不是撥打911。比如,在之前的研究中,我們碰到過一些智慧手機使用者,他們說在一場大地震後他們在社交網路上釋出的訊息拯救了他們的生命。另一個例子是Facebook,它在最近應用了災難情況時的安全確認功能。

因此,65%的智慧手機使用者對於緊急情況時使用的應用程式(emergency app)非常有興趣,這樣的應用程式會在災難發生時提醒他們,並提供經過確認的、絕不是流言的資訊。

這當然會帶來新的挑戰。比如,緊急電話是撥打免費的號碼——但萬一使用者在使用基於網路的緊急聯絡時資料流量不夠了呢?62%的受訪智慧手機使用者都察覺到了這個問題,希望能有一個不計入流量的緊急聯絡應用程式。

8. 體內裝置 Internals

今天的消費者們樂於健身,同時用可穿戴裝置來監控和測量他們的健身進展。然而,穿戴這些裝置可能會顯得不那麼美觀,甚至妨礙進行每日工作。

根據消費者的興趣來判斷,下一個世代監控身體情況的技術可能不再是穿戴式的了,而是放在身體內部。

這些可以放在身體內部的裝置一開始的功能會和現有的外部身體監控裝置類似。智慧手機使用者中有半數人相信,3年以後,體內感測器將會讓他們的健康狀況得到提升。

但這只是一個開始。10個受訪的智慧手機使用者中就有8個人想要利用科技增強他們的感知能力——最受歡迎的是視力、記憶力、還有聽力。

9. 萬物皆可入侵 Everything Gets Hacked

擁有超過32億使用者的網際網路,能夠海量、同時地接觸到全球各地的人們。不幸的是,這也意味著我們面對網路攻擊,比如病毒和黑客入侵,正在變得脆弱不堪——這種報導被新聞媒體重點報導。所以,大部分受訪的智慧手機使用者們都相信,在不遠的未來,許多的組織機構、產品、以及服務都將被黑客入侵,或是受到病毒感染。

18%的回答者表示,當一個組織機構、產品或是服務被黑客成功入侵後,他們對於它的信賴程度就會下降。大約有三分之二的回答者相信個人電腦、智慧手機、以及社交網路將繼續被暴露在危險中,而只有21%的人察覺到了在不遠的未來廚房傢俱也存在這種被入侵的風險。

每10個回答者中就有6個人為他們對於一個組織機構、產品或是服務的信任不會因為它受到黑客入侵或是病毒攻擊而有改變,半數人覺得未來3年內這些問題將很快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這可能因為消費者們感到他們無力控制這些事,或是很難將這些事與自身聯絡在一起。

只有39%的人表示,一旦一個社交網路服務從黑客入侵中恢復了過來,他們將繼續和往常一樣地使用它。消費者們也預見到了可能將會出現全新的安全服務。比如,43%的人認為,在3年內,我們將會被強制要求在登陸網際網路的時候驗證身份。

10. 網民兼記者 Netizen Journalists

通過共享所見、意見和想法以及活躍地評論其他人在網路上發表的內容,智慧手機使用者們正越來越多地表現出類似記者的行為。

三分之二的智慧手機使用者說,他們現在在網路上分享的資訊比以前多得多。比如,超過70%的回答者們表示他們會經常分享個人照片,並且有一群觀眾會瀏覽他們分享的東西。

企業也感受到了這種影響力。34%的智慧手機使用者對一家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有不良的體驗時會選擇在網路上分享這些事。29%的回答者表示,在過去一週內,他們閱讀過其他人分享的糟糕體驗,而27%的人則在過去一週內分享或者轉發過其他人發表的對於某些公司或者某些權威的抱怨。

人們相信這將會對社會有巨大的影響,並且他們期待他們的聲音能夠被人聽見。37%的回答者認為,在網路上分享一家公司的腐敗情況,相比與前往警局報案,會有更大的作用。

來源:Ericsson ConsumerLab

翻譯:新智元 王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