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軒 謝靈寧
“明年淘寶會搬到離西溪溼地公園不遠的地方,那邊房價又要漲了。”現在去杭州,如果表現出一點對淘寶的興趣,大概計程車司機都會對你這麼說。
杭州的計程車管理異常糟糕,不像一個旅遊城市應有的樣子。從某種意義上,除了西湖,很多人—包括計程車司機,更願意視淘寶為這裡的視窗。你說“去淘寶”,或者“去阿里巴巴”,他們臉上露出的“啊我知道”的表情,跟在深圳說“去騰訊大樓”之後所看到的差不了多少。
馬雲的這幾家電子商務公司,很早就有了帶動這座省會城市房價的傳統。3年前,阿里巴巴B2B業務將辦公樓搬到濱江新區,早在正式動身前的兩三個月,在新址附近,無論是在售房源還是租賃房價格,就至少上漲了30%。
“有購房意向的阿里同學們,請直接跟帖,留下姓名、工號、部門,我們將為你們爭取更多優惠折扣!”這是當時阿里巴巴內部論壇最熱門的帖子。
淘寶看起來即將繼承這樣的傳統,並且它的員工也不用再羨慕網易的大樓。以前他們經常會說,“網易那裡除了游泳池,可以找到任何你能想到的設施。”
在杭州,網易的杭州總部大樓是一個有關辦公條件的標杆,它就在阿里巴巴B2B總部的邊上。到2013年,它大概仍然是一個標杆。不過淘寶的人也會告訴你:除了新的淘寶城—一個東西之間距離有2公里長的建築群。
這家公司正身處自己值得誇耀的一個歷史階段。這裡成為許多人的夢想之地,它為無數人贏得生意,甚至名聲;越來越多人覺得它是無可替代的購物場所,是生活重要的一部分;它還可以製造節日,這樣的節日可以吸引幾乎1/6的中國人口。
當然,也還有些人恨它。一些賣家抱怨規則總是在調整、競爭越來越激烈,它們難以再生存下去;還有品牌商,它們對於假貨的抱怨則是淘寶多年以來它生意當中最為隱晦的一部分。
看起來有點神奇,這裡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公眾和媒體的眼光很少從淘寶的身上挪開,或者說,它們沒什麼機會可以挪開。
現在這裡又發生了一件事:這家公司確認,2012年還沒結束的時候,在淘寶全網上完成的年交易額已經達到了1萬億元,其中淘寶8000億,天貓商城2000億。
公佈這些資料的場合很隆重。12月3日是星期一,在淘寶總部的一間會議室,除了數十家平面媒體,幾家電視臺的攝像機對準了大螢幕上不斷跳動的數字。這其實只是一個模擬圖,但卻是不可或缺的象徵性時刻。3天前,淘寶內部就已經確認了這個數字得以完成,但那天是週五夜裡,大部分人正在過週末。
“這一萬億在這樣一個時間點發生,的確是一個轉折點,是新模式的一個全面崛起的典範。”這一天到場的曾鳴說。他的頭銜是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戰略官,這意味著他必須經常以一種“戰略”的角度去解釋一些問題。
他說,從一萬億開始,電子商務將從廣告、零售、物流、分銷一步步往前滲透,直到把整個鏈條在網際網路上打通。而那個時候,也許電子商務的總量已經上升到了十萬億。
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已經不止一次公開描繪過有關電子商務的藍圖。如果僅僅談論理想的話,這可能是當代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勵志故事之一。曾鳴又把它重複了一遍,有所不同的是,他們第一次站在了一萬億的起點上。
這並不完全意味著虛無縹緲,它取決於你站在什麼角度,看待這個發生在中國網際網路線上和線下的故事。淘寶的新大樓已經蓋起來了,一萬億是中國GDP的2%,總有人對此有著更實際的想法。
“簡單地總結,就是震撼。”李毅說。
這位上海友誼集團的中層不久前剛剛參加了一次內部會議。在會上,集團決策層第一次對於電子商務的影響力表現出了關注。在李毅將近10年的職業生涯中,這樣的情景還從來沒有出現過。
作為長三角地區最大的百貨集團之一,友誼集團在上海擁有東方商廈、第一八佰伴、百聯又一城、青浦奧特萊斯等30處百貨商場、購物中心以及Outlet中心。在2011年,它們總共完成的交易額將近90億元。
淘寶一年一萬億的交易額、11.11當日191億的成交量,現在開始刺激到傳統百貨行業頑固的神經。中國百貨的“單店之王”是北京的新光天地,而天貓在11.11這一天的成交量,也是它2011年全年交易額的2.9倍。
在上海,百貨行業的單店單日銷售記錄是5億元,由位於浦東的第一八佰伴在2011年12月31日創造。這一天,店裡的情形是這樣的:全場打折,早上8點開門,200多臺收銀機幾乎一刻不停一直工作到夜裡12點。與平時相比,它們早兩小時開門、晚兩小時歇業。
這個故事有另一層意思,那就是傳統勢力開足馬力創造的歷史,還不及線上電子商務的一個零頭。無論是一年,還是一天。
他們暫時還可以固守自己的優勢。春天百貨電商業務總經理吳欣說,現在的電商業還不能真正撼動高階百貨,在中高階的體驗式消費和尊貴感方面,以及組織服裝這種品牌款式很複雜的貨品上,電商都還做得不夠好。“亞馬遜上也還沒有高階商品。”她說。
進一步的例子是,目前電商的消費者主要是80後,客單價低,但購買頻次高,商品偏中低端;而實體百貨的客戶中,35至40歲以上是主力,消費能力高、客單價也高。
淘寶“大資料”的負責人、商業智慧部資深總監車品覺現在認可這種說法。他統計目前整個淘寶買家的年齡層,仍然以25歲到35歲的人群為主要的使用者群體,但淘寶賣家已經擴大到了全品類,涉及各種不同的行業。
如果問題這麼簡單,李毅當然不會用到“震撼”這種說法。令他們真正擔心的是,沒有人可以回答,這樣的優勢傳統百貨可以固守多久。這個問題不確定的地方太多,就像沒人可以回答如果沒有電商,實體百貨一天或者一年可以創造的最高銷售額是多少一樣。
一百億對於淘寶而言是一個臺階,對於傳統百貨則更像是一道口子。口子開啟了,沒有人願意再把它合上。
李毅從Outlet的歷史中肯定了這一點。在Outlet剛剛開始流行的最初幾年,那些奢侈品和高階品牌對此不屑一顧。但這種情況沒有持續太長時間。後來的典型例子是Gucci,它不僅廣泛進駐了各種Outlet,還將Outlet的款式與傳統百貨中擺放的款式進行了區分。
“我接觸的幾乎所有奢侈品和高階品牌,都在考慮可能的電商模式,這只是時間問題而已。”李毅說。
億瑪線上最著名的業務是它的網路廣告聯盟,有相當一部分電商網站是它的客戶。在今年之前,百貨行業的客戶數量不到10家,但現在百貨業新增客戶已經將近20家;此前百貨行業通常由副總裁級別的高管負責電商業務,但現在出現了更多公司一把手負責的情況。在億瑪開年會時,徐家彙商城的“大老闆”親自帶隊參加了會議。
“因為他們想跟電商行業切磋的心情很急切。”億瑪線上創始人柯細興對自己的這一看法相當肯定。
柯細興現在可以數出繼杭州的銀泰百貨之後,今年忽然重視電商的傳統百貨的幾個代表:百聯,一下子做了3個電商網站;萬達,花了200萬年薪挖人;王府井也著急,以前做過一次並不成功,現在不願再次失敗。
“發酵”這個詞,可能是萬億對傳統百貨行業正在產生的影響力的最準確的描述—只要你知道,在另外一些行業,這個影響已經可以用“爆炸”來形容。
現任中通華北大區總經理的司立垚,2000年就進入快遞業。最開始,這個行業的發展是平淡無奇的。變化產生在2008年。對於快遞行業,這一年發生的最大一件事是奧運會。正是因為奧運會以及奧運會結束初期經濟形勢下滑對於電商業的促進,快遞行業的發展忽然變換了節奏。
司立垚2007年入職中通時,這家公司還是手工作業。但就在這一年的年底,之前的車輛、場地、人手就統統不夠用了。中通開始使用自動傳送帶、掃描槍,這種裝置之前只有順豐和UPS在使用。
這一年,淘寶的“免費”策略仍然深入人心,他們對於“商城”的定義是那些少量的品牌經銷商,收費意願的表達也拿捏得小心翼翼。“為了保證消費者權益,我們將向商戶收取一定的保證金。”當年的公告這樣寫道。它還首次把商城店鋪分為了A、B、C三類。
2009年,中通的舊場地已經完全不夠用了,它把北京總部搬到了現在東五環外的豆各莊—由於宅急送等其他公司的紛紛進駐,這裡後來成為了北京快遞業的中心。
最初中通分撥中心只有一條自動傳送帶,現在已經有了4個倉庫。僅在發往北京市內的倉裡,就有3條長達一兩百米的傳送帶,發往中國南部和北部的倉庫裡也都是如此。同時倉庫的卸貨口也做了改造。司立垚說,快遞行業每兩三年必須搬一次場地,中通在唐山700平方米的分撥中心剛用了一年就要搬,新場地是2300多平方米,北京的也又“快要頂不住了”。
淘寶在2009年的7月,重新恢復了獨立運營的B2C商城事業部。在市場份額上,C2C仍然還是行業的主流,天貓還叫做“淘寶商城”,它也還沒有自己的獨立域名。不過在這一年,劉強東的京東商城,一年已經可以賣出價值40億的商品,他決定投入重金,建設自己的物流和倉儲體系。新蛋、易訊等一批以3C產品為主的垂直類B2C商城,也開始嶄露頭角。
到2011年11月11日,中國的快遞公司開始經歷生平第一次殘酷的訂單洗禮。淘寶在這一天產生了3000萬個包裹,僅僅在中通,晚上就有六七十輛車排在分撥中心外面只能容兩輛小車錯身的窄路上。當時在中通仲裁部工作的宋寧,不斷接到投訴電話,問為什麼貨還沒卸下來。後來他乾脆把電話一掛,跟同一辦公室的其它同事去幫忙卸貨。包括司立垚在內的管理人員,從早上五六點一直忙到了夜裡四五點。崩潰的結果是,有的人乾脆甩手不幹了。
快遞公司正是從2009年起,被完全帶入了“淘寶節奏”。2009年,宋寧所在的仲裁部門只有7個人,現在有20多個;2009年,分到他手裡的仲裁件是700單,2010年已經變成了3000單,處理流程也不得不跟著改變。
這種快速發展蘊涵著巨大的利益。按照行業內的統計,五六年前,加盟一個區域的快遞,加盟費只要幾十萬元;現在再要拿到同樣的區域經營權,算上各種“額外”費用,可能需要上千萬元。
物流行業與淘寶的關係,從未如此緊密,儘管它們時有爭吵,更嚴重的對峙、快遞公司要求“提價”的局面也不是沒有發生過。淘寶責怪物流行業的服務能力沒跟上,而快遞公司則認為淘寶給出的回報條件太苛刻了。但快遞公司的這種“抗爭”,最終大部分可能流於形式。就生意而言,沒有人會跟淘寶帶來的訂單數量過不去。
天貓在2012年開發了一套預警系統,由多家物流供應商共同合作開發,能夠對各物流轉運中心的資訊,按照城市和時間段進行顯示。比如圓通上海中心的系統亮了、紅燈報警了,這個中心的埠會自動關閉,原本流向這個中心的訂單就會自動導向其他快遞公司。
這與淘寶的“大物流”計劃直接相關。計劃的祕密在於,快遞公司雖然並不屬於淘寶,但卻可以由淘寶自由調配,提升了在物流環節的自主能力,甚至使用哪些快遞公司也無需商家做出選擇。
淘寶披露的資料統計說,2011年它每天產生約800萬個包裹,佔中國快遞業包裹量的6成。“三通一達”快遞公司的包裹中,有七八成來自淘寶。2012年,這些數字和比例還會繼續上升。
中通曾經規劃,2012年的發展目標是比前一年增長75%,到了年底一算,這個數字其實已經到了98%。兩週前,司立垚去中通上海總部開會,發現公司的管理層都對明年信心十足,他自己的估計是“明年還能再翻一倍”。淘寶今年的萬億,成了一個明顯的訊號。
在眾多民營快遞公司中一貫特立獨行的順豐,過去更重視商業信函,之前的發展速度一直比“三通一達”要快,但最近幾年的增長速度反而不如這幾家。在2012年8月,順豐推出“四日件”,4天到達、首重收費減掉4塊,續重費用是之前的5折,這幾乎是一個為電商行業度身定做的方案。
淘寶對於物流行業資源的集中,只是這顆“行星”的一面。淘寶還自2010年起,逐步推進了“淘拍檔”計劃。十大“淘拍檔”來自物流、倉儲、軟體等各個行業,除了物流,提供的服務還包括網店平臺、代運營、商城入駐、專用的管理軟體等。
淘拍檔直接產生了一個新名詞—駐淘辦。它通常指這些公司直接在淘寶派駐員工,為的是就近協調自己的客戶與淘寶之間的需求。而在面向客戶做介紹的時候,它被直接表述為一句簡潔的話:我們可以更快地從淘寶獲取資源。
一萬億、集中資源,在實際上直接促成了這些結果產生的買家的眼中,感受反而不那麼強烈。他們唯一關心的是,自己的購物習慣和購物關係發生的變化。從2005年開始在淘寶上購物的“黃鑽買家”陳麗麗,現在幾乎只在網上買衣服。因為有了退款運費保險,也可以在家試,不合適還可以退回去。“在不影響二次銷售的前提下無條件退貨”現在成了很多服裝服飾類B2C網站的標配。
“如果真的逛街的話,兜裡的幾百塊錢會捨不得花。在網上買東西就沒有明顯的感覺了。”陳麗麗說。這多少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觀點。對於大部分買家而言,往網站購物車或者收藏夾內新增商品、等著打折的時候一網打盡,幾乎可以被視為一個節日。
這種購物關係中所形成的可能的人際交往,上升到理論的話,是一種新的人際關係模型、一種文化,讓淘寶開始琢磨買家的人際關係會不會帶來更多的生意。
所有因素都在驅動著這家公司的成長。“有了品牌的影響力,內部的作用反而已經不太明顯了。”一位產品部門的中層管理人員這樣認為。
如果一定要在制度上尋找萬億達成的原因,可能需要回憶到2011年的6月份,淘寶將自己拆成了淘寶網、天貓商城、一淘3家獨立公司,分別負責C2C、B2C和購物業務。
“在拆分之前,我覺得淘寶就像一隻笨重的動物,不斷往下沉。”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市場官王帥曾經說。
一位中層員工也表達了自己看法,“除了分拆,淘寶過去一年也試圖通過運營平臺,合理分配和監管員工的權力。”運營平臺實際上是一整套機制,以減少員工、尤其是“小二”們手中可以人工干預一些業務和產品的機率。這些產品包括廣告排名、團購和各種優惠活動的參與資格等。它的效果“還不好說”,不過至少在制度層面,是對被廣泛議論的“內部貪腐”問題的回應。
2012年的“雙12”大促,淘寶第一次執行社會化的參與機制。參與的商家不用再經過小二事先稽核,而是自己決定是否對買家提出的“商品心願價”作出回應。如果作出回應、標明瞭“雙12價格”,則被預設為參與這一天的促銷活動。按照淘寶的內部資料,先後有總計約4億人次參與了淘寶“雙12”的促銷活動,是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當天所產生的交易額,也是淘寶(不包括天貓商城)歷次單日促銷活動中最高的。
淘寶的這個舉動反映出它所面對的“大公司的邊界”,即便不是正在面對,它也很快就要面對了。
在這個平臺上,一年完成的零售交易額達到了一萬億,它辦公室的位置開始影響著附近地段的房價,無數的人以它為生。車品覺說,從2009年帶來的大概300萬的就業機會,發展到2011年,淘寶及其周邊公司提供的就業崗位超過了1000萬。
原支付寶總裁、現任阿里巴巴集團首席風險官的邵曉鋒,透露了另外一個數字:圍繞淘寶的各類ISV(服務整合商)的產值,總數“應該在幾十億的規模”。
萬億淘寶的成功之處在於,它抓住了人們、尤其是年輕消費者旺盛但又追求價效比的購物需求,這個需求就像網路遊戲抓住的使用者心理一樣準確而又單純。在這個星球的另一端,Facebook的馬克·祖克伯,憑藉對於社交關係的非凡理解,成為了網際網路的新興勢力。
在這個時候,淘寶的自身正在演變成為一個生態系統。它的員工素質、管理能力、與生態鏈條上的合作伙伴的關係,它應該做什麼,而不應該做什麼,也正被商學院的教授們睜大眼睛,等著寫進教材—無論是正面還是反面。
“過一萬億意味著阿里巴巴整個發展重心和重點,會從單一的某些業務或者市場擴充套件,進一步延伸到我們要作為建設整個電子商務的生態系統的角色去轉變。”曾鳴說。
如果回到最開始,對於一萬億有著最強烈感受的傳統百貨行業,它們的話或許更直接。“無非印證了電子商務是個趨勢的看法。”吳欣說。
李毅試圖表達另外一個層面:過去傳統百貨的提袋率(指每一位顧客手中購買的商品的平均價格)是300到500元,如今則提高到了500至700元。淘寶要繼續突破一萬億的年交易額會很容易,但傳統百貨業也還沒到完全衰落的時候。“好事是,我們發現了這一點。”他說。再換句話說,現在還來得及。
無論是淘寶,還是傳統百貨、物流公司,以及種種圍繞著淘寶和電商而活的行業,“萬億”的2012年大概都已經創造了歷史。
一位浙江電視臺的攝像記者,試圖在12月3日的當天,在淘寶內部拍攝幾個員工們慶祝“萬億”的鏡頭,轉了好幾圈,他還是沒有找到,媒體似乎是這裡最主要的圍觀者。阿里巴巴集團公關總監顧建兵對他說,“好像真沒有什麼慶祝的場面。”在11.11日成交額達到191億的當天,這裡的確有正式的慶祝活動,但對於萬億,則被很多人視為了理所當然。
(應採訪物件要求,文中李毅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