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很多生活,學習,工作,娛樂裝置都會擁有觸控技術,而螢幕都是一塊透明玻璃構成的。很多應用場景真的是科技感十足,充滿了科幻的氣息,而這個時代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1

馬化騰問:下一個十年,網際網路升級的大致方向在哪裡?(2012年5月7日)

網際網路僅是人類資訊化的其中一個階段,未來網際網路可能會消失,比如虛擬三維螢幕的出現,資訊將不依賴於物理螢幕。人們藉助虛擬螢幕可以隨時隨地傳播互動各種多媒體資訊,不用天天面對電腦螢幕,網際網路的商業模式將徹底變革。

如果一定要說現在人類處在網際網路的哪個發展階段,現在看來應該進入了網際網路的中期階段,再過十年二十年,可能網際網路已經不再是今天意義上的網際網路,因為那時網際網路已不太重要,日常工作生活娛樂離不開的是另一種網路,或許叫智慧網(Smartnet)。

1、IT產業的本質

IT全稱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也就是資訊+技術,兩者組成了整個資訊產業的核心,通過技術創新提升資訊的傳播效率,從而推動 IT 產業不斷向前演進。實際上,一切 IT 產業的本質都可以歸結為讓資訊傳播更具效率!從計算機、通訊網路、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無一不是為了解決資訊傳播的效率問題,人們常見的文件、圖片、音視訊本質上說就是數字資訊,技術上體現為0和1。

資訊在整個社會經濟活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為資訊不充分、不對稱導致了社會資源配置的效率低下。因此,西方經濟學主要是研究稀缺資源的有效配置問題。資源是稀缺的,人們需要讓其實現最優化配置,其中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資訊傳播更充分、更有效率。

從幾萬年前古代結繩記事到今天的即時通訊,資訊傳播的效率提升了不止幾千幾萬倍。回顧近100多年來人們傳播資訊的方式,從報紙、電話、廣播、電視、計算機到手機、平板電腦,整個演進過程本質上就是資訊載體的變化。除了誕生有幾百年歷史的報紙,從電話到手機所有資訊傳播裝置都是近100年來資訊科技發展的產物,可以說資訊載體的變化體現著整個資訊產業的演化程式,技術的變革直接提升資訊化程度。未來幾年我們接觸到的資訊載體往往是一塊塊螢幕,例如比今天更輕薄的智慧手機、平板電腦和液晶電視,資訊載體已向高階化、智慧化、便攜化、多樣化演進。

2、雲端計算:第四次資訊革命

最近兩三年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全球IT行業最熱門的一個話題肯定是雲端計算。眾所周知,雲端計算被認為是繼大型計算機、個人電腦、網際網路之後的第四次IT產業革命。雲端計算是一個專業術語,相信很多人一直不知所云,這裡有必要註釋一下它的含義。

通俗點講,雲端計算是指通過網路按需獲取IT資源的生產方式。雲端儲存是指通過網路按需存取海量資料資源的 IT 服務。這裡的 IT 資源包括硬體、軟體和應用,即硬碟、CPU、記憶體、應用程式和經過處理的資訊。而網路是整個雲端計算的關鍵,包括網路速度和連線成本。90年代中期不少大企業(包括 Intel、Microsoft、Oracel、Apple)鼓吹過網路計算機(NC——Network Computer),但是在隨後的十幾年卻一直沒有發展起來,反而是 PC 產生了爆炸性的增長,主要原因是寬頻網路的發展滯後制約了 NC 的普及。

正因為網路對於雲端計算是如此的重要,所以自從雲端計算產業的價值被髮掘之後,全球已經有100多個國家推出了國家寬頻戰略,很多國家已將寬頻列為和水、電、氣、公路一樣重要的公共基礎設施。聯合國相關研究表明,寬頻的部署是當前全球經濟增長和持續復甦的最重要的驅動力之一,也是未來數十年中最關鍵的經濟驅動力。寬頻是未來資訊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基礎設施和戰略資源,日本、韓國更是將寬頻視為“立國之本”,美國、英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的寬頻戰略正開展的如火如荼。

提到雲端計算,有一本書不得不提,那就是尼古拉斯·卡爾的《 IT 不再重要》。卡爾告訴我們,雲端計算時代我們今天所需的一切計算機軟硬體都不再在生活中存在,它們只存在於雲端計算中心,我們按需付費購買即可,就像生活中的水、電一樣都是集中供應的。難道未來 IT 就真的不再重要嗎?其實不然,未來就是因為 IT 太重要了,每個人都需要海量的儲存空間、高速運算處理能力,現有的個人 IT 裝置已無法滿足對海量資訊的處理需求,只能藉助雲端計算中心的超級計算機來完成。在未來雲端計算時代,每個人都有一個專屬資料中心,由大型雲端計算中心做技術支撐,人們所需的電子裝置只需要能便捷接收和輸入資訊即可。

在個人終端與雲端計算中心之間起關鍵作用的是傳輸網路,因此寬頻網路的質量(主要是速度和成本)直接影響雲端計算技術應用的發展程式。整個雲端計算產業最關鍵的設施主要有資訊終端、資訊傳輸網路和資訊應用。資訊終端比如 PC、手機、平板電腦、智慧電視,資訊應用如軟體及資訊服務,這兩項都可以由大量商業企業自發提供,而資訊傳輸網路只能由每個國家的主要電信運營商推動。

因此,雲端計算時代控制資訊命脈的首先是電信運營商,事實也證明他們最先能賺得盆滿缽滿,當前全球十大市值科技公司中有5家是電信運營商。關於資訊網路的建設,美國極具先見之明。1993年克林頓政府正式啟動“資訊高速公路”計劃,預計用20年時間,耗資 2000~4000 億美元,建造全國資訊基礎設施,從而推動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資訊高速公路”計劃至今將近20年,今天美國 IT 產業稱霸全球,為美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3、IT 巨頭的興衰起落與資訊化

讓我們先來看看整個 IT 產業的發展歷史。IT 產業目前為止人們是經歷了硬體、軟體、服務這樣一個不斷演變的過程。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 IT 產業最賺錢的都是賣硬體的比如 IBM、蘋果、Intel,90年代開始賣軟體的開始崛起比如微軟、SUN、甲骨文,90年代中後期網際網路開始崛起如 Yahoo、AOL、Ebay、Amazon。進入到21世紀前十年大家有目共睹的如 Google、騰訊、蘋果、Facebook 這些今日的 IT 大鱷。IT巨頭的興衰起落與IT產業的本質到底存在什麼樣的關係?

資訊流通要更具效率,那就意味著資訊終端、寬頻網路、資訊應用都要低成本獲得。雲端計算的出現讓這一切成為可能,因為雲端計算的邊際成本趨於0。《免費商業的未來》告訴我們,單靠賣硬體去賺一次性的錢已不太可能,雲端計算時代終端、網路、資訊應用都趨於免費,雲端計算運營商通過規模增值服務獲利。雲端計算的精髓在於提升資訊流通效率,數字成本趨於0,雲端計算時代最顯著的特徵就是社會生產、生活各個環節高度資訊化!

同時,不同時期資訊表現形式是不一樣的。當 IT 產業主要集中在硬體、軟體的時代,標準化資訊會佔據主流。當 IT 產業主要集中在軟體、應用服務的時代,非標準化資訊也即碎片化資訊會佔據主流。在網際網路領域,標準化資訊主要體現為 Web1.0,碎片化資訊主要體現為 Web2.0。以前PC時代主要產生文件、程式等標準化資訊,現在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裝置產生大量的照片、視訊等非標準化資訊,資料呈現驚人的爆炸性增長。AT&T 移動資料流量在過去三年裡增長了 50 倍,亞馬遜 S3 雲端儲存服務檔案數量達 5660 億,所以說人類歷史上90%的資料是在過去的一年裡產生的。

一切 IT 產業的本質都可以歸結為讓資訊流通更具效率。資訊時代資訊載體已經從笨重、簡單的手機、PC、數碼產品向更輕薄的智慧手機、平板電腦和液晶電視演進,資訊載體已向高階化、智慧化、便攜化、多樣化演進,在雲端計算時代甚至只需要一塊可實現資訊互動的便攜螢幕即可。舉個例子,蘋果 iPhone 在手機出貨量中只佔 8.8% 的比例,但卻獲得了全球手機行業 73% 的利潤。可以誇張的說,一塊iPhone 觸控式螢幕顛覆了整個手機行業,因為 iPhone 所有的操作都可以在一塊螢幕上實現,這對手機行業來說是革命性的。

蘋果並不是一家單純的硬體公司,更不是一家軟體或者網際網路公司。蘋果很好抓住了 IT 產業的本質,讓硬體、軟體、網路融為一體,讓人們資訊傳播更具效率、體驗更好,所以它的成功也體現了 IT 產業一個很好的趨勢——智慧化!由於資訊載體在經歷硬體-軟體-服務-智慧化的不斷演進,生產商已很難憑藉某一階段優勢在長期發展中獲利,所以,全球IT巨頭 IBM 、微軟、谷歌等近年都在發力雲端計算,否則摩托羅拉、諾基亞的悲劇可能不用多久還會再次重演。

4、智慧化時代:中國IT產業的未來十年

毫無疑問,未來十年中國和全球都將進入以雲端計算為中心的智慧化時代。雲端計算中心負責資料交匯處理,擔負著海量複雜資訊資料的傳輸、儲存和運算。未來我們接觸到的資訊載體往往是一塊塊螢幕,例如比今天更輕薄的智慧手機、平板電腦和電視牆,螢幕無處不在(康寧廣告片:A Day Made of Glass/由玻璃構成的一天 ),資訊載體已向高階化、智慧化、便攜化、多樣化演進。每一塊螢幕的背後是海量資料的高速運算處理,人們只看結果不關心過程,擔負運算任務的不再是分散的IT裝置而是大規模高度集中的雲端計算中心。

目前因為網路連線質量(速度和費用)不盡人意,運算能力還只依賴終端裝置的效能,各終端製造商需要提供更高運算速度的CPU、更大的記憶體、更豐富強大的應用程式。雲端計算時代,人們工作和生活中會產生大量碎片化資訊,高速無線網路無處不在,以支撐終端裝置與雲端計算中心的資料傳輸。終端裝置由於受到體積、重量和技術多方面的限制運算能力極度有限,而資訊資料無限增長,因此最經濟的方式就是終端只負責資訊顯示與互動,雲端計算中心負責資料運算處理。

在個人終端與雲端計算中心之間起關鍵作用的是傳輸網路,因此寬頻網路的質量(主要是速度和成本)直接影響雲端計算技術應用的發展程式。整個雲端計算產業最關鍵的設施主要有資訊終端、資訊應用和資訊傳輸網路。前兩者由大量商業企業通過市場競爭方式快速推動,而資訊傳輸網路由於建設規模龐大、成本投入高和建設週期長,只能由每個國家的主要電信運營商和政府推動,因此,資訊傳輸網路的建設水平直接影響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雲端計算髮展水平。

我國“十二五”規劃中將資訊科技列為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其主要分為六個方面,分別是下一代通訊網路、物聯網、三網融合、新型平板顯示、高效能積體電路和高階軟體。實際上六個方面主要包括了資訊終端、資訊應用和資訊傳輸網路,說到底還是雲端計算產業最關鍵的三大設施。儘管該規劃已經包含了下一代通訊網路和三網融合,但是雲端計算產業最重要的寬頻網路並沒有單獨列出,可喜的是,後來又制定了寬頻中國戰略作為補充,讓這最關鍵的一環重新接軌。普遍提升寬頻速度和降低接入費用才是目前發展雲端計算最迫切需要解決的。

可以預見,未來十年社會高度資訊化,資訊傳播效率大幅提升,對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產生重要影響。在工業經濟時代,使用者是產品的接受方,無法涉足生產過程。而在資訊社會中,從產品設計、原料採購、生產製造、倉儲物流、到銷售六大環節全程高度資訊化,藉助雲端計算技術,生產製作企業基本可以實現按需生產,生產效率會得到極大提升。資訊化對生活方式的影響,正如康寧廣告片(由玻璃構成的一天)所描繪的那樣,我們接觸到的資訊載體是一塊塊螢幕。所有家電都聯網,智慧電視可互動、可觸控遙控、可聲控,智慧冰箱可遠端檢視、可自動調溫、可統計食物數量,智慧空調可播報天氣、可作鬧鐘、甚至可檢測空氣質量,物聯網技術廣泛應用於生產和生活中。總之,科技改變生活,最終主要通過改變資訊載體來實現。

網際網路實現了計算機的互聯和資源的共享,使人類真正進入資訊共享的社會,它對人類社會組織和生活的改變是革命性的。但是網際網路僅是人類資訊化的其中一個階段,未來網際網路可能會消失,比如虛擬三維螢幕的出現,資訊顯示將不依賴於物理螢幕,人們藉助虛擬螢幕可以隨時隨地傳播互動各種多媒體資訊,網際網路的商業模式將徹底變革。梅特卡夫定律告訴我們,網路的價值與聯網的使用者數的平方成正比。大量使用者產生的海量資料,經過資料探勘等技術對海量資料進行分析處理,然後輸出新的高價值資訊和研發新產品、新服務,應用於社會生產、生活和娛樂方方面面。因此,雲端計算時代,擁有海量資料是未來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的典型特徵。未來沒有純粹的網際網路公司,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的業務將高度融合人們工作、生活方式的某些環節,通過提升資訊傳播效率而讓人們工作更輕鬆、生活更精彩。

來源:百度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