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研究顯示,人們對網路寬頻的使用導致了更高的結婚率。但我們並不能因此斷言網際網路真的能讓我們的婚姻生活更加美滿。

推特使我們變得古怪,遊戲使我們反社會,臉書使我們孤單。所以說嘛,這種名為網際網路的,不可名狀,難以控制的力量怎麼可能導致更高的結婚率呢,你說是吧?

實際上,這正是安德麗娜·貝魯的新論文中的結論:“網際網路傳播對結婚率的影響:證據來自於寬頻市場。”貝魯並不只是發現了寬頻應用和上升的結婚率之間的聯絡,她也發現了自從寬頻普及以後,結婚率在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中明顯上升,這說明了網路和結婚率之間具有某種因果聯絡。

你不信?其實我之前也是。在過去的20年裡,寬頻在全國的普及率越來越高。而與此同時,結婚的人卻越來越少。下圖來自於百特西·史蒂文森和賈斯汀·沃夫,講述了一百年來結婚率變化的故事。結論表明,結婚率(亮紫色線條)自20世紀70年代起就開始下跌了。

貝魯發現,在2000年,20多歲的年輕人與1980年,或1985年,1990年,1995年時期的同齡人相比,更不太願意結婚。請看下圖。

再說了,無論如何,儘管高收入的職業領域更容易接觸網際網路,那可能和他們的結論(網路時代結婚率高升)還是有所偏差。“漢密爾頓專案”顯示,今天的高收入的婦女是唯一一群比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同齡人更願意結婚的女人。

但貝魯還是發現,網路時代的擴張和在20多歲年輕白人,以及其它種族中更年輕的個體中上升的結婚率是有明顯聯絡的。她的圖表顯示了隨著網路寬頻滲透程度的不斷加深,國家的平均結婚率也在上升。

接下來你瞧瞧。即使在每一千人中有更少的人選擇結婚,而且此時的網路寬頻比以前覆蓋更廣,但不管怎麼說,普及的寬頻還是有可能促進結婚率的增長,大概是因為人們在網上能更容易找到合適的單身伴侶。

在註腳中,貝魯隱藏了一個有意思的想法:網際網路是讓婚姻市場更紅火了,還是隻是更有效率了?二者可是千差萬別啊!

如果有針對性的調查使更多性情平和易處的人找到物件,這樣配對的戀情會更加穩定。然而,如果無論何時,何歲,和別人約會都變得更容易的話,那麼離婚似乎就不那麼費事兒了,而這樣就意味著人們開始一段婚姻不再經過太多考慮。在後者的案例中,我們也許期待更高的結婚率(由於網際網路的擴張),但隨之而來也是更高的離婚率。

現在我們還不知道網際網路效應對婚姻來說是幫致我們找到我們正在尋找的唯一(比如說“谷歌效應”),還是說它帶給我們的終極禮物是讓我們更充分地意識到自己面臨的無數種選擇(比如說“油管效應”)。我認為二者都能帶給我們更長久的幸福,但後者帶來的是一種透過離婚率大增得到的快樂。僅此一點,就能夠顛覆長久以來的潮流了:在過去的30年中,每一千人中的離婚人數也在持續下降。網際網路也許拯救了婚姻,但網頁也有足夠的時間去摧毀它。

via: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