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3年來,丘吉爾俱樂部每年都會舉辦一次研討會,邀請技術及技術金融界的智囊討論未來幾年的十大技術趨勢。今年他們請到的也是創投界的風雲人物:
Accel Partners的Kevin Efrusy
凱鵬華盈的Bing Gordon
Greylock 的Reid Hoffman,也是LinkedIn創始人之一
Draper Fisher Jurvetson 的Steve Jurvetson
Clarium Capital 的Peter Thiel,技術創業家、投資者
以下是他們選出的十大技術趨勢:
1)社會化商務的徹底全球化
正方:Efrusy認為今天的企業將會盡快實現全球化,否則會被拋在身後。對於上一代Web來說,國際化顯得並不重要。他以去年上市時的Groupon仍是半國際化為例說明這一點。要想成為全球領袖,光在美國領先是不夠的。Jurvetson也同意,但認為這件事已經做了12年了。
反方:Gordon認為該趨勢成形尚待時日。Hoffman認為美國仍是最重要市場。Thiel可能也如此認為,但其理由也許是認為這件事不是很有趣,但他認為儘早國際化可以避免被人山寨(囧,是說中國嗎?)
該趨勢在TwitPolls調查上獲得70%的支援率。
2) 教育邊際成本為零
智囊團全體成員均認可該趨勢。
Gordon認為公共教育面臨巨大顛覆,公立學校生產力不高。摩爾定律的表現要比我們對好老師的培養成績好。他認為,任何產業一旦被壟斷者聯盟(常青藤?211?)所佔據,只要看到投資被拖延,你就知道它已經疲倦不堪了。在史丹佛大學,一位好教授能吸引15萬個學生,這個不是現場授課所能辦到的。而在數字化時代出生的人對於坐在教室裡聽課不感興趣。Gordon想表達的是“技術能夠改善教育。”
Hoffman的看法是技術能夠放大人的作為。他舉了Khan Academy這個例子。能夠促進溝通(EdModo,K-12社交網路),技術不僅降低成本,同時也讓受眾面更廣、令人的力量更加強大。
有三個孩子在讀書的Efrusy認為應該儘快重塑教育。
Thiel同意趨勢但質疑是否會很快到來,他說現在的中產階級不知道該幹什麼,所以都跑去教書了(呵呵,此人現在正在史丹佛大學教書)。還說學校的功能是幫照看孩子。
Jurvetson則說他12歲的孩子在網上自學程式設計。
Twitpolls的調查結果也顯示大都同意此趨勢。
對教育產業革命感興趣的還可參見:線上教育的產業化:“應用商店”模式,Paul Graham:最偉大的創意都是令人恐懼的:(三)取代大學
3)大資料、感測器遍地開花
智囊團全體成員均認可該趨勢。
近乎免費的感測器意味著其無所不在,可收集到海量資料。
Hoffman認為這一趨勢加上移動計算裝置、社交媒體和雲可以創造出一種連線並利用所有資料的新應用,在娛樂、醫療、交通控制等方面發揮作用。
Gordon認為這個首先需要有演算法家(algorithmicists,也許就是指資料分析人員),這些人必須離開廣告業投入到大資料領域。
Thiel的興趣在於該趨勢所帶來的一個更加透明的世界究竟是福還是禍?政府監視和家庭安防系統將會無所不在。
Efrusy則說資料不見得越多越好,很多資料都是無用的資料。(參見大資料還是太多資訊)
Jurvetson說近期的挑戰是資料的解析。他還暗示說所有資料的皮層(神經感知層)僅為少數幾個人(蘋果是其中之一?)把控,結局也許會很糟糕。
該趨勢在TwitPolls上有84%的支援率。
4)汽車全面電動化
全否。
Jurvetson認為汽車會全面電動化,但認為5年之內不會發生。此事的催化劑是5年之內燒煤或油轉化為電的效率要比做車要高(混合動力)。未來兩年會有十幾款電動車的TCO(總擁有成本)要比福特金牛座的還低(2.4萬美元左右)。他還舉了中國的電動車作為例子。說中國有2億電動車(囧,大部分是電驢)。10億輛電動車未必改變趨勢,但10億人的思想則可以推動轉變。
Efrusy認為會先以天然氣替代,但同樣認為5年內不會發生。
Thiel認為基於化學作用的電池已徹底過時,電動車不得不經常充電和更換。而現在的油價還太低。
Hoffman主要對趨勢發生的時間視窗不認同,也認為混合動力車會持續一段時間。
Gordon認為美國尚未準備好,除非輸掉跟中國的貿易戰,或者二十幾歲的人開始投票。
TwitPolls的反對率為65%。
5)管理技術化
智囊團的觀點出現分化。
Thiel認為技術可以幫助政府服務提高效率,做到事半功倍,且認為應該會在5年內發生,因此對於企業家來說存在機會。
Jurvetson是中立者。
Hoffman說紐約正在這麼做,但認為這一程式會很慢。
Gordon則認為Thiel的想法更像是喊口號。
Efrusy認為這更多的是政府的事情。讓某樣東西的成本更低意味著要你在其使能的事情上做得更多—這個東西也包括政府,這會令政府更加強大。大家都在想辦法讓這頭野獸餓肚子,但是政府可以印錢。
6)這只是風投的週期而已
與巨集觀經濟的走向不同,矽谷的發展以14-16年為一個週期。Efrusy說目前表面上的泡沫實際上是典型的VC投資週期—從PC及相關應用轉向Web。他指出下個週期的領袖將會是是現在7-12歲的這幫孩子,所以大家一定要善待自己的孩子和孫子。這個週期為什麼是14-16年?因為這就是一代人的差距。新的平臺得由孩子創造。
其他人三票反對、一票贊成。
反方:
Thiel說不能依賴於標準的週期,而應該為此努力。Hoffman則說這個週期正在加速(參見創業園區的演進模式),由於摩爾定律也影響到了其他產業,顛覆性趨勢會來得越來越快。Gordon則指出,16年相當於摩爾定律的二個數量級了,因此肯定別的更大的原因主導週期形成。
正方:
Jurvetson出示了一個圖表說明了VC和私募股權投資各有8年的週期,合起來就是16年左右。
7)遊戲化一切
長期在EA和Kleiner 從事遊戲產業的Gordon說,吸引力之爭必然會推動遊戲化機制。一旦購入帶有虛擬激勵機制的系統,該系統就能夠實現自保持了。得分最高者獲勝。Hoffman則懷疑這個說法過於極端,雖然他認為很多東西可以遊戲化:但是難道連馬桶也要遊戲化嗎?Gordon說一切需要爭奪消費者注意力的事情皆可遊戲化。他甚至打賭說5年之內必會出現一種遊戲化的馬桶(用馬桶最多者獲勝?!),有可能會在日本出現。“人人方便”即將成為一個遊戲。不過Jurvetson的看法跟Hoffman類似,他認為日常工作大部分適合遊戲化。Thiel則認為遊戲化的概念含糊不清。Efrusy也認為遊戲化過於淺薄,無法產生持續影響。與其遊戲化,不如開發出好應用。
60%的在座觀眾對這一趨勢不認同。但Gordon認為那是因為他們年齡過大,他認為在高中的認同度會達到90%。
8)新硬體引發產品設計革命
開源硬體、共同設計、靈活的限量製造、3D列印。Hoffman認為我們即將看到產品設計的革命出現—最終我們將看到一顆嶄新的心臟由列印生成,儘管未必會在5年內發生。同時我們還將目睹個性化的基因藥物。
其他人的意見是兩人同意,一人反對。Gordon觀點中立,他認為人們尚未能與軟硬體和諧共處,因此此程式會比我們期望的更困難。Jurvetson認為此趨勢確立,但不會在5年內發生。3-D製造的成本和粗陋會是個障礙。Thiel認可該趨勢,因為一開始軟體側就能做很多事情,因而以定製化的方式製造實體產品會更容易。
觀眾中三分之二的人認同該趨勢。
9)突破矽晶體,摩爾定律加速
隨著技術超越矽晶體,計算成本下跌將會加速。該趨勢的提出者為Jurvetson,他演示了一張圖表,證明持續110年(原文如此)歷史的摩爾定律仍在加速。差不多所有的顛覆性創新均基於此。許多人預測該定律將會在矽晶體這裡被終結。但是我們還會有其他型別的改進,會有新的計算系統和架構,建造計算機的新方式,比方說分子計算。
其他人意見:三票反對,一票贊成。Thiel的反對理由是現在沒人在討論這個,也沒有創造出根本性的速度更快的計算機。Efrusy不同意的理由則是他不知道超越矽晶體的標準是什麼,而整個生態體系也尚未建立。Hoffman則認為摩爾定律和現有圍繞著矽晶體的生態體系仍執行良好。
觀眾都是很樂觀,支援率達到了60%(但是英特爾那邊全部都是反對,呵呵。)
10)隨機藥物測試終結,生物資訊學開啟:智慧設計取代瞎貓捉死耗子
Thiel提出這一趨勢,他認為數百萬藥物多多少少有點隨機性質的測試辦法應該終結了。需要有一種全新的模式。生物科技的未來將更多由資訊化來驅動。他認為基因組學有炒作的成分,但的確有若干公司在以有趣的方式應用。藥物作用可以進行更好地建模。
其他人均同意。Jurvetson認為我們正處在生物系統再造的前沿。Hoffman則說這是摩爾定律的延續。至於何時會出現商品化,Thiel說這取決於效果。效果好的話FDA會加快程式,我們將會在5年內看到藥物以這種方式設計。
令人吃驚的是觀眾也差不多100%同意。也許這是大家的美好願望吧。
via: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