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9日在第九屆網商大會,中國社科院資訊化研究中心與阿里研究中心聯合釋出“涉農電子商務研究報告”,首次公佈農民網商和網店群體情況。資料顯示,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國農民網店(含縣)總數為131萬家,其中2011年新增68.28萬家,超過半數;2011年淘寶全網農民網商(自然人)含縣註冊總數為171萬人。
據悉,該調查採用電話隨機抽樣訪問的方法,調查物件分為淘寶農村網店主(註冊地址為農村地區)和非上網農民兩部分。
越來越多農民開出網店
近3年來看,農民網商與網店總量規模不斷擴大。資料顯示,平均每家農民網店帶動1.63位農民成為網商。2009年,註冊地在農村(村鎮級)的淘寶網店數為30.6萬個,農民網商約45萬;2010年,網店數增加至38萬個,農民網商63萬;而到了2011年,村鎮級農民網店已有59萬個,農民網商群體97萬人。
調查顯示,目前農村村鎮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網購總額加網銷總額)為209億元,交易商品數量達到了1862萬件。2009~2011年,農民網銷和網購金額大幅增加,且銷售額大於採購額,有利於農產品銷售和推廣,有利於農民增收。
目前,農村電商人均月收入集中在2000~5000元之間,而未上網農民收入集中在無收入和1500~2000元之間,說明農村電子商務已在改善民生方面發揮了實際作用。
報告同時也指出,儘管資料看上去不錯,但對比《中國統計年鑑2010》,目前村鎮農村電子商務交易總額,僅佔實體交易總額(採購總額加銷售總額)的0.07%,潛力巨大。
農民網店地域特徵明顯
農民網商地域特徵明顯:江蘇的肉乾和花卉佔近1/4,而浙江堅果和肉類則超過50%,福建則是茶葉單品種就達到了66.2%;上海的工藝品、點心和巧克力等佔到了40%多。農村電子商務交易結構反映了不同區域的農村產業競爭優勢。
從網銷情況看,浙江、廣東、福建、江蘇四省電子商務相對實體經濟比重較大,在第二梯隊中,湖南、江西、河北比重稍高。
按省網商和網店數量分析顯示,江蘇、浙江、廣東、福建、上海、山東位居前列,佔農民網商數量和農民網店數量超過半數,而西北等偏遠地區則發展滯後。在交易商品數量方面,浙江、廣東、江蘇、北京、福建和上海數量上處於領先位置。
調查顯示,在電子商務平臺交易金額品種靠前的農產品相對集中,如堅果炒貨、茶葉、肉食、蜜餞糖果、點心及工藝品等排名前列。從年度交易品種變化上分析:2009、2010年堅果類交易最大,2011年茶葉則超過堅果類排行第一。
此外,蔬菜瓜果類、肉蛋禽類等包裝、運輸不便,在傳統電子商務意義上來說屬於不容易做成的產品種類,農民網商也已在此領域取得突破。
農民網商需克服瓶頸
該報告同時指出,農民電商發展面臨缺乏寬頻等基礎設施、物流配送落後、管理、學習機會少等問題。23.5%農民網商認為從事電子商務最大的因素是物流交通制約,其中寧夏、雲南、湖南、新疆、安徽、山西、甘肅、貴州、黑龍江、青海等50%的被調查網商都反應物流問題制約。
被調查農村網店等級普遍不高,絕大部分沒有到“鑽”級,大部分在1、2、3星級,有20.94%農民網商反映提高銷售量困難,20%的人認為缺少開店知識,另有13.92%反映不會設計網店,11.7%反映組織貨源難。該報告因此建議“國家、社會或平臺實行大規模的農民電子商務免費技術培訓活動,以促使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