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滴滴快的正在搭建出行平臺,該平臺內資料相互打通,並將原有業務整合,完成一站式出行服務,讓計程車和社會閒置車輛能夠更優地被共享和運營;

2、 滴滴快的合併後在多項業務上持續發力,但不能小覷競爭對手的固有實力;

3、 計程車市場格局已定,專車市場地位將在今年見分曉;

4、 滴滴順風車入局較晚,在補貼仍舊是主旋律的出行市場,滴滴快的入局將引起拼車市場新一輪更加激烈的競爭。拼車尚未出現巨頭,未來1-2年將出現同行業併購。

images

序新“圈地運動”

從網際網路叫車服務(叫車APP)開始,中國出行市場經歷了一場革新風暴。與所有的科技浪潮改變傳統行業相似,那些寄望於傳統、秩序和既有壁壘以延緩變革的舊勢力,同力圖開闢新市場、實現個人財富自由與商業夢想的創業者之間,不得不無路可退地迎頭撞上。

從第一局看,來自網際網路的革新者贏了。但他們的野心還不止於此。從叫車服務,到專車、快車、拼車等,整個浪潮的中心正在從“顛覆舊格局”向“創造新市場”嬗變。也正是從此刻起,儘管傳統的力量依然存在,政策的不確定性尚未消除,但競爭的核心已經變成了眾多新勢力的直接碰撞。

這場風暴會持續多久?那些被風吹上天際的明星們,他們可能的未來有多少變數?風險和挑戰又是什麼?

下面,我們以其中的代表者,滴滴叫車為主要視角,並綜合多個同在舞臺中央的參與者,給市場一個回溯,盤點和預期。

一滴滴快的,平臺之上的業務矩陣

滴滴與快的合併的短期效果已經呈現極為明顯。二從長遠來看,滴滴快的很可能構建更具“產業形態”的一站式的出行服務。滴滴快的總裁柳青表示,“滴滴快的的資料是打通的,未來將實現使用者的一鍵叫車需求。”

若想把使用者體驗打通,則必須在平臺上做業務的延展,讓使用者體會到出行的方便,就像當年淘寶把平臺做大後,使用者才會越來越多。

滴滴快的提出“潮汐戰略”,即整合社會上的專業運力和零散運力,並通過分檔運營手段,來靈活滿足高峰期低谷期不同時段的民眾出行需求。如使用者在叫計程車時,60秒內無應答,系統就會自動判定附近的專車、快車和即將上線的順風車的運力,將其他車源整合過來。

1.計程車:滴滴叫車、快的叫車

通過科技手段和移動網際網路將計程車司機和乘客這兩端連線在一起,建立了二者之間溝通互動的渠道,有利於消滅雙方存在的資訊不對稱,減少乘客的等待時間,同時提高計程車運營效率。使用者可以在叫計程車時選擇增加小費和可等時間,以提高叫車成功率。

滴滴快的在今年情人節宣佈合併後,計程車業務進行了整合,原有的滴滴叫車與快的叫車同時保留,資料相互打通,實現了計程車更高效的運營。

2.專車(“商務租車”):滴滴叫車APP專車入口

專車提供的是更加高階的私人用車體驗,目標使用者為中高階人群。通過移動網際網路連線私家車主和乘客,實現高階、舒適的用車體驗。滴滴專車現內建於滴滴叫車軟體中,一號專車的專車功能、車源則轉移至滴滴專車平臺。

滴滴快的利用專車這種利潤更高的業務模式可在後期建立起商業模式,實現流量轉化。

3.快車:滴滴叫車APP快車入口、一號專車APP快車入口

滴滴快的官方對快車的定義是“非營利性搭車服務”,即將社會閒置車輛有效利用起來,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藉此大幅降低人們的出行成本,免收起步費,成為國內便宜的搭車出行服務。乘客所有付費都歸車主所有,軟體平臺不收取任何費用。

從模式上來看,快車更像是“平價專車”。

4.順風車:滴滴叫車APP順風車入口

滴滴順風車即拼車,目前還在招募車主,北京地區將於6月1日上線。與專車的盈利性質不同,拼車主打“順路”和“社交”,出行場景體現為上下班通勤、節假日返鄉。

拼車有兩個標誌體現,一是順路,二是收取費為成本的50%。根據《北京市小客車合乘出行的意見》第五條規定,“上下班通勤合乘和節假日返鄉、旅遊合乘各方當事人,可以合理分攤合乘里程消耗的油、氣、電費用和高速公路通行費用。”

5.代駕:起跑時間

滴滴快的於今年4月成立代駕事業部,正式進軍代駕行業。現在代駕業務還未正式上線,不過可以預計的是其將成為滴滴快的又一個重點發力的出行領域。

此外,滴滴快的還將涉足公共交通。

二對手,戰爭,成敗關鍵

1.計程車之戰

經過前期激烈的補貼大戰,滴滴叫車和快的叫車在計程車市場中成為排行第一、第二的玩家,格局已定。有資料顯示,截止2014年12月,中國叫車APP累計賬戶規模達1.72億。其中,快的叫車、滴滴叫車分別以56.5%、43.3%的比例佔據中國叫車APP市場累計賬戶份額領先位置。

毋庸置疑,隨著二者合併,計程車市場份額已經基本被滴滴快的佔據。

滴滴快的CEO程維:“截止到5月份,我們有135萬的活躍司機,中國一共有100萬輛計程車將近200萬個司機,這就意味著有70%的司機每天在用在用滴滴快的叫車軟體。”

2.專車之戰

滴滴快的在專車市場入局較晚,不過憑藉背後巨頭的雄厚資本和補貼殺出一條血路,合併後在專車市場擁有更大競爭力,如車輛數和與對汽車租賃公司的談判能力等。但依然要保持高度警惕:易到用車、AA專車具有先來者的固有實力;神州、一嗨擁有大量自有車源;外來玩家Uber憑藉營銷和低價贏得使用者良好口碑,在百度入股後更是有了資本支撐。

對專車的政策限制是滴滴快的面臨的隱形瓶頸。原本定位於中高階人群的專車服務正在大眾化,這在一定程度上觸及到傳統計程車行業的利益,引來政策監管在所難免。目前得到政策許可的是“租賃公司車輛+勞務公司司機”這一匹配模式,滴滴快的在這方面一直與政府方面加強溝通。近日,上海交通委已於滴滴快的聯合成立工作組,預計1-2個月內拿出上海“專車”試點方案,這將成為專車合法化的突破口。

3.快車之戰

快車類似於“平價專車”,其競爭對手無疑是Uber的人民優步,二者同樣免收起步費。

Uber官方將人民優步定義為拼車服務,但從其運營上來看,視其為平價專車更貼切。因為人民優步車主不得詢問目的地,接活靠派單,這顯然與拼車的本質背道而馳。

4.順風車(“拼車”)之戰

在滴滴順風車推出之前,市場中已經存在51用車、天天用車、嘀嗒拼車等拼車軟體。滴滴順風車入局相對較晚,但憑藉其在計程車和專車市場的補貼大戰經驗,一旦將補貼蔓延到拼車市場,必將掀起新一輪資本狂歡。

5.代駕之戰

滴滴快的想要複製其在專車領域的“後來居上”並沒有那麼容易。代駕與計程車、專車等使用者有明顯不同的屬性,滴滴快的積累的使用者畫像和大資料是否具有重大價值還待商榷;e代駕通過4年時間品牌積累,已經有8萬司機,140個城市,日均10萬訂單,滴滴快的想要在短時間超越並非輕而易舉之事。

三未來12個月,市場怎麼變?

1.專車市場競爭加劇,分化為專車和平價專車

專車市場的混戰還將持續一段時間,眾多玩家將在今年或明年決出勝負。

在中國出行需求裡,大體量的低消費群體才是關鍵。因此從整個專車市場來看,今年還會繼續分化,有服務中高階人群的專車,也有服務於白領階層的平價專車。

2.拼車市場進入合併或“大魚吃小魚”的整合階段

任何產品的出現都要看其是否滿足使用者痛點。叫車這個痛點足夠大,所以可以催生出市值100億的公司。拼車的需求和頻次相對較低,能否出現下一個估值十億,甚至百億的公司很難判定。相對來說,併購的可能性更大。經緯創投合夥人萬浩基表示,“(拼車)這是一個方向,這個方向究竟做多大不好評價。(拼車)是不是會出現一個十億、百億的公司,我的評判是不一定。”

梳理51用車、天天用車過去的幾輪融資不難發現,它們幾乎選擇了同樣的投資機構,創新工場、紅杉資本、百度。在滴滴、快的分別背靠騰訊、阿里都能合併的“前車之鑑”之下,有著同樣投資方的51用車和天天用車在未來合併的可能性無法忽略。

無論是計程車、專車、快車還是即將登場的順風車,滴滴快的一直都在藉助資本補貼的巨大力量聚攏使用者、搶佔市場。包括出行市場的其他玩家在內,競爭背後的關鍵其實在於,提高接單率,完善使用者體驗,滿足使用者的出行需求。

自 騰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