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路:社交產品如何解決冷啟動問題

 

到底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這可以是一個哲學問題也可以是一個生物學問題,但是對於網際網路社交產品來說,“雞”和“蛋”的問題其實就如何獲得初始使用者的問題。

對於大部分社交產品來說,都是使用者越多,價值越大。但是沒有網站是一開始就有大量使用者的,這些網站是如何解決“冷啟動”的問題的呢?

最核心的一點是初始使用者。第一批使用者往往能決定一個網際網路產品調性,因為這個社交網路接下來很有可能會圍繞這些初始使用者發展。有一種說法是,如果地理位置服務Foursquare不是在SXSW音樂節上釋出的,這款產品不可能獲得今天的成功;而圖片社交服務Color如果是在SXSW音樂節上釋出的話,則很有可能避免失敗的命運。

類似的,Facebook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要歸因於其發源於哈佛大學,並且一開始僅對常青藤大學開放。通過這種方法,Facebook在初期積累了大量的高質量種子使用者,為接下來的高速擴張奠定了基礎。

很多創業者創業的初始資金都來自三個F,分別是Family(家人)、Friends(朋友)和Fools(傻瓜,通常是投資人的戲稱),而社交產品的初始使用者更多來自創始人的朋友。通常社交網站的創始人會在網站測試期間邀請自己的好友參與測試,一方面是測試網站的功能,另一方面也是為網站積累種子使用者。

要說具體案例的話,中國問答社群知乎網使用者楊昆布舉例了一些國內社交產品的冷啟動策略:

豆瓣:豆瓣的產品邏輯鏈是“人-主題-人”,但是從上線到註冊使用者達到2萬,耗時長達6個月。它冷啟動策略“慢且紮實”,除了很好的SEO,並沒有太多技巧。

點點:點點網的冷啟動策略是典型的高舉高打的媒體路線,它的冷啟動其實建立在“熱鍋”之上。一方面因為點點網推出時國外的 Tumblr 已經走上高速發展的道路,一方面因為點點網核心產品功能和部落格類似,可以通過“部落格”搬家的方式快速匯入使用者。

果殼:果殼網的使用者和科學松鼠會高度重合,因此果殼網的冷啟動就是將使用者從科學松鼠會匯入果殼網的過程。產品的變化導致了使用者行為的變化,因此在果殼網使用者能更積極的產生社交和UGC行為。

另外,由於現在已經有了Facebook、微博等成熟的社交網路,一些社交產品在推出時也可以藉助這些社交產品進行冷啟動。

手機K歌應用唱吧在推出時甚至不提供註冊帳號的功能,而且引導使用者使用QQ帳號或者新浪微博帳號進行登入,這其實就是藉助現有社交網路進行冷啟動的典型。

文章來自:騰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