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體育用品行業(運動服、運動鞋、運動器材及相關體育產品的製造和銷售)增加值超過2400億元,但相比已開發國家,我國體育用品行業收入佔體育產業百分比仍先對較高,體育產業結構較落後。預計到2020年,中國體育用品行業收入在整個體育產業中的佔比將接近或達到發展國家水平。

儘管我們已經提倡全民健身,但中國的體育人口目前仍然只有40%,而歐美髮達地區已達70%。2013年全國體育及相關產業總產出1.1萬億元,實現增加值3563億元,同比增長13.6%,增加值佔GDP比重增加到0.63%。

 

紅海

1視訊直播平臺 網際網路巨頭天價爭奪賽事IP,市場競爭已經白熱化。

2體育電商 面對同類電商以及天貓、京東等傳統電商的雙重競爭,體育電商想要脫穎而出,具有區別於傳統電商的獨特性十分關鍵。

3體育、運動論壇 隨著視訊直播平臺、電商行業的興起,體育論壇漸漸難以生存,資源積累以及線上線下的結合成為發展重點。

藍海

1體育O2O 包括約場地、約教練、約人運動等多個領域。當下政策利好、市場潛力大。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形成線上的資源整合和服務平臺,保證使用者線下的體驗,增加使用者粘性是該領域企業的重點發展方向。

2運動社交+智慧硬體 藉助智慧硬體把長期性的“運動成果”階段化、資料化,將運動的記錄分享到社交平臺上,聚合運動達人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創新的智慧硬體與健康檢測、社交更好的結合起來,將能在智慧硬體這一紅海中找到藍海。

八成使用者為男性,年齡分佈以20—40歲為主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資料顯示,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使用者達到2.8億人,到2016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使用者規模達到3.8億人。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隨著網際網路體育的逐漸升溫,網際網路巨頭、體育明星以及其他業界大佬爭相加入到網際網路體育的浪潮中,將會不斷推出各種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吸引更多使用者。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資料顯示,2015年80.0%的體育類網際網路產品使用者為男性,女性僅佔20.0%。在年齡分佈上,以20—40歲為主”,其中20-30歲佔48.0%、30-40歲佔30.8%。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體育類網際網路產品受眾仍保留傳統體育產業受眾的基本特性,同時加入網際網路成分又使得使用者朝年輕化趨勢發展。

傳統媒體仍為獲取體育資訊的主要渠道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資料顯示,傳統媒體仍為中國20歲及以上人群獲取體育資訊的主要途徑。在各個年齡段中,通過電視(DVD、錄影)與廣播獲取體育資訊的人數百分比均最高,總體佔比為57.3%。在20歲及以上的人群中,通過書刊與報紙獲取體育資訊的人數僅次於電視、廣播,總體佔比13.7%。而通過網際網路獲取體育資訊的人數僅為總體人數的7.2%。

賽事直播平臺使用率最高,六成使用者有意願使用體育網際網路產品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資料顯示,在體育類網際網路產品中,賽事直播平臺、線上運動教學指導平臺以及預約場地平臺的網民使用率最高,分別為48.3%、20.0%、20.8%。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由於網路視訊的普及,觀看賽事直播也成為最多網民使用的體育類網際網路產品,但是使用其他產品的比例並不高,市場需要進一步培養。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資料顯示,接受調查的網民對目前體育類網際網路產品的滿意度並不高,認為體育類網際網路產品還有待提升的網民佔75.8%。使用不習慣、服務無保障是使使用者不滿意的最主要因素。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目前體育類網際網路產品的主要漏洞在於資訊分散、整合有效性低,並且便利度和使用者體驗對比傳統體育行業並沒有特別出彩,不能夠打破使用者固有的消費、使用模式。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資料顯示,接受調查的使用者中60.8%的使用者願意使用體育類網際網路產品,但另外39.2%的使用者不願意使用,其原因主要為對體育不感興趣,佔比51.1%。媒諮詢分析師認為,目前“網際網路+”體育的領域整體還屬於藍海,行業仍處於發展階段,目前成熟的體育類網際網路產品較少,傳統體育人群到網際網路體育使用者的轉換率仍有待提高。相關企業也需要利用移動網際網路改造自身產業鏈並重構與使用者的關係,從使用者的需求出發,改變使用者固有的消費模式,形成消費升級和打造使用者完美體驗。

網民有較大的賽事觀看需求,對網路直播滿意度僅為25.3%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資料顯示,2015年中國網民有較大的賽事觀看需求,其中觀看電視、網路、現場賽事佔比分別為60.0%、48.3%、46.7%,現場比賽票價貴,交通不便成使用者去現場觀賽的最大阻礙。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體育賽事的競技性增強了比賽的觀賞性,觀看體育賽事是體育愛好者最大的需求之一。現場觀賽對比觀看賽事直播存在更多阻礙,優化賽事直播觀看體驗應是眾多賽事直播平臺最直接的發展方向。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資料顯示,2015年中國網民對傳統電視直播的滿意度僅為22.2%,絕大多數認為傳統的電視直播還有待提升。造成使用者不滿的因素主要為觀看氣氛不佳(76.8%)以及觀看時互動性差(42.9%)。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傳統電視直播由於其資料單向輸出的特性大大降低了使用者觀看賽事時的互動性,導致觀看氣氛不佳,嚴重影響了使用者的觀看體驗,另外由於播放的賽事由電視臺安排,因此也限制了觀看的時間與內容,這也成為傳統電視直播的痛點。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資料顯示,2015年中國網民對網路直播的滿意度與電視直播相仿,滿意度為為25.3%,絕大多數網民認為網路直播還有待提升。造成使用者不滿的因素主要觀看不夠流暢、網路覆蓋賽事少於觀看互動性低。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相對電視直播,網路平臺增加了網民觀看賽事的自由度,並且隨著主播、彈幕等觀看方式的興起,觀看網路直播的互動性已有所改善,但網路卡頓以及覆蓋賽事少的問題,是當下網路直播平臺急需解決的痛點。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資料顯示,2015年中國網民賽事觀看需求大,並且除了賽事直播外,比賽的精彩鏡頭、技術分析以及賽事集錦為網民最想看到的內容,分別佔比50.0%、34.2%、40.0%。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隨著網路直播形式的逐漸普及,使用者對體育節目覆蓋率與多樣性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因此各賽事直播平臺也需關注使用者這方面的需求,增加平臺內容的豐富程度。

 網民參與體育運動頻率較高,沒有合適場所為最大問題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資料顯示,2015年中國網民參與體育運動頻率較高,23.3%每天參與運動、49.3%每週參與運動。沒有合適的運動場所以及沒有合適的運動夥伴為阻礙使用者運動的主要因素。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網民體育參與的需求較大,體育O2O類產品若能整合線下資源,線上線下共同為使用者提供優良的服務,將會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使用智慧穿戴裝置比率較低,主要原因是網民認為“沒必要”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資料顯示,2015年中國網民使用智慧穿戴裝置比率較低,受訪的網民中,僅12.5%的受訪者表示至少擁有一款智慧穿戴裝置,並且智慧穿戴裝置的使用者粘性不高,44.0%使用者在用了一段時候後就沒有繼續使用,32.0%使用者想起來用才會使用。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資料顯示,2015年不使用智慧穿戴裝置的網民多數是認為沒有使用的必要以及認為智慧穿戴裝置價格高昂,分別佔比47.4%和35.7%。另外,使用過智慧穿戴裝置的36.0%使用者認為故障率高是智慧硬體最先需要改進之處。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智慧穿戴裝置使用者粘性低以及以及使用率低的原因是多數網民認為只能穿戴裝置沒有使用的必要,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目前智慧穿戴裝置的實用性不高。另外,智慧穿戴在技術上並未完全成熟,因此,提升自身的硬體實力,增加產品的實用性十分必要。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01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02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03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04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05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06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07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08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09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10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11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12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13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14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15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16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17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18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19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20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21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22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23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24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25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26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27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28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29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30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31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32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33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34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35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36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37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38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39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40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41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42 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研究_00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