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馬拉
查理•赫恩(Charlie Hoehn)是一名市場策略師,他將自己在職業生涯中取得的大部分成就歸功於一件事情:他願意無償工作。他說:“免費工作能幫你敲開新的大門,而這些機會是你在選擇走傳統道路的情況下所難以想象的。”
赫恩是電子書《畢業無懼衰退:如何通過無償勞動找到你心儀的工作》(Recession-Proof Graduate: How To Land the Job You Want by Doing Free Work)的作者。他將無償工作描述成“一種收穫不可思議的經歷、提高你的技能以及直接向能人巧匠學習的方式”。
今年28歲的赫恩在他位於德克薩斯州的家中工作,他向那些職業生涯剛起步的人推薦無償工作這種做法,或者將其作為一種建立新聯絡的戰略手段。他舉了一位朋友的例子,這位朋友是一位活動策劃人,並曾參與iPhone的上市推介,她時不時會放棄自己高達五萬美元的活動策劃費,如果她認為免費工作能夠給她帶來新的工作機會的話。
赫恩和他的朋友絕不是特例。放棄報酬以換取增加“曝光率”的承諾或者虛無縹緲的“人脈”已經成為了某些行業當中的普遍做法,這主要是受新興數字化商業模式、經濟下行以及自由職業者數量增多的影響——這其中既包括以自由職業為唯一職業的人,也包括將自由職業作為職業生涯一部分的人。據英國代表自由職業者的組織Professional Contractors Group委託開展的一項研究估算,在過去兩年中,歐盟地區的自由職業者人數增長了45%,從2011年的略低於620萬增至了2013年的890萬。
無償工作在創意行業中尤為常見,無償工作如今之所以成為常態,其部分原因也是受普遍存在的無償加班現象的影響。與此同時,有一個被稱為“為碰運氣而工作”(working on spec)的相關做法(例如在沒有任何報酬承諾的情況下提交平面設計創意),主要受到了一個事實的推動,即數字技術已使完成某項任務所需的工具變得更加容易獲得,也減少了完成任務所需消耗的時間。
但隨著這些趨勢變得更加根深蒂固,其所激起的反對也變得更加激烈。部落格圈中充滿了實在受夠了的那些人所寫的言辭激烈的長篇批評文章,這些文章在推特(Twitter)上引發了大量討論。一些工作人員將他們的創造才能用在了抨擊無償工作的做法上,例如寫作機智詼諧的宣言,或者製作流程圖以幫助你決定是否接受沒有報酬的工作委託。幽默作家大衛•索恩(David Thorne)一封被廣泛分享的郵件就談到了這場激辯。其他批評者甚至欣然接受了下面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如果你擅長某項事情,絕不要無償去做”,這句話是電影《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當中,蝙蝠俠的死敵小丑(The Joker)所說的。
其中一份宣言出自巴尼•霍斯金斯(Barney Hoskyns)之手,他是一名音樂記者,以及線上音樂新聞檔案Rock’s Backpages的聯合創始人。去年他在網上發表一篇宣言,號召自由作家、設計師和音樂家停止無償勞動,宣言中寫道:“如果你放任自己受到以下神話的引誘,即你付出的無償勞動將能‘讓你的簡歷更加出彩’,那麼試著認清這一點,你不僅損害了比你年長的可替代人選的利益,還損害了你自己的長期前景。”他指出,未來你將無法為你自己的工作收取費用,如果你已經表示其沒有價值。
促使他寫作宣言的導火索是,亞馬遜(Amazon)旗下製作數字化有聲圖書的子公司Audible向Rock’s Backpages的聯合創始人馬克•普林格爾(Mark Pringle)提出——普林格爾還替出版社為作家拍照——希望他能免費提供一張照片,以換取前者對他的認可。
通過發表他的宣言,霍斯金斯希望能引起人們深思。他指出,企業“所依靠的正是人們的多疑想法,即他們能夠找到其他人來無償完成這項工作。直接說‘不’你又有什麼好損失的?”他表示,作家、設計師、攝影師為企業實現更高利潤做了貢獻。“不向他們支付報酬完完全全是錯誤的。”
去年年底,電子音樂家惠特尼(Whitey)所寫的一封電子郵件在網路上廣為流傳,該信是他對一家電視製作公司的回應。信中,這位曾將自己的作品授權給《絕命毒師》(Breaking Bad)、《黑道家族》(The Sopranos)等電視劇集使用的音樂家,直言不諱地抗議這家公司拒絕為他的音樂支付費用的做法。他寫道:“讓我感到無法忍受的是你們空洞的把戲,以及必然出現的臺詞‘不幸的是我們沒有音樂預算’,就好像宇宙的某條固定法則給你們下了一個令人遺憾但卻無法改變的財務判決,阻止你們把為音樂付費納入預算。”他指出,自己每週都會收到“蓬勃發展、資金充足的全球媒體行業”寄來的懇求免費信件。
兩年前,一群部落格作者輸掉了他們向《赫芬頓郵報》網站(Huffington Post)發起的司法挑戰。前者指出,他們作為部落格作者的工作沒有收到酬勞,但卻為《赫芬頓郵報》網站帶來了巨大價值,因此當該網站被美國線上(AOL)斥資3.15億美元收購時,他們應當有權分享這筆交易帶來的部分利潤,但這些部落格作者的起訴最終被駁回,理由是當他們簽約開始撰寫博文時,就已經知道自己不會因此獲得酬勞。
如今流行的這種無償工作——不同於慈善工作或者公益服務——在創意和娛樂行業中有著悠久的歷史。30多年前,大衛•萊特曼(David Letterman)、傑伊•萊諾(Jay Leno)等喜劇演員曾為他們在西好萊塢市(West Hollywood)喜劇商店俱樂部(The Comedy Store)的表演沒有得到報酬而舉行抗議。該俱樂部的老闆米茲•肖爾(Mitzi Shore)將其看成是某種特定形式的工作場所,喜劇演員可以在這裡磨練自己的演技並積累名氣。最終,她做了讓步,同意了萊特曼等人的要求。
雖然在如今這個人們紛紛利用知名度和社交媒體粉絲數量的數字時代,大家思考的方式或許不同了,但電腦科學家以及圖書作者杰倫•拉尼爾(Jaron Lanier)在他所著的《未來由誰掌控》(Who Owns the Future?)中警告稱,今天的創意工作者們可能會成為諺語所說的“礦井中的金絲雀”(注:金絲雀對瓦斯極為敏感,當礦井中瓦斯含量較高時,金絲雀會躁動不安,因而具有預警作用),律師、醫生等其他職業將緊隨其後受到影響。“因此,今日我們對自己文化的所作所為,將成為不遠的將來我們對待整體經濟的做法。”
美國企業家和營銷商塞思•戈丁(Seth Godin)提出了一個觀點:在某些時候,主動提出無償工作意味著你“對於自己所做的工作並沒有足夠的信心,以至於你缺乏要求獲得報酬的自信。”他補充稱,人們不僅僅需要支付房租,他們還需要自己工作的價值得到認可。
羅伯特•萊文(Robert Levine)著有《搭便車:網際網路如何毀掉文化產業以及文化產業應如何回擊》(Free Ride: How the Internet Is Destroying the Culture Business and How the Culture Business Can Fight Back)一書。他指出,被要求無償工作可能會激起不理性、情緒化的反應。他說:“免費是另一種形式的價格,但它能以有趣的方式刺激人們的神經,引發不一定符合常理的行為。”你為什麼要拒絕在一個活動上講話的機會,雖然沒有任何金錢酬勞,而接受另一項只支付微不足道酬金的邀請?
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的經濟學教授泰勒•考恩(Tyler Cowen)反對要求為每一項工作都支付報酬的做法。他說,這種方式可能會“腐蝕心智,如果你陷入了一種認為自己工作僅僅是為了錢的心態。”
赫恩也同意這一觀點。他說:“如果你一開始就將金錢作為你完成工作的唯一目的,那麼你的標準將會下降,你將會更容易接受差勁的工作。”
《黑暗騎士》中小丑的另一句商業格言是:“這並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表達一種意思。”(It’s not about the money, it’s about sending a message.)
延伸閱讀:帶薪實習
近年來,無薪實習與大學畢業生的工作之間的界限已經變得越來越模糊。但向這些處於職場階梯底層的新人支付報酬能使僱主獲益。
美國大學和僱主聯合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 Employers)有關實習的研究顯示,60%的帶薪實習生能獲得一份工作機會,而在無薪實習生中,這一比例只有37%,因為向培訓生支付報酬的僱主更加重視前者所做的工作,並讓他們受到了更多歷練,而不是僅讓他們去做不能展現個人技能的文員雜務。
本•萊昂斯(Ben Lyons)是英國旨在倡導公平工作安排的運動Intern Aware的成員。他表示,向實習生支付報酬具有商業上的合理性:“這能使僱主從一個更加龐大的潛在新人資源池中挑選人才,而不只是從能夠承擔得起無償工作的一小部分人中來選人。”
摘自: 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