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騰訊阿里大打人才爭奪戰

發表於2011-10-10

注:本文轉載自《第一財經週刊》 文|CBN記者 謝靈寧 李娜 楊軒 實習記者 鮑成茸

蹲點挖人、薪水翻番。百度、騰訊和阿里巴巴……中國網際網路的大公司們正在陷入人才大戰。有人搶到金子,有人揀起泡沫。

如果說在現在的網際網路行業,人才有可能也會成為一種泡沫,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比如說吧,電子商務領域的人才現在簡直就是炙手可熱。要挖到這些人,通常有兩種方式:通過獵頭,或者由朋友之間相互介紹。而一旦挖到專案總監級別的人物,付出的代價將是每年為他們支付50萬到60萬元薪水,—是其它行業的兩倍。

有點誇張?是。就這些?不。

現在每當一個公司需要開展新業務、或者對一項業務的現有發展速度不太滿意的時候,組建新團隊最簡單也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挖人。大部分公司—在這裡我們的主角是現在中國網際網路公司中市值排名前三的百度、騰訊和阿里巴巴—都對自己的人才流動守口如瓶,不過我們總是有一些辦法看到端倪。

人,正在成為一家公司中最具有不確定性的“風險投資”。

2010年起,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網在北京成立“研發中心”。據知情者說,這個研發中心更像是“挖角中心”,它把目標直接對準了國內最大的搜尋引擎百度。而中心的主要目的,就是負責引入百度等公司的技術骨幹,進而再設法調至淘寶總部的所在地杭州。

這真是煞費苦心。一位曾參與向淘寶推薦百度技術員工的獵頭透露,如今淘寶對於引進員工的要求越來越高。每一次推薦的20個人中,通過的人通常不會超過5個。引入標準提高了,“內部推薦費”也跟著漲價了。兩年前一筆推薦費的數額在8000元以內,如今已經超過了一萬元。

大部分流入阿里巴巴的百度員工,有多人集中在淘寶和阿里雲這兩家子公司之中,並且多為搜尋和資料庫這樣的領域。雖然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B2C和C2C平臺,但搜尋和資料庫的應用對於淘寶而言仍是有待證明其實力的領域。

搜尋是淘寶的未來之一。2011年6月,淘寶內部分拆成為三家公司:主營C2C平臺的淘寶集市、主營B2C平臺的淘寶商城(微博),以及專注於搜尋技術的一淘網。

搜尋將成為淘寶的一種進攻方式,它瞄準的是那些沒有在淘寶上開店的商家和品牌。通過向外部商家開放購物搜尋,淘寶會獲得不侷限於開店使用者的更廣闊的覆蓋率。當然,前提是它的技術和品牌推廣做得足夠好。

如果注意一下淘寶當中那些出自百度的重要僱員,阿里巴巴的這些意圖也就不難發現。

陽振坤2010年5月進入淘寶,主持設計和開發淘寶網資訊儲存與實時檢索系統。在此之前,他的職位頭銜是百度首席科學家,研究方向則是海量資訊處理和演算法設計。這一年3月,淘寶網剛剛宣佈向商家、企業及消費者開放來自淘寶全網的原始交易資料。按照淘寶當時的統計,截至8月20日,淘寶上近兩萬賣家開始通過淘寶的“資料魔方”工具進行參考決策,在140天的時間總計資料呼叫達到了260萬次。

對這樣的挖角,我們可以理解為“缺什麼補什麼”。這樣的思路很簡單,也很高效。因此,阿里巴巴的對手也在這麼做,並且還是在未來競爭更為激烈的電子商務領域。

“騰訊也一直在淘寶定向挖人。”現任“華強北線上”副總裁的龔文祥說。至少到目前為之,這個前走秀網副總裁、自稱“電商領域深喉”的人所透露的訊息還被認為是準確的。他最新被證實的說法包括1號店(微博)的六名總監級員工離職,以及夢芭莎COO黃郎陽離開了公司。

騰訊對於電子商務的野心顯而易見。最近兩年,這家公司先後投資了包括易迅、好樂買、柯藍鑽石在內的多家B2C購物網站,並且從2010年底開始,重新打造用以吸引品牌和大賣家入駐的QQ商城,對電子商務行業表達出一種從未有過的關注。

身為中國最賺錢的網際網路公司,騰訊在電子商務市場上的履歷卻不那麼光鮮。由於成交率過低,騰訊C2C業務—拍拍的市場份額常年徘徊在10%以內,與騰訊的體量相去甚遠。不過現在這家公司已經意識到,在QQ、網路遊戲和無線增值之外,電子商務可以成為其4億活躍的客戶端使用者新的消費方式。

在這樣的市場上挖人,騰訊瞄準的第一個目標自然是淘寶,並且比其它的公司都大方。在騰訊電商的中高階管理層中,具備淘寶或者其它B2C電商領域經驗的,通常一進入公司就會有高達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期權。但也有一些條件,他們工作必須滿3年,才能從期權變成實際的股權。

對此,淘寶當然不會坐視不理。在中國網際網路行業中,淘寶的平均薪酬待遇並非特別突出,也不會動輒開出兩三倍的薪水。而這家公司所採取的做法有些出人意料。

與騰訊眼下只關注網際網路領域的策略不同,淘寶有意重點在傳統行業中尋找人才,給予的則是“與傳統行業不同的發展空間”。

這家電子商務企業正在吸納越來越多來自服裝、零售和化妝品等行業的人員。在淘寶內部,這些都是帶來巨大流量的商品類目。他們通常以C2C網店客服“店小二”的身份被培養兩到三年,然後成為適合B2C需求的管理層和員工。

“如今淘寶的態勢是,當第一波人攻城掠地拿下之後,需要有第二波人去精耕細作。”顧波說。他不久之前剛從1號店服裝鞋帽線產品運營總監的位置上離職,更早之前,在軟百貨以及服裝行業有12年經驗。現在他的頭銜暫時還是淘寶服飾類目的一名“高階專家”。

他認為過去淘寶是一個追求各個商品類目覆蓋率的平臺,那是一種橫向擴張;而在商城時代,淘寶的計劃變成了縱向的發展,通過搭建零售平臺找到品牌供應商,繼而還需要找到品牌供應商的供應渠道。

淘寶發現了什麼?在淘寶商城出現以前,它一直受困於商品的品質。淘寶C2C集市上,賣家們對於服裝、鞋類的平均退還率通常只有5%;而在1號店等一些B2C商城,李寧、安踏和特步等品牌的退還率高達20%,每進1萬雙鞋,就會有2000雙“次品”被退回。這會無意之中加劇淘寶C2C平臺品質的惡化程度。因為在製造商們的計劃中,這些被退回的產品仍然要被銷售出去,而且很可能就在淘寶上。

這是促使淘寶推出B2C商城的一系列原因之一。B2C正在取代過去的C2C,成為電子商務的主流模式,它可以切實地帶來收入。然而運營B2C卻向那些員工、尤其是中高層的管理者,對產業鏈條的理解提出了要求。這令網際網路出身者們頭疼,卻是傳統行業人才所具備的。

發現這一點的還有京東創始人、CEO劉強東(微博)。按他的統計,京東高管在入職前有92%沒有從事過電商、84%沒有網際網路從業經驗。

“所謂的電子商務人才只是一個傳說。”劉強東說。

事情正在發生。毫無疑問,淘寶現在是中國電子商務人才的高地。它的產品和運營人才,正在不斷流向騰訊和百度這樣的企業,但這家公司卻開始頻繁地關注傳統行業,從中物色新的電商人才,並且在百度等公司中網羅搜尋等方面的技術達人。

在移動網際網路—這個眼下你幾乎已經避無可避的領域,故事同樣在發生。

有這樣一家獵頭公司,它與百度合作了3年,在百度的產品、大客戶銷售這兩個部分人力資源的供應量中名列前茅。這家公司的一位內部員工告訴《第一財經週刊》:百度在移動網際網路方面設定的職位數目正在快速變多。2010年這家獵頭供應給百度的人中,7成是傳統網際網路領域,3成是移動網際網路領域,而今年變成了5:5。

到了2011年9月,百度終於開始推出自己的手機應用平臺“百度·易”,並且宣佈了與戴爾公司合作的定製手機計劃。

百度移動部門招人的來源,首選騰訊、阿里這些大公司的對應部門,這類人是百度最喜歡的,因為“拿過來就能用”,通常獵頭推薦5個,能通過1個,佔整體來源的60%;另一大來源則是專業類的中小公司,比如小米、UCweb、3G門戶,推薦過去的人15個裡大概能通過1個。

這場關乎移動網際網路業務前景的人才爭奪,實際上從2010年起就已經陸續上演了。

樹大招風的騰訊又一次進入人們的視線。2010年底,騰訊被指開出了這樣的條件:如果有人拿著UCweb的Offer直接到騰訊上班,薪資將翻倍;甚至還有訊息稱這家公司對網龍—這家中國最早進入手機遊戲領域的公司之一的員工開出的工資,最高達到了原薪酬的4倍。

騰訊對此給予了迅速回擊。按照這家公司當時的回覆,騰訊的用人制度已經制定了嚴格的標準,絕不會有讓另一家企業錄用的人來報到之類的兒戲。“我只能告訴你,騰訊的確曾經針對UCweb、360這些公司在挖人。”一位2011年初離開360的相關人士對《第一財經週刊》透露。那是在2010年的最後幾個月,“3Q大戰”爆發的前夕。

在這種種交錯中,有人收穫,有人失落。

2011年6月,擁有250萬份使用者資料、專門從事網上職業介紹的美國新興網路公司Top Prospect對外透露了一份資料。在這份資料中,蘋果、谷歌、Facebook和LinkedIn成為了招人最多的僱主,微軟也名列其中。這很容易解釋,因為它們都已經成了其他公司挖角的沃土。

其中損失員工最多的包括雅虎、谷歌和亞馬遜—谷歌招進員工和流失員工的比例達到了2:3。

在中國,百度正在扮演與谷歌相類似的角色。作為中國最大和市場佔有率最高的搜尋引擎,它在搜尋技術和產品方面的人才資源已經被淘寶等公司“重點關照”—現在越來越多的公司注意到了搜尋和資料庫應用的重要性。

除了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雲和淘寶,2011年9月初,騰訊也宣佈了自己的面向應用開發者的雲平臺,形形色色的應用程式和移動App開發者們,可以在這樣的平臺上完成開發,無須添置額外的計算機硬體和伺服器。

儘管在人力資源上,百度也從淘寶和騰訊公司有所斬獲,但一直無法與其在搜尋技術和產品方面重要人員的流失相提並論。

陽振坤是從百度出走的最高階別的專業技術人才。還有一個人—俞軍,則是百度搜尋產品部門最為重大的損失。

俞軍自2001年5月起加入百度,先後擔任百度搜尋引擎產品市場部產品經理、產品總監、首席產品架構師等職務。2006年12月,他出任百度產品副總裁。俞軍被業內認為是百度產品設計的核心,“貼吧之父”的名字一度廣為流傳,百度貼吧、百度知道等成功產品均與他直接相關。但到了2009年6月 30日,他離開百度,直到一年之後的2010年11月,他成為了淘寶搜尋產品的“顧問”,沒有正式加盟淘寶公司。

不過,也沒有哪家公司可以成為完完全全的勝利者。在人才流失的處境方面,淘寶也並不比百度顯得更為樂觀。

最近兩年,從淘寶離職的高管包括前百度COO葉朋、前部落格中國創始人盧亮,他們曾分別在淘寶擔任負責商城運營的副總裁、淘寶無線專案負責人。淘寶的離職高管還包括了阿里巴巴集團(微博)副總裁、淘寶網副總裁路鵬。

當葉朋2010年10月加盟淘寶時,被認為在銷售、市場及商務運營方面具有豐富經驗,可以幫淘寶商城完善商業平臺體系。但不到一年,當淘寶內部分拆為三家公司之後,淘寶商城的管理者變成了淘寶商城總裁張勇以及董事長曾鳴。

儘管有些馬後炮,但如果對此都不稍微總結一些經驗教訓,那些付出的代價也未免顯得太冤枉了。

薪水很多時候都是很重要的因素,而且通常是第一要素。在前面那份Top Prospect做出的統計中,矽谷的工程師們所面臨的兩大誘惑,除了高額股權,就是大額紅利。錢是好東西,沒人可以否認。

不過也很難完全用薪酬因素去衡量所有人才流失的原因。一位騰訊旗下支付平臺財付通的內部員工就聲稱,“支付寶的技術人才並不好挖”,即使開出較高的薪酬和期權的時候也是如此。

在另一位一年前離開公司的支付寶技術骨幹眼中,支付寶比財付通的體制更具有吸引力。因為在騰訊,財付通只是一個部門;而在阿里巴巴,支付寶卻是一家獨立的子公司,更有技術人才發揮的空間和餘地。“做技術的,不能荒廢手藝,環境很重要。”他說。

曾經高調空降淘寶的葉朋,能力一直沒有遭遇質疑。然而,這位空降兵的理念與淘寶更高階別的管理層產生了衝突—如同淘寶商城的第一任COO黃若一樣。按照這家公司慣常的說法,他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更多的人,則是找到了與老東家相比更具空間和活力的地方。與騰訊、百度、阿里巴巴這些大企業相比,如今那些蓬勃興起的中小型創業企業似乎更加求賢若渴。

“在電子商務領域,無論是傳統企業發展電子商務,還是新興的獨立B2C,對高層職位更為看重的是,這個人能不能立刻帶一批人過來。”龔文祥表示。這樣的特點,在那些大公司的離職中層和高管中都並不鮮見。

一位淘寶或者京東商城(微博)的總監到一家正試圖發展電子商務的傳統企業,公開的行情是職位至少上升一級到兩級;此外還有一個更具誘惑力的圖景:眾多中小型電子商務公司,每年的銷售額不過數十萬到數百萬,而傳統企業通常具有一兩百億規模的線下銷售額,其電子商務業務有著衝擊數十億銷售額的可能,這足夠令很多人野心爆棚了。

有與騰訊、百度和阿里巴巴都曾合作的獵頭透露,眼下從這些大型網際網路公司中挖角最多的,實際上是那些中小型科技創業企業。它們拍下兩倍甚至三倍的薪水,為的就是能從大公司中找到“頂樑柱”。小公司們有時候更大方,大公司的總監或者其它中層到了中小創業公司,不僅薪水上漲,還往往立刻就能成為副總裁。

9月初,網易總編輯唐巖(微博)向公司遞交了辭呈,距其4月份上任不過半年時間,他的創業方向是移動網際網路—一款名為“陌陌軟體”的手機交友軟體;幾乎在同樣的時間裡,網易的另一位高管、網易杭州研究中心總監吳雲洋也宣佈離開,他加入網易的時間已經長達10年。作為網易研發力量的核心,他直接參與了網易《大話西遊》、《夢幻西遊》這些至今仍在帶來鉅額營收的網遊產品的研發。

在一封被公開披露的辭職信中,吳雲洋表達了對現階段網易研發文化的一些不滿:做遊戲專案降低需求,複製一個被市場檢驗過的產品,然後將細節精益求精地做好,這樣的道路更為穩妥,不過這已“並非我內心所期待”。

大公司骨幹的離職潮看起來已經不可阻擋。如果你不願意坐而守成,那麼離職創業或者投身更具活力的小公司,就成了唯一的出路。

來看一看谷歌的例子。在拉里·佩奇重新擔任CEO、改制公司制度、削減一系列非核心專案之前,這家科技巨頭正面臨那種典型的大公司病:業務規模擴大、工作效率下降、創新動力不足。一些滿腦子古怪想法的技術人員對此深為苦惱,不是離職創辦自己的小型創業公司,就是跳槽到其他新型的、更具活力的企業。《紐約時報》在2010年年底曾經統計,當時在Facebook所有員工中,至少142名來自谷歌。

這已經足夠具有警示意義。對於中國的網際網路大公司們來說,“人”越來越像一項風險投資:一些人未必是傳說中的千里馬,一些人與新僱主始終存在理念的衝突;還有一些時候,人才的不斷流失,則意味著公司已經到了必須加快創新的時候。

還有更令人頭疼的一點:有時花了錢也未必能辦好事。

2010年上半年,為了發展旗下第三方支付平臺盛付通的業務,盛大線上開始有計劃地從支付寶挖人,針對一些人不惜開出了相比原公司兩倍以上的薪水。不過,這次挖角行動雖然“收穫”頗豐,但很可能會使花出去的錢打了水漂。一位知情者透露,很多人並沒有發揮預想中的作用,由於只是單純的依靠履歷,實際能力的考察被忽略了。

此類情況可能發生在很多公司身上。僅僅在電子商務領域,眼下合適的人才正是這個行業的大/麻煩之一。2008年前後,國內電子商務行業開始有所起色,發展至今的只有淘寶、京東、卓越和噹噹等少數幾家企業。包括維品會、新蛋網、1號店、易訊等眾多B2C網站在內,兩三年來一直在尋找可以在市場推廣上獨當一面的副總裁,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與呈現出爆炸性態勢的需求相比,留給市場培養人才的時間還太短了。一系列頻繁的跳槽開始發生。龔文祥透露說,2010年底,國內電商行業才剛剛經歷了一輪人事波動,而僅僅過了半年,其中的三分之一又有所變化了。

渾水摸魚的故事越來越多。一些人進入公司,3個月便自以為是老員工,工作6個月就敢吹牛說自己資深,工作一年便自認為是專家—這些現象除了意味著浮躁,還意味著泡沫。最近最有名的例子無疑出自高朋。由於一年多來近乎惡性地利用提高薪水大肆挖人,這家團購網站在2011年8月份終於爆發了全國大裁員,而大量被挖來的人員甚至還沒有來得及為公司帶來上規模的營收。

融資泡沫和行業泡沫也如影隨形。一位投資界人士就對《第一財經週刊》表示:最近一年電商領域的投資,絕大部分的實際投資額比那些公開的數字少一半。

就連Facebook也不能避免這種苦惱。這家全球最大和最有影響力的社交網路最近又一次推遲了上市日期,它的估值已經超過700億美元,CEO祖克伯不得不開始警惕公司上市之後員工套現離職的情況出現。在此之前,經過多輪融資之後,多名早期員工都離開了公司。

所以,有時砸錢也不是什麼好事。畢竟,如果那些僅僅只有兩三年工作經驗的中層經理人,動輒就可以拿到上百萬元的年薪—就像現在中國的電子商務行業已經出現的這樣—這個世界就太瘋狂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