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 答疑解惑 · 備庫Seconds_Behind_Master計算

haoge0205發表於2016-04-25

背景

在mysql主備環境下,主備同步過程如下,主庫更新產生binlog, 備庫io執行緒拉取主庫binlog生成relay log。備庫sql執行緒執行relay log從而保持和主庫同步。


理論上主庫有更新時,備庫都存在延遲,且延遲時間為備庫執行時間+網路傳輸時間即t4-t2。

那麼mysql是怎麼來計算備庫延遲的?

先來看show slave status中的一些資訊,io執行緒拉取主庫binlog的位置:

Master_Log_File: mysql-bin.000001 Read_Master_Log_Pos: 107 

sql執行緒執行relay log的位置:

 Relay_Log_File: slave-relay.000003 Relay_Log_Pos: 253 

sql執行緒執行的relay log相對於主庫binlog的位置:

Relay_Master_Log_File: mysql-bin.000001 Exec_Master_Log_Pos: 107 

原始碼實現

Seconds_Behind_Master計算的原始碼實現如下:

if ((mi->get_master_log_pos() == mi->rli->get_group_master_log_pos()) &&
    (!strcmp(mi->get_master_log_name(), mi->rli->get_group_master_log_name())))
{ if (mi->slave_running == MYSQL_SLAVE_RUN_CONNECT)
    protocol->store(0LL); else protocol->store_null();
} else {
  long time_diff= ((long)(time(0) - mi->rli->last_master_timestamp)
                   - mi->clock_diff_with_master);

  protocol->store((longlong)(mi->rli->last_master_timestamp ? max(0L, time_diff) : 0));
} 

大致可以看出是透過時間和位點來計算的,下面詳細分析下。

if裡面條件表示如果io執行緒拉取主庫binlog的位置和sql執行緒執行的relay log相對於主庫binlog的位置相等,那麼認為延遲為0。一般情況下,io執行緒比sql執行緒快。但如果網路狀況特別差,導致sql執行緒需等待io執行緒的情況,那麼這兩個位點可能相等,會導致誤認為延遲為0。

再看else裡:

  • clock_diff_with_master
    io執行緒啟動時會向主庫傳送sql語句“SELECT UNIX_TIMESTAMP()”,獲取主庫當前時間,然而用備庫當前時間減去此時間或者主備時間差值即為clock_diff_with_master。這裡如果有使用者中途修改了主庫系統時間或修改了timestamp變數,那麼計算出備庫延遲時間就是不準確的。

  • last_master_timestamp
    表示主庫執行binlog事件的時間。此時間在並行複製和非並行複製時的計算方法是不同的

非並行複製:
備庫sql執行緒讀取了relay log中的event,event未執行之前就會更新last_master_timestamp,這裡時間的更新是以event為單位。

rli->last_master_timestamp= ev->when.tv_sec + (time_t) ev->exec_time; 

ev->when.tv_sec表示事件的開始時間。exec_time指事件在主庫的執行時間,只有Query_log_event和Load_log_event才會統計exec_time。
另外一種情況是sql執行緒在等待io執行緒獲取binlog時,會將last_master_timestamp設為0,按上面的演算法Seconds_Behind_Master為0,此時任務備庫是沒有延遲的。

並行複製:

並行複製有一個分發佇列gaq,sql執行緒將binlog事務讀取到gaq,然後再分發給worker執行緒執行。並行複製時,binlog事件是併發穿插執行的,gaq中有一個checkpoint點稱為lwm, lwm之前的binlog都已經執行,而lwm之後的binlog有些執行有些沒有執行。
假設worker執行緒數為2,gap有1,2,3,4,5,6,7,8個事務。worker 1已執行的事務為1 4 6, woker 2執行的事務為2 3 ,那麼lwm為4。

並行複製更新gap checkpiont時,會推進lwm點,同時更新last_master_timestamp為lwm所在事務結束的event的時間。因此,並行複製是在事務執行完成後才更新last_master_timestamp,更新是以事務為單位。同時更新gap checkpiont還受slave_checkpoint_period引數的影響。

這導致並行複製下和非並行複製統計延遲存在差距,差距可能為slave_checkpoint_period + 事務在備庫執行的時間。這就是為什麼在並行複製下有時候會有很小的延遲,而改為非並行複製時反而沒有延遲的原因。

另外當sql執行緒等待io執行緒時且gaq佇列為空時,會將last_master_timestamp設為0。同樣此時認為沒有延遲,計算得出seconds_Behind_Master為0。

位點資訊維護

  • io執行緒拉取binlog的位點

    Master_Log_File 讀取到主庫ROTATE_EVENT時會更新(process_io_rotate) Read_Master_Log_Pos:io執行緒每取到一個event都會從event中讀取pos資訊並更新
    mi->set_master_log_pos(mi->get_master_log_pos() + inc_pos); 
  • sql執行緒執行relay log的位置

    Relay_Log_File
      sql執行緒處理ROTATE_EVENT時更新(Rotate_log_event::do_update_pos)
    Relay_Log_Pos:
      非並行複製時,每個語句執行完成更新(stmt_done)
    並行複製時,事務完成時更新(Rotate_log_event::do_update_pos/ Xid_log_event::do_apply_event/stmt_done) 
  • sql執行緒執行的relay log相對於主庫binlog的位置

    Relay_Master_Log_File
      sql執行緒處理ROTATE_EVENT時更新(Rotate_log_event::do_update_pos)
    Exec_Master_Log_Pos 和Relay_Log_Pos同時更新
      非並行複製時,每個語句執行完成更新(stmt_done)
      並行複製時,事務完成時更新(Rotate_log_event::do_update_pos/ Xid_log_event::do_apply_event/stmt_done) 

談到位點更新就有必要說到兩個事件:HEARTBEAT_LOG_EVENT 和 ROTATE_EVENT。

  • HEARTBEAT_LOG_EVENT
    HEARTBEAT_LOG_EVENT我們的瞭解一般作用是,在主庫沒有更新的時候,每隔master_heartbeat_period時間都傳送此事件保持主庫與備庫的連線。而HEARTBEAT_LOG_EVENT另一個作用是,在gtid模式下,主庫有些gtid備庫已經執行同時,這些事件雖然不需要再備庫執行,但讀取和應用binglog的位點還是要推進。因此,這裡將這類event轉化為HEARTBEAT_LOG_EVENT,由HEARTBEAT_LOG_EVENT幫助我們推進位點。

  • ROTATE_EVENT

    主庫binlog切換產生的ROTATE_EVENT,備庫io執行緒收到時會也有切換relay log。此rotate也會記入relay log,sql執行緒執行ROTATE_EVENT只更新位點資訊。備庫io執行緒接受主庫的HEARTBEAT_LOG_EVENT,一般不使用者處理。前面提到,gtid模式下,當HEARTBEAT_LOG_EVENT的位點大於當前記錄的位點時,會構建一個ROTATE_EVENT,從而讓sql執行緒推進位點資訊。

    if (mi->is_auto_position()  && mi->get_master_log_pos() < hb。log_pos
        &&  mi->get_master_log_name() != NULL)
    {
      mi->set_master_log_pos(hb。log_pos);
      write_ignored_events_info_to_relay_log(mi->info_thd, mi); //構建ROTATE_EVENT
      ......
    } 

另外,在replicate_same_server_id為0時,備庫接收到的binlog與主庫severid相同時,備庫會忽略此binlog,但位點仍然需要推進。為了效率,此binlog不需要記入relay log。而是替換為ROTATE_EVENT來推進位點。

延遲現象

初始主備是同步的,且沒有任何更新。假設主備庫執行某個DDL在都需要30s,執行某個大更新事務(例如insert..select * from )需要30s。

不考慮網路延遲。

  • 非並行複製時

    執行DDL:t2時刻主庫執行完,t2時刻備庫執行show slave status,Seconds_Behind_Master值為0。同時t2至t3 Seconds_Behind_Master依次增大至30,然後跌0。

    執行大事務:t2時刻主庫執行完,t2時刻備庫執行show slave status,Seconds_Behind_Master值為30。同時t2至t3 Seconds_Behind_Master依次增大至60,然後跌0。

    以上區別的原因是exec_time只有Query_log_event和Load_log_event才會統計,普通更新沒有統計導致。

  • 並行複製時

    執行DDL:t2時刻主庫執行完,t2至t3備庫執行show slave status,Seconds_Behind_Master值一直為0

    執行大事務:t2時刻主庫執行完,t2至t3備庫執行show slave status,Seconds_Behind_Master值一直為0

    這是因為執行語句之前主備是完全同步的,gaq佇列為空,會將last_master_timestamp設為0。而執行DDL過程中,gap checkpoint一直沒有推進,last_master_timestamp一直未0,直到DDL或大事務完成。
    所以t2至t3時刻Seconds_Behind_Master值一直為0。而t3時刻有一瞬間last_master_timestamp是會重置的,但又因slave_checkpoint_period會推進checkpoint,gaq佇列變為空,會將last_master_timestamp重設為0。
    因此t3時刻可能看到瞬間有延遲(對於DDL是延遲30s,對於大事務時延遲60s)。

    這似乎很不合理,gaq佇列為空,會將last_master_timestamp設為0,這條規則實際可以去掉。

相關bug

, PREVIOUS_GTIDS_LOG_EVENT 事件記錄在每個binlog的開頭,表示先前所有檔案的gtid集合。relay-log本身event記錄是主庫的時間,但relay log開頭的PREVIOUS_GTIDS_LOG_EVENT事件,是在slave端生成的,時間也是以slave為準的。因此不能用此時間計算last_master_timestamp。修復方法是在relay log寫PREVIOUS_GTIDS_LOG_EVENT事件是標記是relay log產生的,在統計last_master_timestamp時,發現是relay產生的事件則忽略統計。

if (is_relay_log)
  prev_gtids_ev。set_relay_log_event();
   ...... if (!(ev->is_artificial_event()||...))
   rli->last_master_timestamp= ev->when。tv_sec + (time_t) ev->exec_time; 

總結

Seconds_Behind_Master的計算並不準確和可靠。並行複製下Seconds_Behind_Master值比非並行複製時偏大。因此當我們判斷備庫是否延遲時,根據Seconds_Behind_Master=0不一定可靠。但是,當我們進行主備切換時,在主庫停寫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根據位點來判斷是否完全同步。

如果(Relay_Master_Log_File, Exec_Master_Log_Pos)和(Relay_Master_Log_File, Read_Master_Log_Pos)位置相等且Seconds_Behind_Master=0,那麼我們可以認為主備是完成同步的,可以進行切換。



轉自: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8939273/viewspace-2088036/,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