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Google glass及各種智慧手錶的出現,可穿戴裝置給消費者帶來新的使用體驗,使得移動網際網路和生活聯絡更為緊密,被各大企業看好的同時也被賦予了科技變革的重任。但可穿戴裝置的春天並未來臨。

就目前市場而言,可穿戴裝置思路主要集中在三個方向:智慧眼鏡等裝置作為智慧手機的替代出現,具有視覺入口和獨立作業系統;作為智慧手機收集工具,通過配套APP實現智慧手機新特性;垂直領域健康相關的穿戴裝置。目前這些裝置,使人們感受到便利性,但更多的只是作為一種基礎硬體裝置存在,或只是對傳統網際網路模式的延續,而要想真正對使用者的感知帶來影響,必須是硬體基礎上的資料互動、雲端互動及應用服務配套解決方案。因此,可穿戴裝置這一趨勢的真正落地應該在於可穿戴裝置資料後面的生態連結和服務建設,形成對網際網路生活的重新定義,才能帶來真正的科技變革。

可穿戴裝置使每個人變成更直接的資料創造者,這些多維度和實時監測資料能更好的進行個體識別和需求分析,但真正的問題在於如何把這所有的資料通過雲處理和雲互動形成資料的生態性。如客廳遊戲中,當需要玩一款運動遊戲時,是否可以通過可穿戴裝置瞭解到目前玩家的運動體徵和生理狀態,開啟玩家喜歡的運動遊戲型別並自動設定相關引數,使遊戲的同時能鍛鍊身體,並在遊戲後對相應的運動特點和遊戲技能進行分析儲存,形成健康管理。就目前而言,可以兼顧遊戲和運動的客廳遊戲已經存在,衡量身體特徵的可穿戴裝置有,分析生理健康狀態的裝置有,雲服務有,但這幾者卻從未有過有效連通。因此,未來,可穿戴裝置在考量硬體終端效能和收集資料的準確性的同時,更多應該是思考如何實現資料的互通,形成各類資料的生態連結,才是推動可穿戴裝置發展的關鍵。

任何一種科技的興起在於帶來新的服務模式,從而對人們的生活模式產生改變。可穿戴裝置作為一種硬體,驅動其不斷髮展的也必然是服務的改變。但就目前而言,可穿戴裝置獨有的服務模式並不明朗,且構成其服務模式的基礎服務支撐系統還有待完善。如,目前很多的可穿戴裝置,吸引人的方式在於可以測量人們的各項特徵,如運動量、飲食量、睡眠量等,但這些僅僅是提供給使用者資料而言,進一步的後續服務乏力。比如對於減肥使用者來講,監測多吃或少吃一點食物,之後便缺乏支撐服務來推動;再比如監測健康和生理特點的智慧手環,監測之後這個資料怎樣能真正帶來醫療上的服務,有待開發。而這種服務的開發和傳統網際網路不同在於,需要更廣泛層次的服務支援系統,如如何和醫療系統對接,和社會服務體制對接,因此,基於多後設資料的服務對接和問題呈現後的實時方案解決,是可穿戴裝置在發展硬體效能之外的另一個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