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4)》由中國銀行業協會聯合普華永道推出,邀請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巴曙鬆副所長主持實施。報告從銀行家視角反映中國銀行業的發展動向,今年是第六年釋出。
提出這一調查專案,旨在瞭解在世界經濟增速放緩以及中國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背景下,中國銀行業轉型和發展的機遇、挑戰和前景;反映中國銀行家對市場發展和監管體系的意見和建議;以促進海內外金融界、金融機構與監管當局、金融機構與公眾之間的相互溝通了解;展現中國銀行家的智慧和思考;共同推動中國銀行業的改革發展。
調查採取“點面結合”的方式:一方面以全國各級銀行類金融機構的高管為調查物件,通過對調查問卷返回資料的處理,從“面”上形成對銀行業發展狀況的基本判斷,併為整個調查提供資料支撐;另一方面,選擇有代表性的金融機構,由專案組成員通過“點對點”訪談直接聽取銀行業高管的呼聲。
本年度共收集了來自63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的1181份調查樣本,完成了針對6個專題共計7位銀行高管的訪談工作,包括銀行組織架構調整、大型銀行國際化、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網際網路金融、民營銀行及城商行上市後再起步等專題,歷時近9個月完成。
報告共涵蓋十二個部分,包括巨集觀環境、發展戰略、業務發展、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公司治理與人力資源管理、資訊化建設、企業社會責任、監管評價、銀行家群體、發展前瞻和同行評議等方面,並針對網際網路金融、民營銀行、銀行資產管理業務、銀行組織架構調整和銀行業國際化等進行專題調查。
報告要點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關注巨集觀經濟變化,適應利率市場化推進節奏
2014年,中國經濟進入了經濟增速趨向潛在增長水平、物價漲幅趨於適度、新增就業趨於穩定、經濟結構趨於優化的“新常態”。七成銀行家認為未來三年中國GDP增長率將低於7.5%,而經濟增長的動力將主要依賴於內需消費和技術創新。
2014年也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銀行家認為對中國未來3-5年的巨集觀經濟增長影響最大的是金融體制改革和財稅體制改革。而在金融體制改革中,最受銀行家關注的是利率市場化的穩步推進,在諸多因素中,銀行家普遍認為金融基礎設施的缺失是制約利率市場化推進的掣肘之處,要順利推進利率市場化,當務之急是做好基準利率體系、利率傳導機制等金融基礎設施的建立和完善。2014年,房地產市場進入調整期,這在本次銀行家調查中也得以體現。在對未來一年房地產市場走勢的判斷上,超過3/4的銀行家預期房地產市場價格和銷量不再上升。總體來看,銀行家對2014年巨集觀經濟政策效果的評價依然較高,有80.7%的銀行家認為二季度實行的定向寬鬆的貨幣政策對支援實體經濟增長有一定積極作用。
二、調整內部組織架構,穩步推進國際化戰略
2014年,多家主要商業銀行都對自身組織架構進行了調整,並將其作為促進銀行轉型發展的一項戰略舉措。調查顯示,52.9%的銀行家表示其所在銀行正在進行組織架構改革工作,28.9%的銀行家所在銀行已完成組織架構改革,兩者合計超過80%。組織架構改革最主要的方向是明確劃分前中後臺,最主要的目標是經營管理效率的提升。而組織架構改革的難點主要在於新舊管理架構的銜接不暢和部門、層級之間的利益分配。超過八成的銀行家對改革效果持肯定態度,但其中65.2%的銀行家認為結果與預定目標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組織架構改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非朝夕之功。
2014年,面對新一輪經濟全球化,我國經濟金融全球化戰略也在相應調整,在貨幣政策、外匯管理和國際金融等方面表達新訴求。未來相當長時間裡,我國將處在人民幣國際化、利率市場化和民族金融崛起的關鍵期,需要國家金融決策機構、金融監管機構和商業銀行等各類金融機構的參與建設,實現國家經濟金融全球化戰略的利益最大化。近六成銀行家認為應穩步推進中國銀行業的國際化戰略,其主要出發點是跟隨客戶走出去,向國際市場學習並擴大盈利來源。中國銀行業國際化佈局的主要方式首選自主新設機構,其次是與海外機構聯營。未來2-3年,半數左右銀行家仍將港澳臺地區作為國際化佈局的首選區域,逾八成銀行家選擇通過支付結算業務推動國際化發展。
三、調整業務發展結構,積極發展供應鏈金融
2014年,中國銀行業延續了2013年的業務發展思路,多數調查結果與2013年相同。在銀行信貸重點支援的行業中,農林牧漁業依然位列首位,房地產也仍是最受限制的行業。小微企業貸款連續三年居於公司金融發展重點首位,供應鏈融資受到廣泛重視,半數銀行家將其作為發展重點。個人金融業務中,個人消費貸款受到多數銀行家的重視,財富管理則排在第二位,而私人銀行業務的受重視程度略有下降。這表明進入2014年後,銀行家對個人金融業務重點的看法發生了一定轉變。
2014年,供應鏈金融受到了中國銀行業的廣泛重視。目前中國主要商業銀行都已推出了供應鏈金融專項服務方案或產品,供應鏈金融正成為商業銀行客戶和業務競爭的一塊新領地,超過七成的銀行家表示將積極推進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發展。目前供應鏈金融的業務範圍主要集中在製造業,產品主要有融資類和結算類兩種。在推進新業務發展的同時,銀行家認為關注核心企業的綜合實力和保證貿易背景的真實性是防範供應鏈金融風險的重點所在。
四、加強同業業務監管,擴大銀行資產管理業務
2014年,同業業務繼續受到銀行家的重視。票據貼現業務在公司金融發展重點中的排位從2013年的第11位大幅躍升至2014年的第4位,超過七成的銀行家對同業業務的發展持積極態度。同業業務的發展重點仍然以傳統的票據業務和同業拆借為主,但在此基礎上衍生出的創新形式的同業業務,比如“委託定向投資”、“收益互換類業務”等,也開始受到不少銀行家的關注。同時,同業業務的快速發展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也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關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等機構連續發文對同業業務進行了規範和治理。
在利率市場化大背景下,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經過多年的迅猛發展,已成為各行發展的重點業務和利潤增長點之一。逾八成銀行家認為資產管理業務的戰略定位是推動業務轉型與利潤增長的重點。近七成的銀行家認為未來應當重點發展理財產品投資管理業務,而理財產品的資金投向主要是境內拆放、回購、同業存放等貨幣市場和境內公司與企業債券等資產。
五、強化內部風險管理,從容應對市場變化挑戰
從2014年上市銀行的半年報來看,銀行信貸資產質量下行趨勢明顯,不良貸款額及不良貸款率出現雙升,而且逾期率增速明顯快於不良率,兩者差距的擴大,揭示未來銀行信貸資產質量令人擔憂。從行業角度來看,房地產市場調整和淘汰過剩產能帶來的風險最受銀行家關注,分別有73.7%和65.8%的銀行家認為在2014年及未來三年“兩高一資”和房地產行業最可能出現不良率偏高的情況。從商業銀行內部風險管理角度來看,超八成銀行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加強合規性教育、保持高壓態勢成為防範基層機構案件的主要措施。2014年,銀行家對中國銀行業公司治理水平總體評價較高,但較2013年仍有所下降。銀行家認為公司治理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獨立董事和外部監事制度有效性不高以及三會一層的完善程度不足兩個方面,最需要改善和解決的問題是強化商業銀行戰略規劃和資本管理以及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
六、客觀評價監管體系,整體把脈銀行家群體
2014年,銀行家普遍認為監管指標本身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較高,對中國銀行業的適用性也較強,但在監管的彈性和靈活性方面仍有進一步改進空間。就個別指標而言,銀行家評價最高的是“資本充足率”,評價最低的是“存貸比”。經歷過2013年的兩次“錢荒”後,監管機構釋出了《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試行)》。銀行家對這一辦法中列示的流動性覆蓋率和流動性比例等指標認同度最高。多數銀行家建議通過“完善市場流動性風險預警及應急處理機制”來完善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監管。《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的實施進入第二年,監管層也出臺了多項配套措施。對此,銀行家普遍認為“可以多渠道緩解銀行目前面臨的資本壓力”,同時可以較有效地“引導銀行進行業務結構調整,實現輕資本經營轉型”,顯示出銀行家對資本管理新途徑、新措施的肯定。
對銀行家群體能力素質的評分顯示,中國銀行家擁有良好的社會關係和協調能力,但國際視野不夠寬闊和創新能力較弱。在工作滿意度調查中,中國銀行家對工作成就感、工作環境和社會地位三個方面最為滿意。生活滿意度方面,銀行家對家庭婚姻、社會交往和幸福感評價較高。49.4%的銀行家認為在中國“銀行管理者正在逐漸向職業化方向轉變,在部分銀行已實現了職業化管理”。缺乏有效的銀行家激勵約束機制是銀行家成長過程中的最大阻礙,38.4%的銀行家認為股權激勵能夠起到最為有效的激勵作用。此外,良好的企業文化是吸引銀行家選擇到其他銀行發展的最主要因素。
七、民間資本獲准進入銀行業,受到了銀行家的普遍關注。
銀行家普遍認為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有著積極意義,49.4%的銀行家認為這一舉措有利於引導民間資金支援實體經濟發展。同時,相當一部分銀行家也認為民營銀行在引導民間借貸規範化發展,緩解小微企業、三農等信貸薄弱領域融資難問題,以及激發銀行業活力、降低金融體系風險等方面有積極作用。
民營銀行設立之後,銀行家認為最可能受到衝擊的銀行型別是城市商業銀行(74.9%),最可能受到衝擊的銀行業務是小微信貸(75.4%)。對於民營銀行適合採取的經營方式,72.1%的銀行家認為民營銀行可在特定區域設立機構,通過深挖客戶價值實現自身發展,67.3%的銀行家認為可採取以吸收小額存款、發放小額貸款為主要業務的小存小貸模式。同時,銀行家還對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可能帶來的風險釋出了自己的看法。73.2%的銀行家認為民營銀行最大的風險在於公司治理不健全帶來的關聯交易和道德風險,69.6%的銀行家認為民營銀行實力和經驗不足可能帶來經營管理風險。
對於民營銀行的監管,84.6%的銀行家認為監管機構可以對民營銀行股東的行為形成最有效的監督和約束。但在具體的監管模式上,銀行家的分歧較大。57.7%的銀行家傾向於與現有銀行統一監管,42.3%的銀行家更為認同差別監管。
《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目前已經成為會員單位及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品牌研究成果報告。未來,報告將對中國銀行家進行更加深入的跟蹤調查,讓銀行家藉助這個平臺反映其對中國銀行業改革發展、監督管理及相關政策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讓社會各界人士通過面向中國銀行家的調查報告持續瞭解中國銀行業的發展動向,共同推動中國銀行業的改革發展。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