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科技界“四大天王”紛紛釋出今年第一季度財報。我們從中摘取一些關鍵的資料進行分析、對比,或許會讓你對這四家公司的運營狀況有一個更為直觀的認識。

營收:蘋果微軟結構多元化

國外科技巨頭財報PK:谷歌淨利潤短期難超微軟

 

2014年第一季度,四家公司營收對比圖(單位:億美元)

從圖中可以看出,蘋果的領先優勢十分巨大,微軟+亞馬遜的營收總和,依舊不及蘋果,而谷歌作為科技領域市值僅次於蘋果的第二大公司,營收不及微軟、亞馬遜。

從業務角度看,蘋果、微軟的營收結構較為多元化。

蘋果營收主要來自以下幾個部分:

國外科技巨頭財報PK:谷歌淨利潤短期難超微軟

 

蘋果各業務營收比例(騰訊科技配圖)

從圖中可以看出,雖然iPhone佔據了蘋果營收的主要來源,但來自iPad、Mac等產品的營收也佔有一定比例,即蘋果並不完全依賴於iPhone。

微軟同樣如此:

國外科技巨頭財報PK:谷歌淨利潤短期難超微軟

 

微軟各業務營收比例(騰訊科技配圖)

相比之下,谷歌和亞馬遜的收入來源則較為單一:

谷歌第一季度來自網際網路(主要為廣告)的營收為157.2億美元,總營收佔比為93%。Android雖然是移動領域第一大作業系統,但卻由於免費開源,谷歌從中並不能賺到授權費用,更多也只是依靠移動廣告。

亞馬遜第一季度來自電子產品和其它日用商品的銷售額為130.17億美元,總營收佔比為69%,來自媒體產品的銷售額為54.67億美元,佔比27.75%,其他業務則只擁有5%左右的份額。

淨利潤:谷歌短期難超微軟

國外科技巨頭財報PK:谷歌淨利潤短期難超微軟

 

2014年第一季度,四家公司淨利潤對比圖(單位:億美元)

從淨利潤可以看出,蘋果依舊是最賺錢的公司。此前有資料顯示,蘋果壟斷了智慧手機行業50%以上的利潤,iPad地位雖然不斷下降,但依然牢牢把握住了30%以上的市場份額,堪稱恐怖。

與營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亞馬遜的淨利潤僅僅為1億美元,不到蘋果的1%,利潤率僅為0.6%。亞馬遜CEO貝索斯通過持續巨資的投入,進入了很多新的領域,雖然現在是微利甚至虧損,但他能使投資人相信買亞馬遜的股票能夠在未來獲得好收成。

此外,亞馬遜重視使用者體驗,通過投入巨資構建起超越競爭對手的使用者體驗,而這樣的使用者體驗卻只收很低的價格,這種反常讓投資人堅信亞馬遜未來會提價以獲得收益。

因此,亞馬遜成就這樣一個怪異的現象:亞馬遜不斷投入,始終徘徊微盈利或虧損之間,但投資人一直憧憬著亞馬遜的未來,相信亞馬遜會進入新的領域,開拓新的機會獲得收益,哪怕亞馬遜的財報資料很難看,但其股價依舊連連上漲。

需要重新審視的是微軟和谷歌兩家企業:

國外科技巨頭財報PK:谷歌淨利潤短期難超微軟

 

微軟、谷歌近七個季度淨利潤走勢圖(騰訊科技配圖)

從兩家近七個季度的淨利潤來看,雙方淨利潤走勢規律頗為相似,並且有著不小的差距。近幾年,有關“微軟末日帝國”的說法日囂塵上,而谷歌則憑藉在新興領域的發力以及大肆收購,深受投資者青睞,因此市值也一舉超越老牌巨頭微軟。但從雙方業績來看,谷歌的盈利水平距離微軟還有較大差距,如果按照目前的情況發展下去,單從業績上看,谷歌實現對微軟的超越,尚需一段時間。

人均創造價值:109個亞馬遜員工=1個蘋果員工

計算方法:公司淨利潤/公司員工總數

蘋果:淨利潤102.23億美元,員工總數7.61萬人,人均創造13.43萬美元

谷歌:淨利潤34.5億美元,員工總數5.39萬人,人均創造美元6.4萬美元

微軟:淨利潤56.6億美元,員工總數9.4萬人,人均創造美元6.02萬美元

亞馬遜:淨利潤1.08億美元,員工總數8.84萬人,人均創造美元1221美元

從資料來看,蘋果員工每個人創造的價值最高,109個亞馬遜員工才相當於1個蘋果員工創造的財富。這或許會給企業提出一個思考:如何最大限度激發員工的潛能,從而產生更多的價值?

自:騰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