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一個記憶體約10G、名為“女大學生裸條”的照片和視訊壓縮包在網上風傳,這些女性通過網路借貸平臺借錢時,被借貸方要求留下裸照和視訊作為依據。根據澎湃新聞統計,裸貸者中年齡處於大學時段的女性佔比過半,其中28人學校資訊被洩露,師範學校和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成為“重災區”,多數人的借款金額在2000元到6000元之間。

此外,從流出的QQ聊天截圖來看,放貸者鼓勵“裸貸”女性自瀆來獲取貸款,以及以“肉償”方式來還清欠款。對此,我們需要關注什麼?本期“京報調查”(新京報與清研智庫聯合推出)就此展開調查。

1481450247-2920-f16ebc8c7f1ec28

旁邊評論

別隻顧著指責女生

近日,“裸貸”事件再次引發輿論譁然。之所以引發如此大的關注,除了人數之眾外,放貸者鼓勵以“肉償”方式來還清欠款,這顯然已涉嫌觸犯刑法。

但需引發深思的是,據本次調查,超六成調查者認為這些女大學生不值得同情。“裸條”事件的出現,毫無疑問,這些女生要為自己作為一個成年人的行為負一定責任。

但這意味著她們活該被譴責嗎?這些女大學生本身就是弱勢群體,尚未進入社會,就已被動地揹負了沉重的枷鎖,付出了人格尊嚴、身體乃至生命的代價。她們本身也是受害者,如果單單指責她們,放棄對加害者的追究,實在是有失偏頗。

借貸平臺稽核不嚴、監管責任不明、網際網路金融消費市場立法缺失加之女大學生的不當消費觀等多重因素,結出了“裸貸”這個惡果。只有借貸平臺、金融監管機構、相關立法機構及其校園管理者等多方聯動,類似的悲劇才有可能不再發生。

自 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