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資料探勘技術的發展,海量資料的採集和分析成為可能,再加之政府部門資訊披露的範圍和頻度不斷擴大和增加,資料遂成為今天媒體不可或缺的重要資訊來源。能不能用好這些資料資源,成為各媒體較量的又一戰場。

    近年來,資料新聞異軍突起,不僅在作為新媒體代表的網路及移動網際網路上處處可見其蹤影,即使在電視和紙媒等傳統媒體上也有頗多應用的範例。資料新聞的流行,既為受眾提供了精準新聞,也成為開啟“悅讀”時代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資料新聞的挖掘及其視覺化處理,對推動媒體進一步探索新形勢下的改革路徑大有裨益。

    紐帶:連線傳統媒體與新媒體

    資料新聞,是指在新聞實踐中引入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通過對資料進行分析過濾來創作新聞的方式,又稱資料驅動新聞。上世紀90年代,計算機輔助新聞出現在西方新聞界,新聞2.0、資料庫新聞等概念也紛紛出爐。2002年,美國梅耶在《精確新聞》和《新精確新聞》中,最早提出了資料新聞的概念。在2010年維基解密事件中,英國《衛報》等媒體把資料新聞產品推向了新的高度,也在全球新聞界掀起了資料新聞的高潮。

    新聞報導的是事實,而資料經常是最重要的事實,在相當比例的新聞作品中,資料就是新聞本身,使用資料是記者對讀者突出強調新聞真實性的手段,有時甚至是刻意的。資料的本質是真實、客觀,與新聞有著天然同質的屬性。所以,新聞作品從來都把資料當作重要支撐,權威的資料可以增強新聞的公信力和精準度。

    過去,由於資料採集和資料處理條件的限制,以及資料資料不易獲得等原因,資料只能起到對新聞補充說明的作用,還經常因為數字的枯燥陳列而成為新聞的敗筆。隨著計算機技術和資料探勘技術的發展,海量資料的採集和分析成為可能,再加之政府部門資訊披露的範圍和頻度不斷擴大和增加,資料遂成為今天媒體不可或缺的重要資訊來源。能不能用好這些資料資源,成為各媒體較量的又一戰場。來自資料的革命性變化,最終成就了資料新聞的繁榮。

    在全媒體時代,資料新聞可以成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連線的紐帶。對資料的理解,我們一般是指狹義的數字本身,但在西方媒體的應用中,它有時等同於數字化,係指電子化的所有資訊資源,比如,網際網路上的文章、資料、圖片、視訊以及各種評論等。這樣,西方國家談及的資料新聞有時比我們所說的內涵和外延要大。

    因為與資訊科技的關係密切,資料新聞往往成為打通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通道,藉此實現最大程度的資訊共享。比如,通過傳統媒體新聞渠道獲取的資料資料,在傳統紙媒上總會受到篇幅和容量的限制,靜態的數字照搬也難免有枯燥之嫌,而藉助新媒體不僅可以不計容量地充分展現,而且網路媒體互動性強的特點還可使資料新聞更加生動親切、通俗易懂。同樣,來自網路新媒體的數字化資源,也可豐富傳統紙媒的內容。

    優勢:更利於深度新聞表達

    資料新聞的作用就在於從資料中發現故事,將某些資料與其他資料相結合,尋找出對公眾、對社會有意義、有價值的新聞。資料探勘是一種專門技術,經常採用統計、線上分析處理、情報檢索、機器學習、專家系統和模式識別等技術手段。通過資料探勘手段的介入,媒體可以獲得更加全面、客觀、直觀,並且有深度的新聞表達。

    美國新聞學家麥爾文·曼切爾曾說過:“訊息來源是記者生命的血液。”線索是新聞製作的起點,也是新聞競爭中的一個重要回合,“拼線索”其實就是拼新聞源。尋找新聞線索,媒體多采用記者跑口跑會、開設新聞熱線、建立通聯隊伍等辦法。近年來,很多媒體從挖掘數字資源中獲得新聞報導的切入點。例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前不久舉辦的例行新聞釋出會上,公開披露了近期社會保險的執行資料。大多數媒體在報導時只是簡單羅列了幾個重要資料,但也有媒體記者認真比對分析公開資料後,發現“醫保基金結餘較多”,並以此為線索,經補充採訪後寫出了有自己媒體觀點的新聞。

    挖掘資料背後的新聞故事。研究資料,是由表及裡的過程,往往可以觸及不為人知的真相,而這些真相就構成了新聞故事的本源。比如,美國的超市通過分析顧客結賬單發現,購買微波爐的顧客一般也會買餐具,於是他們在擺放物品時就將微波爐和餐具擺放在一起,取得了很好的銷售業績。這是多麼吸引眼球的經營故事。

    挖掘資料背後的新聞觀點。在新聞日趨同質化的今天,媒體的差異化往往體現在對相同新聞事件的不同解讀上,提煉觀點、展現觀點、傳播觀點成為媒體競爭的又一領域。在浩繁的資料背後,有新聞的真相,也有可提煉成論題的新聞觀點。比如,對養老金缺口問題一直眾說紛紜,《中國社會保障》雜誌通過對全國養老保險執行資料的分析,得出養老金當期沒有缺口的結論,起到了定紛止爭、有效引導輿論的作用。

    作用:提高“悅讀”指數

    對非專業讀者而言,資料本身是單調的、枯燥的,不“悅讀”的;而當資料成為新聞的要素,就必須考慮它的可讀性,再好的新聞不可讀也行之不遠。讓資料轉化成可讀、可“悅讀”且具有新聞特質的表現形式,即是資料新聞的視覺化處理。總結各媒體在資料視覺化上的應用實踐,大致有以下幾種型別:

    統計圖表。這是資料應用最傳統的表現形式,一般採用折線圖、資料表格等方式,讓資料展現得脈絡清晰。

    時間線。以時間為線索,展現相關資訊,使人一目瞭然,一圖勝過千言。比如,《中國社會保障》雜誌2014年第6期上對“雙軌制”由來的展現,即以時間線的方式,從1949年到2014年追蹤了制度的變遷。

    資訊圖。資訊圖表或資訊圖形是指資訊、資料、知識等的視覺化表達,它利用人腦對於圖形的接受能力從而更高效、直觀、清晰地傳遞資訊,是對資訊傳遞的優化。這是媒體資料新聞目前採用最多的方式,它可以用圖片、漫畫等形式包裝資料資訊,使之更加親切;也可以圖解的方式表現一個事物的流程或構成,變大量的文字說明為直觀的圖形表達;還可以表現新聞事件,用圖示的方法提要新聞事件的關鍵資訊點,變讀文為讀圖。

    資料地圖。應用地圖來分析和展示與位置相關的資料,將資料和地圖結合起來,表現一個新聞點在不同地區的分佈。比如,報導全國的養老保險參保狀況,就可將參保人數、基金積累、待遇水平等資料資訊分省標記在地圖上。資料地圖在新媒體上有更廣泛的應用,網路上的地圖可以是動態的,它可以連結更多、更實時的資訊。比如,英國《衛報》在報導一場戰爭時,其網站上就有實時更新的戰地地圖,讀者點選某一地,這裡的傷亡人數等資訊都可出現,新聞的互動性大大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