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正在改變音樂產業;不僅聽眾發現與消費音樂的方式發生了改變,而且企業為了應對行業內競爭也在用新科技武裝自身。流媒體服務商在促進了音樂推薦演算法發展的數字技術中看到了前景,同時,當下的內容提供商也受到數字技術誘人增長的驅使,得意的對外界宣佈他們最近在與行業領先的軟體服務商合作,而他們的伺服器中的社交資料正以TB級的規模持續增加。
音樂發現的未來,甚至藝人發展的未來,將極大地依賴數字化的發展。
發現音樂:組裝“音樂大腦”
Algorithm演算法是mixtape出現後在發現新音樂的發展過程中最有影響力的一次進步。在不計其數的通過數字運算建立播放列表並且推薦符合聽眾口味的服務中,大家熟知的Spotify, iTunes, Last.fm, Pandora, Amazon和YouTube也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主動的聽眾能夠藉助這項服務發現與自己喜好相似的音樂人並且更深入的發掘他們喜歡的流派,被動的聽眾則只需要單擊一下滑鼠就能聽到無盡播放的音樂列表。隨著流媒體行業的競爭日漸激烈,魯棒推薦(譯者注:魯棒推薦,Robust Recommendation 是當前較為高效的一種推薦演算法)也就變成了不可或缺的日常品。
Echo Nest是麻省理工大學的一家創業公司,早在2005年成立之初就已經成了頂尖的音樂資料供應商。在政府公共補助與風投基金的共同扶持下,公司的電腦科學家結合網際網路建立了音樂節拍、音調、音色特徵和其他聽覺印記的陣列。2014年2月,Echo Nest宣稱他們的資料庫中已有將近1.2萬億的歌曲資料節點,組成了一個最全面綜合的“音樂大腦”。
Echo Nest成立之初主要為上百家公司、應用商及網站提供參考資料,他們向新企業或已有的開發商提供相關情報來積累有價值的音樂類經驗。通過幾輪融資,公司成功的籌集到了總共2560萬美金的資金。此外,在3月初,瑞典流媒體平臺Spotify以1億至1.25億之間的價格買下了“The Nest”,掌握其大部分股權。
Echo Nest過去站在一箇中立的立場,“音樂大腦”也是作為一個音樂智慧的中央資料庫得到各方支援併成長起來的。 Spotify的介入不可否認的會影響Echo Nest原本的地位,因為這涉及到了音樂資料的API 問題。雖然很多Echo Nest的客戶還沒有公開表態,但是流媒體服務商Rdio已經對外宣佈已經與該公司終止合作,以後將會與另一個獨立的資料供應商Rovi更密切的合作。包括Musikki和 OpenAura在內的不少種子公司都緊盯著這片空檔,伺機行動。Musikki的CEO以及創辦者之一——Joao Afonso明確的表示Spotify的競爭者們不用太久就能找到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法的。
目前,掌握著最頂尖音樂資料庫並且又剛剛拿到了了2億美金信用額度的Spotify即將首次公開募股。在美國發行後的3年,上市成了它最重要的里程碑。
資料與內容生產:創作型計算
在流媒體網站上用於發現音樂的演算法可以被用到找出被埋沒的金曲嗎?可以像Spotify找到最能夠激勵運動員的音樂那樣利用相同的方法在音樂人的早期階段就識別出他們的潛力嗎?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音樂從業人員的腦海中。
在SXSW上,一個名叫Watson的超級電腦利用歸納推理實現了“創作型計算”。它將食譜、口味以及食物間的反應整合到資料庫中,依據這些資訊製作出了好吃到哭的菜餚。與之相似地,根據現有的集合了音樂流派、樂器、旋律、社會反應和地點等資訊的音樂百科資料庫,我們可以推測,下一個舉世聞名的成果有可能是一個獨具一格的協同過濾的專案。
易幟:300 Entertainment轉向Twitter
Def Jam廠牌和華納音樂的前任總經理Lyor Cohen在法國戛納的2014年國際音樂博覽會(MIDEM)上的演講中宣佈他的新東家300 Entertainment將與社交媒體Twitter進行合作。通過這項協議300 Entertainment將對Twitter的資料進行分析並向軟體工具的成果提供報告,發現可以優化A&R過程的流行趨勢。
音樂人和Twitter在很早前就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2013年4月這種聯絡衍生出了Twitter #Music這一獨立的音樂發現應用,這一服務帶著強烈的目的性但落得了一個差強人意的結果(幾乎沒多少使用者)。在這次合作中,Twitter意圖在#Music曾經的短板處大展拳腳。Twitter音樂部門的主管Bob “Moz” Moczydlowsky希望能利用專注於音樂資料的一套方案來建立一套先進的A&R策略和定向的營銷工具,用以指導藝人投資或市場營銷活動,以此來建立一個“音樂商業中人人都能獲利的服務”。
Twitter如今爭取到了一次在音樂產業中挽回的機會,300 Entertainment也在為之尋找一個更理想的資料組。Cohen認為:
真正有價值的資訊淹沒在了網際網路繁雜的垃圾資訊中(twitter失利那件事)。所以,如果當代的科技能夠幫你過濾掉那些雜音而不是讓你試圖明白他們,這樣豈不是棒極了嗎?
他認為,那些與眾不同的個人一旦開始關注那些最有影響力的音樂使用者,他們的個人色彩也就在YouTube和 Facebook這樣的大眾民主的觀看和點贊中熄滅了。如果整個行業都把事情一概而論忽略個體差異的話,音樂也會在發展過程中因為風格的猶豫不定而急剎車。
不甘落後:華納音樂攜手Shazam
在探索新出路的的過程中,Lyor Cohen並非孤身一人。300和Twitter這方的合作訊息還未唱罷,那邊廂,華納音樂和熱門的音樂識別發現應用程式Shazam的合作新聞就新鮮出爐了。華納的Rob Wiesenthal說:
通過與Shazam這樣一個等同於為全球聽眾發現音樂的品牌合作,我們打造了一個十分有意義的主題:第一個眾包、大資料唱片廠牌。
Shazam在有限的時間內處理了超過1萬首的音樂。這一龐大的資料庫被用作華納可靠的A&R團隊的工具,將來它將在發掘有潛力的音樂人這件事上起到重大的支撐作用。基本上沒有聽眾會去搜尋那些榜單金曲,對那些音樂愛好者來說,當他們聽到一段好聽卻不知道名字的音樂的時候,就可以利用這個應用,找到這首歌。華納對這一領域十分看好。
“在這一行業中充斥著太多資訊以至於有很多都是我們聞所未聞的,Shazam則走在行業的最前頭。”Winesenthal說道。當Shazam的8800萬使用者掃描他們喜歡的音樂時,一個音樂的地圖也漸漸被描繪出來,這不僅能夠識別出哪些音樂的地位在上升,也能得知這些歌播放於何時何地。
和Twitter一樣,Shazam也堅持通過他在音樂產業中的關係獲利。這款應用旨在通過軟體直接完善音樂人推廣來提高使用者體驗,不像Bruno Mars在超級碗上的演出或是Wiz Khalifa推出的“We Dem Boyz“那樣的間接宣傳。Shazam的CEO Rich Riley對於這款應用的設想是“這是一個能讓你用來尋搜歌詞、看視訊、關注音樂人的應用”。
展望未來:不缺技術,缺人才
Echo Nest的CEO Jim Lucchese對當下的音樂行業進行了如下的總結陳述:
我們能夠獲得越來越多的資料,這點十分振奮人心,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當前我們極度缺乏能夠有效整合利用這些資料的人才。
在十年或是更久之後,在我們浪費了大量機會之後,經理們最後一定會對那些可能會發掘下一個世界級藝人的資料科學家敞開大門。
但是資料真的能像它的支持者打算的那樣成為一個極具競爭力的優勢嗎?社交媒體能夠形成一個產業,但推文跟音樂掃描真的能代替傳統的A&R星探嗎?300 Entertainment和華納受到久經考驗的音樂思維引導,對原有的機制進行改良。同時,計算機創意的先鋒實驗也在為未來的實驗打下基礎。
摩爾定律認為,計算機效率以指數方式成長。15年前,iPod還不能播放視訊,視訊部落格也還不叫播客,手提電腦還是一個嘗試性的技術。當然,電腦程式設計不可能徹底推翻我們瞭解並一直熱愛的音樂產業。例如Lyor Cohen就認為,產業大佬們依然會是新藝人進入行業的把關人,他利用資料將其和產業結合來更好的發掘培養藝人。但是音樂資料公司仍在試水新的可能,或許某天大家都會紛紛啟航,因為投資者們正投入大筆資金以支援他們看好的計算機創意產業。
摘自: hux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