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JCAI 50年獲獎學者盤點,那些人工智慧領域的閃耀明星!

AMiner學術頭條發表於2019-08-20

自1969年IJCAI首次在美國華盛頓召開以來,距今已過去了整整50年。作為人工智慧領域最為重要、最為頂級的學術會議之一,它不僅是全球各國人工智慧頂級學者的思想交流盛會,還彙集了全球最前沿最新的人工智慧研究成果。

經歷50年的漫漫歷程,IJCAI依舊生生不息,不僅為來自世界各地的AI研究者提供了思想碰撞和交流的平臺,同時很好地推動了AI各交叉子領域之間的學術交流,從而推動了整個AI的快速發展。

除了每年優秀論文的徵集釋出,為了獎勵在人工智慧取得傑出成果的學者、科學家,IJCAI特別設立了“卓越研究獎”、“計算機與思想獎”、“約翰麥卡錫獎”、“唐納德·沃克傑出服務獎”四大獎項。

50年來,這些獲獎學者有的早已溘然長逝,有的仍然在AI領域勤耕不輟,有的桃李滿天下,有的亦成為學術新星……獲得這些榮譽的學者可以說是人工智慧領域中最為傑出的科學家群體,正是他們,推動著AI的每一次突破創新,而他們應該被我們銘記。

上週,IJCAI 2019在澳門圓滿閉幕,我們整理了IJCAI50年的獲獎學者,共同來回顧一下他們的傑出成就與璀璨人生。 

72

據不完全統計,50年來共有72位獲獎者。從國籍來看,有50位來自美國,8位來自英國,4位來自加拿大,以色列3人,德國3人,日本1人,瑞典1人,義大利1人,西班牙1人。可以看出,美國作為人工智慧的發源地,其在AI領域可謂獨佔鰲頭,不論是AI人才還是AI成果都遠遠走在前列。

8

在72位獲獎者中,有8位女性學者,佔比約11%。他們分別是獲得卓越研究獎的Barbara Grosz(2015年);獲得計算機與思想獎有5位女性學者,他們是Martha Pollack(1991年)、Sarit Kraus(1995年)、Daphne Koller(2001年)、Kristen Grauma(2013年)、Devi Parikh(2017年),其中Sarit Kraus、Daphne Koller兩位都是來自以色列的傑出學者;獲得唐納德·沃克傑出服務獎的是Luigia CarlucciAiello(2009年)與Francesca Rossi(2019年)。

IJCAI 50年獲獎學者盤點,那些人工智慧領域的閃耀明星!

Barbara Grosz是2015年卓越研究獎的獲得者,以表彰她在自然語言處理和多智慧體協作理論和應用方面的開創性研究。同時,她還獲得了ACL 2017 終身成就獎。在她的整個職業生涯中,Barbara Grosz 一直致力於讓人機互動變得更像人與人之間的互動。Grosz 的主要研究方向為對話(Dialogue)——團隊合作的基本特徵,並帶來了兩次重大的人工智慧領域革新。她做出的第一次重大貢獻是建立了首個話語計算模型(Computational model of Discourse),促使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誕生,極大地影響了智慧語言處理技術;她的另一大貢獻是建立了多智慧體系統(Mmulti-agent Systems),她和她的團隊重新定義了多智慧體系統是怎樣實現協作的。憑藉此成就,她再次站在了這一領域的前沿。
IJCAI 50年獲獎學者盤點,那些人工智慧領域的閃耀明星!

1995年獲得計算機與思想獎的Sarit Kraus,目前是巴伊蘭大學的電腦科學教授,她對人工智慧許多子領域做出了非常有影響力的貢獻,尤其是對多智慧體系統(包括人和機器人)、人機互動和非單調推理。她的一項重要貢獻是戰略談判。她最早將博弈論與人工智慧結合起來,此外,她還開始了與人談判的自動代理的新研究,並確定這些代理必須透過與人類的實驗進行評估。她還獲得過ACM SIGART研究獎、EMET獎,並且兩次獲得IFAAMAS影響力論文獎。

IJCAI 50年獲獎學者盤點,那些人工智慧領域的閃耀明星!

2001年計算機與思想獎的獲得者DaphneKoller,曾被福布斯評為“AI傑出女性”。在擔任史丹佛大學電腦科學教授的18年間,她不僅在頂尖學術刊物上發表過200多篇論文,還因為學術突破和出色的教育獲獎無數。她還參與創辦了全球最大的線上教育平臺Coursera。Koller的跨學科成就中最令她自豪的是讓學生們自己做出了不起的貢獻,包括數百萬透過Coursera參與人工智慧、機器學習資料科學課程的學員。

IJCAI 50年獲獎學者盤點,那些人工智慧領域的閃耀明星!

Facebook 人工智慧研究院(FAIR)首席科學家 Devi Parikh 是 2017 年 IJCAI 計算機和思想獎獲得者,這一獎項被譽為國際人工智慧領域的“菲爾茲獎”,並位列福布斯 2017 年“20位傑出女性推進A.I.研究”榜單。她主要從事計算機視覺模式識別研究,具體研究領域包括計算機視覺、語言與視覺、通識推理、人工智慧、人機合作、語境推理以及模式識別。2008 年到現在,Devi Parikh 先後在計算機視覺三大頂級會議(ICCV、CVPR、ECCV)發表多篇論文。她所主持開發的視覺問題回答資料集(Visual Question Anwering) 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並在 CVPR2016 上組織了 VQA 挑戰賽和 VQA 研討會,極大地推動了機器智慧理解圖片這一問題的解決。

IJCAI 50年獲獎學者盤點,那些人工智慧領域的閃耀明星!

2019年的唐納德·沃克傑出服務獎頒發給了帕多瓦大學電腦科學教授Francesca Rossi,她是IBM AI倫理全球領導者和IBM TJ Watson研究中心的傑出科學家。Rossi教授因其豐富的經驗以及她在職業生涯中為人工智慧領域提供的廣泛服務而受到表彰。她的研究興趣包括約束推理、偏好、多智慧體系統、計算社會選擇和人工智慧。  

11

獲得這些殊榮的學者有11位已告別於世。作為人工智慧領域的先驅,他們的研究成果和貢獻可以說啟發了無數的人工智慧研究者。

他們分別是獲得過卓越研究獎獲得者John McCarthy、Allen Newell、Marvin Minsky、Raymond Reiter、Herbert Simon、Aravind Joshi、Donald Michie與Nils Nilsson;1979計算機與思想獎獲得者David Marr,1979年與1983年唐納德·沃克傑出服務獎獲得者BernardMeltzer、Arthur Samuel。

其中有赫赫有名的Herbert Simon、Allen Newell以及達特茅斯會議的發起人John McCarthy和Marvin Minsky,他們被公認為是人工智慧的奠基人,共同被稱為“人工智慧之父”。光是翻看每個人的履歷,就足以說明他們熠熠生輝的人生。

IJCAI 50年獲獎學者盤點,那些人工智慧領域的閃耀明星!

John McCarthy(1927年9月4日-2011年10月24日),電腦科學家與認知科學家,人工智慧之父,也是Lisp語言發明者,他與Marvin Minsky在1958 年共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人工智慧實驗室——MIT人工智慧實驗室。
IJCAI 50年獲獎學者盤點,那些人工智慧領域的閃耀明星!

Allen Newell(1927年3月19日-1992年7月19日),是電腦科學和認知資訊學領域的傑出科學家,資訊處理語言(IPL)發明者之一。他於1957年與Herbert A. Simon開發出通用問題求解器(the GeneralProblem Solver)。他還在1971年獲得 AFIPS “Harry GoodeMemorial ”獎;1989獲得IJCAI卓越研究獎;1992年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和富蘭克林研究院 Louis E Levy 獎章等。同時他還是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以及美國人工智慧學會AAAI的發起人之一,該會議的獎項之一ACM -AAAI Allen Newell Award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另一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獎項則是卡內基梅隆大學電腦科學院的卓越研究獎( Award for Research Excellence)。

IJCAI 50年獲獎學者盤點,那些人工智慧領域的閃耀明星!

Marvin Minsky(1927年8月9日-2016年1月24日),人工智慧框架理論的創立者,虛擬現實最早倡導者。他曾是美國工程院和美國科學院院士,並獲得多項獎項,其中的重要獎項包括:1969年獲得圖靈獎;1990年獲得日本國際獎;1991年IJCAI卓越研究獎;2001年獲得富蘭克林獎章等。

IJCAI 50年獲獎學者盤點,那些人工智慧領域的閃耀明星!

Herbert Simon(1916年6月15日-2001年2月9日),1975年圖靈獎獲得者,197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決策理論倡導者。他把心理學、電腦科學和決策理論結合起來,開創了人工智慧研究之先河。他既是電腦科學家,又是心理學家,研究領域涉及認知心理學、電腦科學、公共行政、經濟學、管理學和科學哲學等多個方向,並在不同領域都達到了學術巔峰:1958 年獲得了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心理學領域的最高獎心理學傑出貢獻獎;1978 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1986年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1993年獲得APA心理學終身成就獎以及1995年獲得IJCAI卓越研究獎。

IJCAI 50年獲獎學者盤點,那些人工智慧領域的閃耀明星!

Raymond Reiter(1939 年 6 月 12 日—2002 年 9 月 16 日),加拿大計算科學家,非單調推理(non-monotonicreasoning)的聯合創始人,研究成果包括預設邏輯(defaultlogic)、基於模型的診斷(model-baseddiagnosis)、封閉世界推理(closed worldreasoning)以及真值維護系統(truthmaintenance system)等。他是 ACM、AAAI 以及加拿大皇家協會的 Fellow,曾於 1993 年獲得 IJCAI 卓越研究獎。

IJCAI 50年獲獎學者盤點,那些人工智慧領域的閃耀明星!

Aravind Joshi(1929 年 8 月 5 日—2017 年 12 月 31 日),自然語言處理與計算語言學領域泰斗,ACL 終身成就獎得主,樹-鄰接文法(TAG)的定義者。Aravind Krishna Joshi 擔任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幾十載,培養出來 Kathleen McKeown,David Chiang,以及梁煌(Liang Huang)等一大批領域內的知名弟子;同時他還曾擔任 IEEE Fellow、AAAI 創始 Fellow、ACM Fellow,並於 1999 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此外,他獲得的榮譽還包括:1987 年 AAAI最佳論文獎、1997 年 IJCAI 卓越研究獎、2002 年 ACL終身成就獎、2003 年David Rumelhart 獎以及 2005 年本傑明·富蘭克林計算機與認知科學獎。
IJCAI 50年獲獎學者盤點,那些人工智慧領域的閃耀明星!

Donald Michie(1923 年 11 月 11 日 – 2007 年 7 月 7 日),英國人工智慧研究者,阿蘭圖靈機構(AlanTuring Institute)創始人,愛丁堡皇家學會 Fellow,英國計算機學會 Fellow,美國國家科學院榮譽院士。1960年,他開發出首個可用於連棋遊戲(Tic Tac Toe)的機器教育型零和交叉引擎(MENACE,Machine Educable NoughtsAnd Crosses Engine),並致力於自然語言系統和智力理論等方向的研究,曾獲得 2001 年 IJCAI卓越研究獎等。

David Marr(1945年1月19日-1980年11月17日),早年就讀於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獲得數學碩士、神經生理學博士學位,同時還受過神經解剖學、心理學、生物化學等方面的嚴格訓練。1974年訪問美國,並應M.Minsky教授之請,留在麻省理工學院開展知覺和記憶方面的研究工作。1977年提出了不同於“積木世界”分析方法的計算機視覺(computationalvision)理論——也就是著名的Marr視覺理論,從而使視覺研究的面貌為之一新。他的理論由他建立的一個以博士研究生為主體的研究小組繼承、豐富和發展,並由其學生歸納總結為一本計算機視覺領域著作:Vision: A computation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human representationand processing of visual information 。

7

在獲得IJCAI獎項的學者中,還有7點陣圖靈獎得主。

在電腦科學的眾多領域,尤其是在讓計算機模擬人類大腦認知能力的人工智慧領域,Marvin Minsky,無疑都是一個閃耀著明星般光環的著名研究人員。由於他的研究引領了人工智慧、認知心理學、神經網路圖靈機理論和迴歸函式這些領域的理論與實踐的發展潮流,並在圖象處理領域、符號計算、知識表示、計算語義學、機器感知和符號連線學習領域作出了許多貢獻,1969年明斯基被授予“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圖靈獎,這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人工智慧學者。

1971年,JohnMcCarthy因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傑出貢獻而獲得計算機界的最高獎項圖靈獎。

1975年,Allen Newell與Herbert Simon 因對人工智慧的傑出貢獻共同獲得圖靈獎。Herbert Simon 與 Allen Newell是人工智慧符號主義(認知學派)的代表人物,也是認知心理學的先驅。兩人在人工智慧中做出的最基本的貢獻則在於他們提出了“物理符號系統假說”PSSH(Physical SymbolSystem Hypothesis),成為人工智慧中影響最大的符號主義學派的創始人和代表人物,而這一學說則鼓勵著人們對人工智慧進行偉大的探索。

IJCAI 50年獲獎學者盤點,那些人工智慧領域的閃耀明星!

Raj Reddy,1994年的圖靈獎獲得者。Raj Reddy是一位印度裔美籍電腦科學家,也是人工智慧領域早期開拓者之一。他在人工智慧、語音理解、影像識別、機器人等領域有超過50年的研究經驗,他先後在史丹佛大學和卡內基梅隆大學任教40餘年,培養出了李開復、洪小文沈向洋等一眾電腦科學和人工智慧領域的領軍人物。

IJCAI 50年獲獎學者盤點,那些人工智慧領域的閃耀明星!

Judea Pearl,美國電腦科學家和哲學家,以倡導人工智慧的機率方法和貝葉斯網路的發展而聞名,被稱為貝葉斯網路之父。他因透過發展機率和因果推理微積分對人工智慧做出的重大貢獻,獲得2011年度圖靈獎。

2018年圖靈獎獲得者,他們是深度學習領域三位大神YoshuaBengio、Geoffrey Hinton和Yann LeCun,其中GeoffreyHinton還是2005年卓越研究獎的獲得者。

IJCAI 50年獲獎學者盤點,那些人工智慧領域的閃耀明星!

Geoffrey Hinton,加拿大認知心理學家和電腦科學家,愛丁堡大學人工智慧博士,目前是多倫多大學特聘教授,以人工神經網路而出名,被稱為“神經網路之父”、“深度學習鼻祖”、人工智慧領域教父 、谷歌大腦團隊神級人物、美國人工智慧協會AAAI院士。2012年,Hinton獲得加拿大基廉獎(Killam Prizes,有“加拿大諾貝爾獎”之稱的國家最高科學獎)。2013年,Hinton加入谷歌AI團隊,將神經網路帶入應用一線、把他的成名作Back Propagation(反向傳播)演算法應用到神經網路深度學習。“深度學習”從邊緣課題變成谷歌等網際網路巨頭核心技術,從而使得業界掀起一輪又一輪爭奪AI核心技術制高點的熱潮。

19

自1885年設立的卓越研究獎,承載著 IJCAI的最高榮譽,被視為人工智慧領域的終身成就獎,至今已有19位學者榮獲此殊榮。該獎項主要表揚人工智慧領域最傑出的學者、科學家,其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開展的具有高質量且持續性的實質性研究成果。

他們是:John McCarthy (1985),Allen Newell (1989),Marvin Minsky (1991),Raymond Reiter (1993),Herbert Simon (1995),Aravind Joshi (1997),Judea Pearl (1999),Donald Michie (2001),Nils Nilsson (2003),Geoffrey Hinton (2005),Alan Bundy (2007),Victor Lesser (2009),Robert AnthonyKowalski (2011),Hector Levesque (2013),Barbara Grosz (2015),Michael I. Jordan (2016),Andrew Barto (2017),Jitrenda Malik (2018),Yoav Shoham (2019)。

30

計算機與思想獎的建立源於 Edward Feigenbaum 和 Julian Feldman編輯的 《Computers and Thought 》一書,旨在獎勵人工智慧領域傑出的年輕科學家(35 歲以下),被譽為國際人工智慧領域的“菲爾茲獎” ,該獎項於1971年設立。它目前得到了IJCAI基金的支援。第一位獲得該殊榮的是JitendraMalik,直至2019年,共有30位學者榮獲該獎項。

此榮譽的過去獲得者是:Terry Winograd (1971),Patrick Winston (1973),Chuck Rieger (1975),Douglas Lenat (1977),David Marr (1979),Gerald Sussman (1981),Tom Mitchell (1983), Hector Levesque (1985),Johan de Kleer (1987) ,Henry Kautz (1989),Rodney Brooks (1991),Martha Pollack (1991),Hiroaki Kitano (1993),Sarit Kraus (1995),Stuart Russell (1995),Leslie Kaelbling (1997),Nicholas Jennings (1999),Daphne Koller (2001),Tuomas Sandholm (2003),Peter Stone (2007),Carlos Guestrin (2009),Andrew Ng (2009),Vincent Conitzer (2011),Malte Helmert (2011),Kristen Grauman (2013),Ariel Procaccia (2015),Percy Liang (2016),Devi Parikh (2017),Stefano Ermon (2018),Guy Van den Broeck (2019)。

5

約翰·麥卡錫獎設立於2015年,它以約翰·麥卡錫(1927-2011)命名,他被公認為人工智慧領域的創始人之一。該獎項旨在表彰在 AI 領域發表過卓越研究成果並處於職業生涯中期的研究人員,通常是在他們獲得博士學位後的15至25年之間。至今共有5位學者獲此殊榮。

他們分別是Bart Selman (2015),Moshe Tennenholtz (2016),Dan Roth (2017),Milind Tambe (2018),Pedro Domingos (2019)。

18

唐納德·沃克傑出服務獎由IJCAI董事會於1979年設立,以表彰AI資深科學家在其職業生涯中對AI領域的貢獻和服務。直至今年,共有18位學者獲此殊榮。

他們分別是:Bernard Meltzer (1979)、Arthur Samuel (1983)、Donald Walker (1989)、Woodrow Bledsoe(1991)、Daniel G. Bobrow (1993)、Wolfgang Bibel (1999)、Barbara Grosz (2001)、Raj Reddy (2005)、Ronald J. Brachman (2007)、Luigia Carlucci Aiello (2009)、Raymond C. Perrault (2011)、Wolfgang Wahlster (2013)、Anthony G. Cohn (2015)、Erik Sandewall (2016)、Ramon Lopez de Mantaras (2017)、Craig Knoblock (2018)、Francesca Rossi (201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