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33

“貴”不是阻礙智慧裝置普及的主要原因。

智慧智慧裝置在最近一兩年逐漸流行,你總能看到有人帶著運動手環等裝置。雖然可穿戴市場看起來有一些起色,但離達到普及還有很長的距離。為什麼會普及困難?

市場分析公司 IDATE 的 Roland Montagne 本週在 GMIC 大會上分享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高昂的價格是影響智慧裝置普及的主要因素。他表示,與普通裝置 (基本功能相似) 相比,智慧裝置使用到更多的用材、軟體研發,成本的確在增加,但產品價格卻貴得有些離譜。他還表示 80% 的消費者都不是智慧裝置的狂熱愛好者,所以過高的價格是不被人們所接受的。

Roland Montagne 同時認為,可穿戴裝置的價格正在下降。首先,聯網通過 WiFi,而非運營商流量。其次,可穿戴裝置上使用的技術越來越成熟,這也能夠帶來成本的降低。例如,2012 年 2 月,Nike+Fuelband 手環問世,售價 149 美元 (約合 900 元)。2013 年 5 月,Fitbit 推出 Flex 手環,售價 100 美元 (約合 600 元)。2014 年 7 月,小米手環的價格定在了 79 元。

025fb66fef7f

價格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產品的銷售。在 2013 的第四季度,Fitbit Flex 手環的市場份額為 58%,高於貴了 50 美元的 Nike+Fuelband 手環的 14%。而市場研究公司 Statista 預測今年的可穿戴手環出貨量為 1700 萬臺 (約合每個月 140 萬臺),根據小米官方資料,僅僅 3 月份小米手環就出貨了 100 萬臺,且華米科技 CEO 表示增長的趨勢還將繼續。

但銷量增加就意味著小米手環能夠成功留在使用者手腕上麼?現在看還不一定。

被小米入股、估值飆升的華米可以選擇以 79 元的超低價進入市場,加上小米本身的品牌效應快速吸引到數百萬使用者,但購買半年後還有多少人會繼續戴著它才是衡量小米手環是否成功的重要考量。

低價顯然能幫助產品大量賣出去,比如 Android 平板電腦的銷量早就遠遠超過 iPad,但買回去之後的使用量就是另一回事:

c95957d53cf1

根據 IDC 的資料,iPad 的使用量是 Android 平板的 3.5 – 5 倍,這似乎與價格並無聯絡。

可穿戴在這方面面臨著同樣的挑戰。或者說,更大的挑戰,畢竟它的使用場景並不像平板那麼明晰。

自 好奇心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