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東軟集團宣佈與阿里雲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東軟旗下SaCa、UniEAP系列家族產品將支援基於阿里雲平臺的部署與運維。這意味著阿里雲一舉擊敗IBM、甲骨文等國外廠商,成功拿下國內最大的IT解決方案與服務提供商,或將在國內IT領域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

根據協議,雙方將在全球範圍內就政府與公共事業、企業、IT運營等領域,展開產品與技術、解決方案與服務、市場聯合營銷與擴充等全方位的交流與合作。阿里雲將成為東軟面向雲業務領域的重點合作伙伴,東軟將把原來基於傳統IT基礎設施的行業解決方案遷移到阿里雲平臺上,利用阿里雲高彈性、高安全、低成本等優勢為客戶提供更加靈活、安全、自主可控的資訊化系統,並利用阿里雲大資料處理能力支援客戶業務創新。同時,東軟旗下SaCa、UniEAP系列家族產品將支援基於阿里雲平臺的部署與運維,成為阿里雲重點推薦的雲應用支撐服務。

傳統IT架構的解決方案,核心系統幾乎都要依賴”IOE” (IBM的小型機,Oracle

的資料庫,EMC儲存裝置)的標配,每年要為這些裝置支付高額的購買與維護費用。中國經濟資訊化的底層架構,也一直掌握在國外廠商的手裡。但隨著網際網路大資料時代的來臨,使用者數量和交換資料呈爆發性增長,這讓絕大部分企業對計算資源的需求難以通過”IOE”來滿足。

阿里巴巴CTO(技術長)王堅說:“網際網路經濟對計算能力的依賴,就像傳統工業對電的依賴一樣。而云計算能為網際網路經濟提供源源不斷的電力。”

在”去IOE”的道路上,阿里雲是最初的倡導者也是最早實踐成功的企業。2011年7月28日,阿里雲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飛天”雲端計算平臺開始對外提供公共服務;2013年5月17日,阿里集團最後一臺IBM小機下線;“雙十一”,阿里雲輕鬆支援單日350億的鉅額交易量,驗證了雲端計算能夠接受極限峰值的技術挑戰。阿里巴巴的成功經驗表明,原來依賴IBM、Oracle和EMC的系統是可以構建在廉價PC上的,這為大多數企業基於雲端計算搭建IT系統掃清了障礙。

網際網路時代,資料就是一切。但資訊化建設的投入”黑洞”也讓不少企業望而卻步。舉個簡單的例子,傳統IT解決方案,企業購買的是套裝軟體與伺服器等硬體,升級困難,還需要有自己的技術團隊進行維護;而當這些軟體都部署在雲端,計算資源也可以通過雲端隨時擴容獲取的時候,企業只需按需付費,隨用隨買即可。

阿里雲技術人員介紹:“好比以前是找人幫自己家買發電機,僱人部署發電系統才能發電,現在有人幫你布好線,裝個開關和電錶,就有電了,而且用多少付多少錢。差不多同樣的服務功能,模式的不同可能讓企業節省3-5倍的投入。”

此次中國軟體航母企業的“陣營突變”,預示著東軟為代表的眾多IT解決方案提供商,正在逐步掙脫對國外廠商軟、硬體產品的依賴,擁抱雲端計算。而在阿里雲看來,通過東軟這樣大的IT解決方案服務商,可以快速地下沉到各領域的大中小企業之中。

東軟集團目前在中國擁有6個軟體研發基地,在40多個城市設有營銷與服務網路;在美國、日本、歐洲、中東設有子公司;覆蓋電信、能源、金融、政府(社會保障、財政、稅務、公共安全、國土資源、海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工商、智慧財產權等)、製造業以及商貿流通業、醫療衛生、教育、交通等眾多領域;為超過四億人提供社會保險服務與支援系統。

王堅認為,對傳統企業而言,”去IOE”是在做一個選擇——是否信任雲端計算是一種公共服務,就像企業選擇國家電網供電一樣。“顯然,這一次,東軟選擇了信任雲端計算,這必將帶動更多的企業應用雲端計算,而未來的結果和產生的影響,我們也將拭目以待。”

在美國,雲端計算替代傳統IT架構已然是一種趨勢。2013年7月,亞馬遜擊敗IBM,贏得了CIA(美國中央情報局)6億美元的合同。此前,IBM數十年來一直在全球企業IT領域佔據主導地位。

在全球雲端計算服務領域,阿里雲是國內唯一一家可以和亞馬遜、google相提並論的公司。阿里雲執行著幾十萬家客戶的電商網站、ERP、遊戲、移動App等各類應用和資料。其自主智慧財產權的 “飛天”大規模分散式計算系統,是國內首個單叢集規模達到5000臺伺服器的通用計算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