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年終總結氾濫一樣,年初的時候總是少不了預測。不久前,美國科技部落格網站ReadWriteWeb總編輯Richard Mac Manus預測,亞馬遜今年將推出以媒體為中心的社交網路,使用者可以在該網路上基於自己的閱讀、音樂和瀏覽開展社交。
這樣的預測合情合理。隨著本月Facebook提交IPO申請,社交網路的熱度已經達到一個頂點。來自Shop.org、comScore和Social Shopping Labs在2011年4月份對1787名成年網購使用者的調查結果顯示,大約40%的網路購物使用者藉助社交媒體,來評估產品或尋找購物。去年年底,社交購物服務Quorus創始人之一Logan Bowers跳槽到亞馬遜。
隨著網路對生活的滲透,現在越來越多的個人資料被網際網路公司所掌握,其中以下三類公司是掌握個人資料最多的:Facebook掌握了個人社交圈,Google則掌握了個人搜尋記錄,亞馬遜則掌握了個人購物記錄。
基於社交的重要性,Google已經推出了與Facebook競爭的社交服務Google+ ,看起來亞馬遜推出自己的社交服務也勢在必行了。但購物網站做社交服務恐怕不是一個好主意,亞馬遜即使努力也很難做出一個成功的社交服務。
社交價值 社交網路已經開始對品牌形成深刻的影響,消費者可以更加準確地判斷品牌和產品。這會極大影響到營銷環節,所以Google才要做Google+,因為社交網路很可能會顛覆其基於搜尋的廣告模式。但對亞馬遜這樣的網站來說,以上也許沒有太大的影響—消費者作出判斷後,亞馬遜也許始終都是最適合的購買地:因為亞馬遜提供最低價和方便快捷的配送服務。
社交本質 人們因為社會關係聚在一起,這是Facebook和Google+,人們因為某種愛好和特別的需求聚在一起,這是LinkedIn和MySpace。但很少人會因為購物聚在一起,除非是傳說中的購物狂,但這不會成為一個大規模的群體。所以亞馬遜並不擁有很好的社交基礎。
投資回報 據說推薦系統上線後,亞馬遜至少提高了30%的利潤,這一系統是利用技術對自身掌握的購物資料分析的結果,風險可控,投資回報很高。但社交卻不同,技術無法解決社交問題,而且需要與亞馬遜之前完全不同的運營能力。而且社交與購物如何結合是個仍待探索的事情。去年,視訊遊戲零售商GameStop等多家公司關閉了Facebook上的網店。
當然,社交網路對消費者的影響是巨大的,比如相對於傳統的廣告,消費者會更加相信社交網路中朋友和家人的建議。但這並不意味著亞馬遜要去做一個社交服務—在網際網路的早期,搜尋引擎給電子商務網站帶來了絕大多數的流量,亞馬遜甚至也收購了搜尋引擎公司。與Google競爭無望後,亞馬遜放棄了做通用搜尋,但這並沒有讓亞馬遜的電子商務業務衰落。就商業模式而言,亞馬遜和Facebook並沒有本質的衝突。
也許亞馬遜更正確的策略是與社交網路合作,利用社交網路提高顧客的消費,這與自己做一個社交服務是完全不同的角度。 亞馬遜目前主要利用消費記錄來預測使用者的消費行為,但這僅是一個相對初級的消費行為分析,如果能通過對社交網路進行深度的資料探勘,亞馬遜將有能力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個性化和準確的消費推薦,這也能夠大大提升使用者的購買。
不過,換一種思路,無論是Google還是Facebook,它們差不多殊途同歸,這個歸就是使用者的行為資料,而這一點上,亞馬遜同樣也會通過購物得到大量的資料—與賣廣告相比,它的資料可能更有價值。
作為一家成功的公司,亞馬遜的創始人貝索斯以遠見知名。貝索斯稱自己從來不做三年期規劃,而是喜歡五至七年的工作規劃。遠見需要一個公司明確自己要做的事情,認清未來數年的趨勢,這並不是追趕熱門,而是要懂得取捨。有舍才有得,商業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