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python 實現各種排序演算法

pythontab發表於2014-11-14

總結了一下常見集中排序的演算法

 

歸併排序

歸併排序也稱合併排序,是分治法的典型應用。分治思想是將每個問題分解成個個小問題,將每個小問題解決,然後合併。

具體的歸併排序就是,將一組無序數按n/2遞迴分解成只有一個元素的子項,一個元素就是已經排好序的了。然後將這些有序的子元素進行合併。

合併的過程就是 對 兩個已經排好序的子序列,先選取兩個子序列中最小的元素進行比較,選取兩個元素中最小的那個子序列並將其從子序列中

去掉新增到最終的結果集中,直到兩個子序列歸併完成。

程式碼如下:

穩定,時間複雜度 O(nlog n)

 

插入排序

程式碼如下:

穩定,時間複雜度 O(n^2)

交換兩個元素的值python中你可以這麼寫:a, b = b, a,其實這是因為賦值符號的左右兩邊都是元組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在python中,元組其實是由逗號“,”來界定的,而不是括號)。

 

選擇排序

選擇排序(Selection sort)是一種簡單直觀的排序演算法。它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大)元素,存放到

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後,再從剩餘未排序元素中繼續尋找最小(大)元素,然後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以此類推,直到所

有元素均排序完畢。

不穩定,時間複雜度 O(n^2)

 

希爾排序

希爾排序,也稱遞減增量排序演算法,希爾排序是非穩定排序演算法。該方法又稱縮小增量排序,因DL.Shell於1959年提出而得名。

先取一個小於n的整數d1作為第一個增量,把檔案的全部記錄分成d1個組。所有距離為d1的倍數的記錄放在同一個組中。先在各組內進行排序;

然後,取第二個增量d2

不穩定,時間複雜度 平均時間 O(nlogn) 最差時間O(n^s)1

堆排序 ( Heap Sort )

“堆”的定義:在起始索引為 0 的“堆”中:

節點 i 的右子節點在位置 2 * i + 24) 節點 i 的父節點在位置 floor( (i – 1) / 2 )   : 注 floor 表示“取整”操作

堆的特性:

 每個節點的鍵值一定總是大於(或小於)它的父節點

“最大堆”:

“堆”的根節點儲存的是鍵值最大的節點。即“堆”中每個節點的鍵值都總是大於它的子節點。

上移,下移 :

當某節點的鍵值大於它的父節點時,這時我們就要進行“上移”操作,即我們把該節點移動到它的父節點的位置,而讓它的父節點到它的位置上,然後我們繼續判斷該節點,直到該節點不再大於它的父節點為止才停止“上移”。

現在我們再來了解一下“下移”操作。當我們把某節點的鍵值改小了之後,我們就要對其進行“下移”操作。

方法:

我們首先建立一個最大堆(時間複雜度O(n)),然後每次我們只需要把根節點與最後一個位置的節點交換,然後把最後一個位置排除之外,然後把交換後根節點的堆進行調整(時間複雜度 O(lgn) ),即對根節點進行“下移”操作即可。 堆排序的總的時間複雜度為O(nlgn).

程式碼如下:

不穩定,時間複雜度 O(nlog n)

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演算法和合並排序演算法一樣,也是基於分治模式。對子陣列A[p…r]快速排序的分治過程的三個步驟為:

分解:把陣列A[p…r]分為A[p…q-1]與A[q+1…r]兩部分,其中A[p…q-1]中的每個元素都小於等於A[q]而A[q+1…r]中的每個元素都大於等於A[q];

解決:通過遞迴呼叫快速排序,對子陣列A[p…q-1]和A[q+1…r]進行排序;

合併:因為兩個子陣列是就地排序的,所以不需要額外的操作。

對於劃分partition 每一輪迭代的開始,x=A[r], 對於任何陣列下標k,有:

1) 如果p≤k≤i,則A[k]≤x。

2) 如果i+1≤k≤j-1,則A[k]>x。

3) 如果k=r,則A[k]=x。

程式碼如下:

不穩定,時間複雜度 最理想 O(nlogn)最差時間O(n^2)

說下python中的序列:

列表、元組和字串都是序列,但是序列是什麼,它們為什麼如此特別呢?序列的兩個主要特點是索引操作符和切片操作符。索引操作符讓我們可以從序列中抓取一個特定專案。切片操作符讓我們能夠獲取序列的一個切片,即一部分序列,如:a = [‘aa’,’bb’,’cc’], print a[0] 為索引操作,print a[0:2]為切片操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