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與機器之間不斷演進的關係,成為Gartner 2013年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的關鍵主題。Gartner之所以選擇談論人類與機器之間關係的特點,是因為圍繞著智慧機器、感知計算以及物聯網的談論日益白熱化。分析師們認為,人類和機器之間的關係,正在被新興技術重新定義,兩者之間的鴻溝正在不斷縮小。

Gartner副總裁Jackie Fenn表示:“今年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瞄準人類與機器之間的關係,我們鼓勵企業拋開只看到機器和計算機取代人類的狹隘視角。事實上,通過觀察早期採用者使用新興技術的方式,我們看到了當前的三個主要趨勢:技術充實人類,例如,員工使用可穿戴式計算裝置;機器替代人類,例如,一個感知的虛擬助理可以作為一個自動客戶代表工作;人類和機器相互協作,例如,移動機器人與倉庫工作人員合作搬運箱子。”

Gartner研究副總裁Hung LeHong認為:“未來的企業將結合利用這三個趨勢,以提高生產力、大眾和客戶體驗的轉變,並尋求競爭優勢。這三個主要趨勢可以通過三個協助和支援人類與機器關係的三個領域變成現實:機器更好地理解人類和環境,例如,通過人類的聲音感知其中的情感;人類更好地瞭解機器,例如,通過物聯網;機器和人類  通過協作變得更加智慧。”

2013年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強調了支援以下這6個領域的技術,包括:

1、 技術充實人類

技術使得人類在身體、情感和認知領域更加充實和增強。對於企業來說,這一點主要的好處在於,建立一個更精幹的員工隊伍。想象一下,如果所有的員工都使用可穿戴技術,就能回答任何產品或者服務的問題,隨意願獲取任何企業的資料。那麼,提高生產力、更好地為客戶服務的能力就會大大增強。對這些技術感興趣的企業,可以多關注生物聲學感知、自我量化、3D生物列印、人腦機器介面、人類增強、語音翻譯、神經網路商業、可穿戴式使用者介面、增強的現實和手勢控制。

2、 機器取代人類

機器的確有取代人們的機會:危險的工作、簡單但是執行成本高的任務、重複度高的任務。讓機器替代人類的主要好處是可以提高生產率,減少對人體的危害,有時候工作質量更高或者響應更快。例如,一個非常能幹的虛擬客戶代理,可以處理很多直接的客戶問題,並取代大部分客戶服務人員的“批量”工作。企業可以考慮用一些代表性技術,用機器接管人類的工作:立體和全息顯示、自動車輛駕駛、移動機器人和虛擬助理。

3、 人類和機器彼此並肩工作

人們還是機器,這不是一個二進位制的選擇,有時候機器與人類並肩工作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新一代機器人可以做到這一點。IBM的沃森(Watson)可以像研究助理那樣為醫生做背景研究,確保醫生及時獲得最新的臨床病例,科研成果和其他資訊,幫助醫生作出診斷或建議治療方案。機器與人類並肩工作的主要好處是,更好地利用彼此的特點,也就是,機器的生產力和速度,人類的情感智慧和處理未知事物的能力。這個趨勢的代表技術包括:自動駕駛車輛、移動機器人、自然語言提問和回答、虛擬助理。

這三個趨勢將在未來改變勞動力和人類的日常生活,一系列幫助機器和人類更好地瞭解對方的技術,將把這些趨勢變成現實。以下三個領域是人類與機器之間協同關係發展的必要基礎:

4、 機器更好地瞭解人類和環境

機器和系統只會通過更好地瞭解人類和人類情感中受益。這種瞭解可以讓上下文感知互動變得更簡單;更好地瞭解使用者,例如,通過分析Facebook內容衡量消費者對一款新產品線的信心;與客戶的複雜對話,例如虛擬助理使用自然語言提問並回答客戶的問題,產生互動。這方面的代表技術包括:生物聲學感應、智慧微塵、自我量化、人腦機器介面、情感計算、生物晶片、3D掃描器、自然語言的提問和回答(NLQA)、內容分析、移動健康監測、手勢控制、活動流、生物認證方法、位置智慧和語音識別。

5、 人類更好地瞭解機器

隨著機器變得更聰明,並且開始自動化更多的人類工作,人類將需要信任機器並對此感到安全。組成物聯網的技術,將更多地呈現機器是如何操作以及所在環境情況。例如,IBM的沃森提供了關於答案的信心分數,而Baxter在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會露出一副很茫然的表情。麻省理工學院也一直致力於Kismet機器人的研究,它可以通過視覺和聽覺感測器感知社會線索,用面部表情作為回應。這類技術對於人類和機器協同工作來說是很重要的。代表技術包括:物理網、機器到機器的通訊服務、感測器和活動流網路。

6、 機器和人類變得更聰明

隨著大資料的激增,分析和感知計算將為人類提供決策支援和自動化,為機器提供感知和智慧。這些技術可以用來讓機器和人類變得更聰明。NLQA技術可以提高虛擬客戶服務代表的能力,也可以被醫生用來研究大量醫學期刊和臨床研究試驗,幫助診斷疾病或者選擇合適的治療計劃。這些配套技術是人類和機器的基礎,我們將邁向一個數字化的未來,企業應該考慮兩字計算、規範性分析、神經網路商業、NLQA、大資料、複雜事件處理、記憶體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雲端計算、記憶體分析和預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