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是社會的投影,網路空間的垃圾也需要專業的第三方“分類”和“處理”

網易易盾發表於2019-07-12

垃圾分類已成為上海市民生活中的頭等大事,這一史上最嚴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也讓不少段子在微信、微博上近似於霸屏出現。

比如說:

有一天,寶貝問媽:我從哪裡來的?

媽:垃圾桶裡撿的。

寶貝:那我屬於幹垃圾還是溼垃圾?

媽:不給你輔導功課時你是可回收垃圾;

輔導功課時你就是有害垃圾!

“自從有了垃圾分類,我開始不再點外賣,不喝奶茶,不喝咖啡、不吃零食,不用護膚品、拒絕額外製造垃圾,乖乖地做一隻生活中的懶貨。”

勤勞聰明的上海人,還用“豬”來總結垃圾分類的心得體會:

豬可以吃的,是溼垃圾;豬都不要吃的,是幹垃圾;豬吃了會死的,是有害垃圾;賣了可以買豬的,是可回收垃圾。


甚至因為垃圾分類,而產生了一個新的詞彙——“拎得清”,指的是手裡拎著垃圾能分清的上海人。

實際上,除了上海,包括北京、南京和杭州也都在不斷推進垃圾分類新條例的實施。住建部也明確宣佈,到2020年底全國有46個重點城市先試先行,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在2025年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可以說,這是一項全國性的工程,垃圾分類勢不可擋。今天,易盾藉此也講一講垃圾分類的重要性,以及另外一種形式的“垃圾”。

垃圾分類為什麼重要?

有一個事實可能不少人都不知道:中國早在2004年就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垃圾產生國。參考訊息在《為什麼中國這麼急著垃圾分類?》文章中指出,中國目前全國生活垃圾年產量為4億噸左右,並以大約每年8%的速度遞增。而就其他資料來看,每年8%的遞增,實際上只是一個保守估計。

網路是社會的投影,網路空間的垃圾也需要專業的第三方“分類”和“處理”

圖片來自網路

不斷增長的垃圾,也讓垃圾圍城的現實即將到來。2018年,央視財經《經濟資訊聯播》系列節目《三問垃圾分類》中報導,某個城市的二期垃圾填埋場已將山谷填平,地下垃圾深達120米,相當於40層高樓。而在這個背後是7年的時間,垃圾增長了4倍。


而在另一方面,混合垃圾即使得到安全處理,也不是真的安全,處理後的垃圾會產生次生汙染,汙染大氣、水體和土壤等。就拿央視財經報導的填埋的混合垃圾後續來說,成分不同的堆體在雨水、地下水的作用下會發生反應,時間稍微一久就會逐漸地釋放出一種棕黑色的垃圾滲濾液,俗稱“垃圾湯”。這種高濃度的汙水如果不能妥善處理,會造成地下水中氨氮、苯胺類和部分重金屬等汙染物嚴重超標,汙染地下水源。


實際上,因為垃圾處理不妥導致的環境汙染,國人付出了沉重的環境和健康代價。不少混合垃圾處理不完善的地方因為癌症高發,被外人稱為“癌症村”。


在這種情況下,透過垃圾分類管理,最大限度地實現垃圾處理的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則成了一種必然的趨勢和未來。


垃圾分類的困境

回收10噸廢塑膠,就等於節省60噸石油,相當於一個小型油田,當然這還不包括提煉過程中節省的大量水資源。

回收利用一個玻璃瓶所節省的能量,可以使一個燈泡亮4小時。

回收1噸廢紙,可免於砍伐12棵大樹。一噸易拉罐融化後,能結成一噸很好的鋁塊。就能少採20噸鋁礦。

……

《你完全不知道垃圾分類把魔都人逼成了啥樣》,作者:柴狗夫斯基。


垃圾分類的好處,其實絕大部分人都知道的,但為什麼推進卻存在一些困難呢?其最大的原因是:“麻煩”。

網路是社會的投影,網路空間的垃圾也需要專業的第三方“分類”和“處理”

圖片來自網路

國際上垃圾分類做的好的國家,垃圾分的越細,其扔垃圾的時間就越受限。上海的垃圾分類也是如此,要求定時投放分類垃圾。投放時間段是上午的7點至9點,和下午的6點至8點,投放時間段外,視窗是鎖住的,民眾無法再向裡面扔垃圾。


倒垃圾的時間受限外,垃圾的分類標準也考驗著民眾的耐心。比如說一開始民眾糾結的一杯沒喝完的奶茶,在垃圾分類上,首先要把它倒乾淨,接著把珍珠(果肉)倒進“溼垃圾”;然後把杯子和吸管扔進“幹垃圾”;最後杯蓋放進“可回收垃圾”。


儘管後來上海市廢棄物管理處主辦的公眾號做出進一步解釋,珍珠奶茶只需要把珍珠等食物倒掉後,剩餘的部分(杯子吸管蓋子)都可以直接投放到幹垃圾桶裡。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當下,還是有不少物品的分類上需要民眾思考,這種“細功夫”消磨著民眾的耐心,讓垃圾分類推進工作存在各種障礙,甚至有的人拒不垃圾分類,和監管員起衝突。央視網曾報導,有一位上海男子扔垃圾不分類,掐暈了分類指導員,最後被警方處理。


那如何解決垃圾分類的這種困境呢?


垃圾分類與回收需要專業化的服務介入,以及政策扶持


當下垃圾分類的不適應症,說明當下僅靠法規+民眾合作還是不夠的,因為垃圾分類與回收看似尋常,但操作起來增加了不少的生活成本,垃圾分類的日常化勢必會遇到不小挑戰。在這個背景下,專業化的垃圾分類服務介入,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國泰君安的一份研報也指出,垃圾分類將直接帶來新增的前端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的環衛裝備及服務需求。


現實中,垃圾分類已經往專業化服務這個方向發展。上海的垃圾分類催生出“上門回收員”的新興職業,上觀網的一篇報導文章中介紹了他們的工作方式:用網際網路線上接單,上門回收固定種類廢品,其中一名上門回收員表示,自己目前已靠“收垃圾”已月入過萬。


新京報在調查後發現,淘寶上也出現了提供垃圾代扔服務的商家,客戶可直接網上下單,三日內會有專業代扔人員聯絡。價格方面,單戶按月付180元,季付420元,年付1320元;若多人組團,可以有優惠。


垃圾專業化出現的跡象之外,實際上也需要政府的政策進一步扶持,在垃圾分類與回收、處理整個環節進行支援,補貼或購買對應的服務,充分發揮市場的力量,將垃圾產業化。ID為“林淵”的知乎網友指出,美國對於廚餘垃圾的回收做得比較好,有專門的私營公司回收廚餘垃圾。垃圾公司將飯店和居民家中的泔腳垃圾收集,再加工成有機肥料賣給農場。此專案使飯店、垃圾公司和農場主三方都得益,形成一條各方互益的“迴圈鏈”。


德國也採用了私營公司回收,政府進行補貼的模式。對於成效和啟發,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高階工程師張黎博士在《垃圾分類③德國生活垃圾減量和分類管理對中國的啟示》一文中明確指出:


德國建立了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城市垃圾處理管理體系,形成了良性迴圈的發展機制。政府對行政管轄區範圍內及運至服務區範圍內的垃圾進行合理的規劃和管理,制定合理的實施計劃,強化監管,鼓勵先進的、有利於垃圾減量和資源回收利用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市場機制貫穿於垃圾收運處理的全過程,公私合營的PPP模式運轉良好。儘管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執行機制,但都以垃圾收費作為基礎,選擇合格的私人企業服務商代替政府經營,私人企業服務商的服務需要滿足公眾、機構、工業和商業等的綜合要求。政府購買服務模式,既提高了效率,又保證了服務質量,體現出垃圾處理的公益性。


從上述來看,政府如何引導企業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來,是推進垃圾分類走向成功的關鍵一步。


細分化時代,只有在大眾側幫助一部分人去專業化,並且盤活廢品回收企業和終端的資源利用企業,才能讓垃圾分類和整個產業良性迴圈起來,否則很容易面臨前端分類末端混合,最後影響到前端分類積極性的尷尬。


網路是社會的投影,網路空間的垃圾也需要專業的公司“分類”和“處理”


市場研究公司 QuestMobile 釋出《泛娛樂使用者行為新趨勢》報告顯示,中國網際網路使用者每天在手機上的娛樂時間平均達到 4.7 小時,網際網路已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由於網路是社會的投影,因此也存在著各種垃圾,使得網路空間充滿烏煙瘴氣、嘈雜喧囂。這些包括淫穢色情、低俗庸俗、暴力血腥、恐怖驚悚、賭博詐騙、網路謠言、封建迷信、謾罵惡搞、威脅恐嚇、仇恨煽動、傳播不良生活方式和不良流行文化等在內的內容,影響著人們的身心健康,尤其是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網路空間屬於公共空間已是所有人的共識,為此中國發布了包括《網路表演經營活動管理辦法》、《網際網路站管理工作細則》、《網際網路直播服務管理規定》、《網路短影片內容稽核標準細則》、《關於認定淫穢及色情出版物的暫行規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網路短影片平臺管理規範》等在內的多部法律法規,來維護網路秩序。


對網際網路垃圾進行約束,也不僅僅侷限於中國。紐西蘭總理Jacinda Ardern今年曾表示,科技公司應被視為“出版商,而非只是郵遞員”,而澳大利亞總理Scott Morrison也表示:“把網際網路當作一個無人管理的空間是不可接受的。”


在法律層面,國外也不斷立法。澳大利亞今年透過一項新法律,嚴控在社交媒體上傳播暴力內容,如果社交媒體平臺沒有快速刪除平臺上暴力恐怖內容,公司高管可能被判入獄3年,而社交媒體平臺也將面臨高達其年營業額10%的罰款。而在同一個時間段,歐盟也透過草案:如果無法在一小時內刪除恐怖主義內容,企業將面臨最高達全球營業額4%的罰款。


為了進一步把網路垃圾的影響降到最低,中國在今年還進行各種專項行動。比如說1月份“掃黃打非”部門開展學習類APP專項整治工作,3月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淨網2019”、“護苗2019”、“秋風2019”等專項行動,4月份,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又組織開展網上低俗資訊專項整治活動等。

網路是社會的投影,網路空間的垃圾也需要專業的第三方“分類”和“處理”

高曉松對垃圾分類的建議

與國家、法律法規“遙相呼應”,現實中,絕大部分平臺也都不斷踐行法律法規,積極承擔起社會責任,清理各種網際網路垃圾。然而面對今天如此海量的UGC內容,不少平臺都承擔不起物力和人力的成本。就算承擔得起,招聘來具備一定的技術實力的人把內容安全系統開發出來,在違規的定義越來越精細化的今天,其準確性和時效效能否達標,能否高效率地清理網際網路垃圾又是另外一碼事,因為這考驗著平臺是否具備海量的內容型資料、演算法模型是否到位、對非法內容界限的把握是否準確、以及主管領導是否有決心力排眾議,承受各種壓力持續投入(這塊所經歷的艱辛,可點選這篇文章瞭解:網易易盾饒曉豔:內容安全“第三方”這條路,曾經不好“走” )。


因此,和現實中垃圾分類一樣,網路空間的垃圾也需要第三方專業的內容安全服務公司來補充。只有這樣,才能讓內容平臺不會成為藏汙納垢的場所,而是使其符合自身發展的調性,擁有良好的產品或社群氛圍。當然也只有這樣,才能讓整個網際網路生態良性發展。


結束語


生活中,如果垃圾處理不妥,人們遲早會付出環境和健康的代價。


網路空間,如果網路垃圾處理不妥,就會讓網際網路環境充滿骯髒,矛盾激化,勢必影響所有人,尤其是影響我們尚未形成判斷力的下一代,讓他們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發生扭曲。


決不讓網際網路成為這樣的是非之地,擁有21年專業內容安全防護經驗及大資料的網易易盾,願為良好的網路秩序保駕護航。


相關閱讀:


網易易盾資深產品經理王博:內容安全已成網際網路企業標配風控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