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洞穴寓言 vs. AI表徵假說 vs. 表觀遺傳

banq發表於2024-06-10

柏拉圖的洞穴寓言是一個哲學思想實驗,首次出現在他的著作《理想國》中。用來說明人類認知和現實之間的關係。

什麼是柏拉圖洞穴寓言?
一群人從出生起就被囚禁在一個洞穴裡,他們背對著洞口,只能看到洞穴的牆壁。在他們的背後,有一堆火光,火光和囚徒之間有一條通道,通道上有人或物走過,火光將這些走過的人或物的影子投射到囚徒面前的牆壁上。由於囚徒只能看到這些影子,他們便認為影子就是現實。

認知與現實:洞穴中的囚徒象徵著人類的普通狀態,我們只看到現實的“影子”(表徵、符號),而未能認識事物的真實本質。

洞穴中的影子象徵著感官經驗的表面現象,而洞外的現實則代表著柏拉圖所謂的“理念世界”(World of Forms),即事物的本質和真理。

什麼是亞里士多德修辭學?
亞里士多德在語言學上的研究主要體現在他的著作《詩學》(Poetics)和《修辭學》(Rhetoric)中。

亞里士多德認為語言是表達思想和情感的工具。語言由符號組成,這些符號是約定俗成的,用來表示事物和概念。

修辭學:在《修辭學》中,亞里士多德分析了說服的藝術,認為說服有三種手段:

  • 道德倫理訴求(Ethos):說話者的品格和可信度。
  • 情感訴求(Pathos):喚起聽眾的情感。
  • 邏輯訴求(Logos):使用邏輯和證據進行論證。

亞里士多德被譽為“邏輯學之父”,他在《工具論》(Organon)中奠定了形式邏輯的基礎。

  1. 三段論(Syllogism):三段論是亞里士多德邏輯學的核心,它是一種推理形式,由兩個前提和一個結論組成。例如:
    • 大前提:所有人都是會死的。
    • 小前提:蘇格拉底是人。
    • 結論:蘇格拉底是會死的。
  2. 範疇(Categories):亞里士多德提出了十種範疇,用來分析事物的不同方面,如實體、數量、質量、關係、地點、時間等。
  3. 演繹與歸納:亞里士多德區分了演繹推理(從一般到具體)和歸納推理(從具體到一般),並強調演繹推理的確定性和歸納推理的機率性。 <ul>
  4. 柏拉圖表徵假說

    • AI模型在大量訓練後會收斂到相似的現實表徵,這也是一種對真實世界的理解和描述。
    • AI模型使用了歸納推理,透過對語言這個符號進行大量歸納推理,類似柏拉圖洞穴上的影子,是一種對現實的表徵表達。

    Minyoung Huh 等人的論文《柏拉圖表徵假說》於 2024 年 5 月 13 日提交給 arXiv。該論文探討了這樣一種觀點,即人工智慧模型(尤其是深度神經網路)中的表徵正在趨向於一個共享的現實統計模型(歸納),類似於柏拉圖的理想現實概念。

    這種趨向在多個領域和資料模式中得到證實,作者假設它朝著一個共享的現實統計模型發展。

    • 物理世界背後存在著一種共享、完美和永恆的現實。在人工智慧模型中,這種共享模型是現實的統計表示,
    • 而在柏拉圖的哲學中,它是洞穴上投射的影子。
    • 這種表徵、表示、符號可能是柏拉圖提出的“形式”,或者是亞里士多德提出的“範疇”等概念。

    表觀遺傳學說
    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是研究基因表達調控的機制,不改變DNA序列,但透過可遺傳的方式調控基因活動。表觀遺傳學的重要性在於它解釋了環境(上下文)如何影響基因的表達和生物體的發育。

    用電腦打比喻:父母給了你電腦硬體(基因DNA),基因表觀就是電腦的軟體:作業系統windows等。有一天你的電腦變慢了,正如你變老了,你可以重灌Windows作業系統,這在基因表觀中是逆轉衰老的細胞重程式設計,透過諾貝爾獎四個山中因子重新程式設計。

    • 柏拉圖:囚徒們看到的影子只是表象,真正的現實在洞穴之外。
    • 表觀遺傳學:基因表達不僅僅由DNA序列決定,還有一層表觀遺傳調控。這類似於在看似固定的基因序列之下,還有一層更復雜的調控機制在發揮作用。

    banq注:

    • 柏拉圖洞穴寓言、表徵假說、 表觀遺傳 等都是符號表達,它們是在特定上下文中下的“投影”
    • 萬物都在上下文Context中發生關係。
    • 萬物在Context中以影子、符號的形式進行計算,萬物皆計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