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家居大盤穩固,可為什麼那些曾經的爆款越賣越差了?

naojiti發表於2019-07-11

智慧家居市場的繁榮,正在被越來越多人認知。6月25日,研究公司IDC釋出了對智慧家居市場的最新估計。據稱未來幾年內智慧家居市場將繼續以14.9%的年複合增長率增長。這其中包括了智慧音響這一“必備中樞”,同時也包括了智慧燈泡、智慧插座等等其他裝置。不過在市場預計樂觀的同時,我們同時也能在歐美市場看到,一些以往熱銷的智慧家居品牌正在持續走低。

資料顯示,飛利浦Hue智慧燈泡、被谷歌收購的Nest恆溫器、推出過智慧集線器的三星SmartThings等等一系列品牌,在亞馬遜上的銷量都呈現出了不同程度上的下滑。其中飛利浦Hue智慧燈泡一度曾經位列亞馬遜商品銷量第二,如今已經排名到前一百。一度排列在三四十名的Nest如今也已經跌落到八十餘名。至於三星SmartThings,則是在去年聖誕節期間有過短暫的銷售高潮後,也立刻跌出了亞馬遜的100名榜單。

在智慧家居基本盤不斷向正面發展的同時,從這些失敗的“單品樣本”上,我們能夠發現什麼?

智慧家居的矛與盾:爆款隕落和大盤向好

智慧家居基本盤一片樂觀,可具體產品卻銷售乏力,這種看似矛盾的情況之下,我們能夠找到一些智慧居家品牌上出現的具體問題。

首先,是智慧家居的價格很難保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

就像飛利浦Hue率先推出了能夠透過語音操控的智慧燈泡,一度有著不低的銷量。但很快宜家也推出了擁有類似功能的產品,同時在價格上遠低於飛利浦Hue,使用者的購買需求就會立刻被分散到不同品牌上去。換句話說,智慧技術並不能為家居產品帶來溢價,在燈泡、插座這類應用廣泛的產品之上尤其如此。

智慧家居大盤穩固,可為什麼那些曾經的爆款越賣越差了?

同時在體驗上,智慧家居產品也絕非完美。

說起智慧家居的體驗問題,我們的第一反應很可能是語音互動不靈敏,或是響應緩慢等等情況。實際還沒等到測試“智慧能力”時,不少消費者就已經被複雜的啟動和安裝過程勸退了。有消費者表示,當他試圖用六個智慧插頭來控制家中的智慧燈泡時,發現自己需要對每個燈泡進行11步操作,甚至很難找到能夠幫助代勞的工作人員。而且最近兩年也出現了不少關於智慧家居導致隱私問題的傳聞,很容易讓人對相關產品喪失安全感。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家居產品本身不屬於快消品,置換週期長。也會出現因為使用者已經購買產品,沒有置換需求因而出現階段性市場飽和的情況。

總體而言,由於價格變動頻繁,加上產品體驗並不完美,智慧家居很可能陷入了一個“觀望期”。第一批嚐鮮的使用者並沒有給予很好的反饋,使得後續很難擴充更多銷量。更多使用者還在等待智慧家居產品價格變得更加便宜,或是智慧家居產品在技術上產生新的更迭。

智慧家居的一帶多:鐵打的智慧音響,流水的生態夥伴

那麼在細分品類的銷售滯緩之下,為什麼又會出現智慧家居市場的整體增長呢?

構成這一矛盾的原因,在於智慧家居的單項品類延伸和多品類擴充。所謂單項品類延伸,指的是一種品類的持續銷售動力,多品類擴充,則是不斷出現新的品類去刺激消費者購買。目前的智慧家居領域,顯然擁有更強大的多品類擴充能力而非後者。

這一點在中國市場上表現的格外明顯。

IDC的2018年中國智慧家居裝置市場季度跟蹤報告顯示,中國市場的智慧音響、智慧燈泡和智慧門鎖三款產品增速領跑。其中智慧音響出貨量達到了2000萬臺以上,智慧燈泡的出貨量達到了56萬隻,智慧門鎖的年出貨量達到約85萬臺。而且在不同品類的增長中可以找到一條明顯的交疊曲線,例如智慧門鎖的增長明顯在下半年,智慧燈泡的增長集中在上半年。等到了2019年Q1,資料顯示智慧攝像頭、智慧貓眼等等家庭監護裝置的銷量又開始呈現出上漲趨勢。

智慧家居大盤穩固,可為什麼那些曾經的爆款越賣越差了?

這種不同品類的銷量上漲當然不是自然情況,而是由廠商集體下場推動營銷,所謂製造出一個個風口來,才得以讓智慧家居的整體市場份額一直上漲。

而能實現在單一品類中不斷更迭的,幾乎就只有智慧音響一種產品。

這其中的原因或許在於,從亞馬遜的Echo出世以來,智慧音響的形態一直處於持續的變化之中。例如由中國廠商帶來的價格下跌,以及從今年年初開始出現的帶屏智慧音響風潮。產品更新迭代速度快,一直能撬動消費者的好奇心。

同時智慧音響也是一種“很少出錯”的產品,就算IoT生態夥伴有限能控制的裝置不多,或是語音互動技術不算靈敏,最起碼智慧音響在影音娛樂方面的功能不會受到影響。

加上智慧音響本身技術相對成熟,口碑也相對強於其他智慧家居產品,因此能保持著持續的銷售驅動力。

距離理想化的未來還有多遠?

但想要讓智慧家居整體市場保持一個健康的增長狀態,依靠當前這種智慧音響穩固銷售,其他產品接力式銷售的“一帶多”模式是顯然不足夠的,保持儘可能多的品類持續銷售增長,才是理想狀態。

不過距離這個理想狀態,智慧家居市場還需要度過幾個階段。

智慧家居大盤穩固,可為什麼那些曾經的爆款越賣越差了?

其中有技術不斷更新發展的階段,目前智慧家居產品所面臨的重要問題,就是當下這個AI和5G技術不斷推進落地的時間段。智慧家居背後的軟體演算法包括連線協議,都有可能在短時間內更新換代。更快的資料傳輸速度和更強大的資料處理能力,可能會為智慧家居帶來一些新的需求,甚至由此改變智慧家居產品的形態。

同時還有成本的波動階段,技術快速發展的同時意味著技術投入不斷被攤平,技術溢價又不斷被打破。於是智慧家居產品同樣也有可能陷入曾經和智慧手機一樣的價效比價格戰(其實在智慧音響品類中已經能看到這種情況)。這一階段對於一些小廠商來說,很可能是非常難熬的。

最後同樣是前文提到的家居產品更新換代頻率的自然波動階段。具體表現為獨立性強、自身功能豐富的智慧家居產品,例如以往的智慧音響和今年的帶屏智慧鬧鐘、智慧貓眼會在銷售上更佔優勢;其他需要依靠音響/手機等產品作為互動中樞的產品,例如燈泡等等,還是很難突破原本家居產品“壞了再換”的置換頻率。

結束語

那麼有了飛利浦Hue、三星SmartThings在歐美市場上的前車之鑑,中國廠商能夠採取什麼措施,來更好的度過這些階段呢?

首先從技術角度來說,廠商不僅需要自身保持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同時還要在產品上“留口”,對於已經推向市場的產品進行軟體上的持續更新。同時避開其他廠商所犯下的錯誤,儘量精簡智慧家居產品在安裝、連線、重置方面所耗費的時間。

同時在產業生態上,技術和成本的波動會帶來整個生態鏈的整合。小型廠商多半要與家居裝置和科技類大廠商進行戰略合作甚至被投資收購,才能承擔得起未來的競爭風險。

而除去C端市場以外,對於中國這種人口居住密集的地方來說,和房產開發商、租房服務中介、物業等等B端夥伴進行合作,也是一種不錯的保持銷售動力的方式。

總的來說,智慧家居當前“一年一爆款”的銷售增長總會過去。隨著擊鼓傳花的結束,真正在智慧家居上有著深入技術佈局和成本承壓能力的廠商,才能更好的屹立於市場。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65018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