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萬年:AI眼底篩查為什麼能夠成為AI醫療中的“落地之王”

naojiti發表於2019-07-08

在AI醫療產業中,醫療影像一直是一個相對熱門的領域。通過深度學習演算法對醫療影像資料的和分析建立模型,實現對醫療影像的智慧分析。現在每年的計算機視覺學術論壇中,都有關於各種疾病的影像資料分析比賽,並且在諸如腫瘤、心血管疾病等等大量領域中,AI的閱片準確度、速度,都已經超過了人類。

但在一系列AI醫療影像專案中,AI眼底影像一直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相比其他專案,AI眼底篩查軟體的落地速度之迅猛,超過了很多人的想象。像DeepMind聯合倫敦Moorfields眼科醫院合作推出的AI眼底篩查技術,能夠實現在30秒之內識別出數種疾病,被稱作DeepMind首個有望商業化的AI專案;而百度也曾高調向基層醫院捐贈數百臺AI眼底篩查一體機,讓技術以打包形式直接落地到應用場景中;AI醫療創業公司體素科技的“VoxelCloud-Retina眼底全病種篩查解決方案”目前在全國超過130家MMC(國家標準化代謝性疾病管理中心) 落地。這種普及效率和速度,被成為“落地之王”也不為過。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問題,就是AI眼底篩查究竟是如何從實驗室走進現實,在未來又會呈現出何種走向?

從眼底到身體,我們為什麼需要更高效的眼底篩查?

通過眼底影像檢查,可以對大量眼底疾病進行輔助判斷。既能反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青光眼、老年黃斑等一系列眼底疾病,同時還能反映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病變和累積。

可是對於眼底影像檢查的普及程度,卻與這一技術的價值並不匹配。

其中原因在於兩方面,其一是眼底疾病病灶微小、不同病灶間區分度低,目前全國範圍內擁有閱片能力的醫生相對較少。同時在大多數醫院的體系架構中,眼底篩查被歸類於眼科,而眼科醫生很難對於糖網病、高血壓等內科、內分泌科等等疾病進行追蹤式的診療,但離開眼科後,其他科室的醫生又很難具備眼底影像閱片能力。

一眼萬年:AI眼底篩查為什麼能夠成為AI醫療中的“落地之王”

另外,根據《2017年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鑑》獲悉,中國有4億左右慢性眼病患者,而只有3.6萬名眼科醫生,門診量超過1.1億,住院患者超過450萬。患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患者往往無法及時獲知病情,因此早篩早治是慢病管理的關鍵,但現今醫療資源無法滿足需求,導致許多病人到晚期才能發現治療,但往往為時已晚,為國家醫保帶來巨大的不必要負擔,嚴重影響該人群的勞動能力。

在醫療資源日益緊張的情況下,如果能夠高效利用起眼底篩查的能力,既可以幫助患者及時發現病情,也能輔助慢性疾病管理更加高效,讓更多人享受到高效的醫療體驗。

體素科技就是在這樣的矛盾中發現了機會。

“AI醫師”的養成計劃:眼底篩查是如何智慧化的?

體素科技的眼科產品總監在採訪時提到,體素科技和很多AI醫療創業企業一樣,發現了眼底篩查這一技術的價值,同時市場上存在著一些公開的眼底影像資料集,可供企業在其中進行分析和挖掘。

具體來說,AI眼底篩查的實現過程是通過專業醫學知識對資料進行標註,挖掘訓練出疾病分類網路,構成針對於不同病灶的分類模型和疾病識別模式。但問題在於,當大家都面對著同樣的公開資料集時,又該如何從技術上構建差異化優勢呢?

體素科技在一開始對AI眼底影像專案進行研發時,身邊基本沒有企業在做這個研究,到2017年開始陸續有很多創業公司也開始研發這個專案,但從去年年底開始,體素科技的AI眼底篩查專案逐漸落地時,卻發現很多當初的同行者卻已經離開市場。

提及這其中的原因,體素科技眼科產品總監告訴了我們若干細節。

首先,體素科技自主擴大了眼底影象資料的獲取範圍。除了應用公開資料集之外,體素科技在不斷嘗試落地的過程中,還在不斷的擴大著資料獲取範圍。尤其作為橫跨上海和洛杉磯的跨國創業企業,讓體素科技可以接觸到不同人種的豐富眼底資料,增強模型的精準度和廣泛適用性。

一眼萬年:AI眼底篩查為什麼能夠成為AI醫療中的“落地之王”

而在其他企業專注於單病種(糖網病)研發時,體素科技已經開始做全病種的研發。一般眼科醫生拿到患者的眼底照片後,經過閱片基本能判斷病患有哪些病症,因此AI技術要真正能輔助醫生臨床,必須具備全病種閱片能力。一直以來體素科技源源不斷的增加著關於眼底影象的資料標註,以病灶位置、病灶型別等不同,歸類為數十上百種疾病組合。這實現了從一個全病種分佈平衡的資料上,進行多工模型的訓練。目前體素科技的AI眼底篩查軟體除了可以識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黃斑水腫、青光眼、白內障、老年黃斑變性等病灶特徵,還可識別包括微血管瘤,視網膜內出血,硬性滲出, 棉絮斑,視網膜外出血,新生血管,鐳射斑,玻璃膜疣,玻璃體混濁等十餘種病灶病變。體素科技的全病種體系極大的擴充套件了AI眼底篩查的應用範圍,畢竟很多患者在去醫院檢查時,可能並不知道自己患有的是什麼疾病,如果AI眼底篩查技術能夠儘可能的包攬多病種篩查,無疑也提升了就診效率。

一眼萬年:AI眼底篩查為什麼能夠成為AI醫療中的“落地之王”

同時在落地過程中體素科技發現,由於眼底照片的拍攝屬於人為操作,其中會存有很多不確定性,例如光線的強與弱,不同眼底照相裝置的影象質量等等,都有可能造成AI判斷不準甚至徹底失靈的可能。總的來說,還是演算法模型的魯棒性差,對於應用環境的要求較高。發現這一問題後,體素科技一邊訓練質量控制模型來對模型進行泛化,一邊加強了不同裝置拍攝資料的收集,進而不斷的提升模型在落地時的應對能力。

其中體素科技眼科產品總監還提到了很有趣的一點:很多創業企業在做AI眼底篩查專案時,往往專注於提升演算法模型在單一資料集中的準確率。而體素科技則更關心演算法在現實場景中的表現,不斷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如此一來產生的結果,就是專注單一資料集表現的AI演算法會有些“高分低能”,在落地時表現差,自然會被市場淘汰。而體素科技在第三方測試中敏感度高達97%,並在三個月內連續獲得紅杉資本領投的數千萬美元投資與騰訊的 1 億元投資,並在2018年9月又獲得了弘泰資本5000萬美元投資。

打破象限:AI眼底篩查帶來的健康公平

從資本的密集關注,也能側面看出AI眼底篩查所體現出的落地價值。

從體素科技打造“AI醫師”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發現,AI眼底篩查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為很多疾病開啟了智慧化診斷的大門。例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又或者是青光眼這一類在初期很難被察覺到的眼科疾病,在此前都很難以通過型別的醫療影像進行診療和跟蹤管理,而無法通過醫療影像進行管理,也就意味著無法通過計算機視覺能力提升效率。

但隨著AI眼底篩查對眼底篩查影響資料的不斷挖掘利用,與更多病種關聯起來,就意味著打破眼底篩查只應用於眼科的原有象限,讓這種疾病篩查方法的能力範圍不斷擴張,賦能高血壓、糖尿病等基數巨大的慢性疾病的診療。

一眼萬年:AI眼底篩查為什麼能夠成為AI醫療中的“落地之王”

AI眼底篩查除了自身能力強大之外,在落地上也更加快捷。像眼底篩查一體機這種形式,能夠讓操作者快速上手,不僅能夠交由眼科以外其他科室應用,一些非三甲的基層醫院、社群醫院,即使沒有高度專業的相關醫療人才,也可以通過AI眼底篩查技術輔助診療。作為首家接入MMC的眼底篩查AI技術提供方,體素科技上線不到1年,就為130家MMC中心篩查糖尿病患者超過28000人次,月篩查量超過4000人次,陽性比例33%,幫助MMC更好地管理了糖尿病患者的眼底併發症,大大提高了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簡稱糖網)的早期篩查率,從而也將很大程度提升糖網病患者的治療效果,減少糖網對於視力的損害。

如此一來AI眼底篩查不僅打破了醫療資源有限帶來的效率限制,更打破了醫療資源分佈帶來的就醫困難,降低了病患的就醫成本。很多身處三四線城市、鄉鎮的患者,不需要來到北上廣的大醫院,直接可以在一體機上享受便利的眼底疾病篩查。因為整個過程快速便捷,患者也可以提高檢查頻率,對於自己的慢性病進行管理。因此而帶來的健康公平,也是很多其他AI醫療影像技術所企及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會會長寧光也非常肯定體素科技的AI眼底篩查技術。體素科技帶來的不僅僅是基層醫療診斷分析能力的擴容,同時也極大的提升了人民生活質量和老年勞動能力,其中的潛在社會價值,同樣也十分可貴。

一眼萬年:AI眼底篩查為什麼能夠成為AI醫療中的“落地之王”

這也是為什麼,體素科技能夠在以經濟寒潮著稱的2018年再次獲得數千萬美金的融資。“健康中國”戰略提出到2030年,要打造出16萬億元規模的健康管理產業。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自然少不了AI眼底篩查這樣降低慢性病管理成本的關鍵技術。

將對於眼底篩查技術的研究,投射到整個健康事業的建設中,除去經濟效應,背後的公益效應也是不能忽視的。所謂一眼萬年,今天AI對於眼底篩查資料的積累挖掘和技術落地推動,正在改變著未來人們管理自身健康狀況的方式。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649898/,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